儿童中央轴空病5例的临床、肌肉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_b074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中央轴空病的临床、肌肉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诊治的5例儿童中央轴空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肌肉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临床特征:主要为出生时肌张力严重低下、非进展或缓慢进展的对称性四肢近端无力、高腭弓、脊柱侧弯、关节脱位等。2.肌肉病理特征:可见萎缩和肥大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肌纤维中央异常结构不明显;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均可见典型中央轴空现象,部分肌纤维存在偏心轴空、多轴空和微小轴空;单磷酸腺苷脱氢酶染色可见酶活性不均匀、轴空边缘深染;苏丹黑B、高碘酸-Schiff反应染色显示中央轴空区域脂质和糖原减少;三磷酸腺苷酶学染色显示轴空主要位于Ⅰ型肌纤维,Ⅰ型肌纤维占绝对优势。3.分子生物学特征:RYR1基因外显子100~102发生突变,依次为c.14566C>T、c.14582G>A、c.14387A>G、c.14677C>T和c.14693T>C,3例患儿的父亲或母亲有同样的突变。

结论

儿童中央轴空病临床表现复杂,肌肉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RYR1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C端外显子100~102,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治、减少误诊。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智力障碍患儿的分子遗传基础,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SNP-array)技术在该类型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4例智力障碍患儿,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Illumina Humancyto SNP-12 300K基因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查询国际病理性CNV数据库(ClinVar、DECIPHER、
目的分析NADH脱氢酶(泛醌)黄素蛋白2(NDUFV2)基因突变所致白质脑病一家系兄弟2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对此病的早期识别。方法收集并分析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并对2例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先后采用Sanger测序、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技术对该家系2例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及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在发病初期的临床特点,探讨难治性癫痫(RE)患儿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及早处理RE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47例诊断明确、治疗合理的癫痫患儿,分为药物难治性癫痫(DNR-EP)组(49例)和药物有效性癫痫(DR-EP)组(98例)。观察癫痫患儿早期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E患儿发病早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发病年龄<1岁、初次
目的分析3例KCNMA1基因新生突变致阵发性非运动源性运动障碍伴发育落后患儿的临床特点,丰富目前已知的KCNMA1突变临床表型。方法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围生期情况、个人史、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收集患儿临床表型信息,包括发作特征、发育里程碑、体格检查、治疗药物及治疗反应等;收集临床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生化、代谢筛查结果,基因检测及家系验证结果,并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和基因型分析。结果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组织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新生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EPO治疗组(EPO组),每组24只;各组分别在注射9 g/L盐水或EPO后6 h、24 h、3 d、7 d时处死大鼠6只,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时间点大鼠海马区整合素
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定义癫痫持续状态为5 min以上,临床和/或脑电发作持续,或反复发作未恢复到基线状态。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分为伴和不伴昏迷/木僵的NCSE 2大类。诊断NCSE需要持续视频脑电图监测,监测指征包括:(1)惊厥后或急性脑损伤后,或因其他不明原因的精神状态改变;(2)癫痫发作治疗效果评估,明确非惊厥发作或NCSE是否已控制,需持续监测视频脑电24~48 h;(3)脑缺血
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SMA)患儿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情况及对中-重度睡眠呼吸紊乱(SDB)患儿使用夜间无创通气治疗后SDB改善的情况。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11例SMA患儿进行PSG检查,了解SDB的监测数据特征及严重程度。将11例患儿通过以下标准分为轻度和中-重度2组。轻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5~10次/h,或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中-重度:A
目的探讨microRNA(miR)-34a和Notch1信号通路在颞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40只)和对照组(40只),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颞叶癫痫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9 g/L盐水。在建模后24 h、3 d、7 d、15 d、1个月采用Racine分级法评估大鼠行为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海马中miR-34a及N
目的探讨不伴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而仅有运动障碍及失语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相关疾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例不伴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的抗NMDAR抗体相关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患儿中男1例,女2例;年龄2岁8个月~14岁;起病至确诊时间1.0~4.5个月。3例患儿病
脑电图(EEG)是诊断癫痫持续状态(SE)必不可少的检查,特别在非惊厥性SE中,由于其临床症状轻微或不典型,EEG是诊断的必需条件。SE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发作的持续,EEG也出现变化并出现非痫性的节律改变。发作期EEG无任何特定的模式,不同类型SE具有不同的EEG特征,现综述不同类型SE的EEG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