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作者在新课改背景下,以“电子邮件”教学设计过程为主线,以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九大环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教学方案设计的主要流程。
关键词: “电子邮件”教学设计“做中学”
“做中学”是与“听中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前者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后者则将学生置于被动接收状态,学生的学习缺乏针对自身不足而设定的明确目标,工作实践能力更是难以提高,其能力构成无法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在实践中,我将“做中学”理念融入“电子邮件”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材分析
1.所用教材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2.内容章节
第7章,7.1.1—7.1.2节。
3.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收发电子邮件是我们交流信息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节课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学好本节课非常重要。
4.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电子邮件的概念、地址格式和工作原理,在线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方法,在WEB方式下如何收发电子邮件。
5.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方法,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和相关技巧。
(2)教学难点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浏览网页、网络搜索和下载等知识,对因特网有相当的了解,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拥有QQ号,他们经常通过QQ进行交流,对网络中的有关概念并不陌生。对于电子邮件,学生大都知晓这一名词,但平时使用的人很少,所以很想系统学习掌握。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教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中专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节内容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操作,从而学会电子邮件的使用,通过探究题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学习,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电子邮件的概念、工作原理,以及电子邮箱的格式。
(2)学会在线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3)学会在WEB方式下收发电子邮件。
(4)学会使用通讯录来输入电子邮件地址的方法,并掌握抄送、密送等技巧。
2.情感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4)通过小组讨论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过程与方法
(1)在网络环境下,以“任务”为主线,进行自主学习和尝试学习。
(2)通过探究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策略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将“做中学”和“学中做”有机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谈谈从古到今都有哪些信息交流的手段,分析这些手段的优缺点,然后重点将邮局寄信与电子邮件进行对比,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电子邮件的兴趣。其次,介绍电子邮件的概念和电子邮箱的格式,让学生对电子邮件有一个基本认识,为申请电子邮箱和收发邮件做好知识准备。再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任务和一道探究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适当讲解。通过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和示范,对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进行规范性总结。
六、教学手段
利用网络机房,连通外网,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教学。
七、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八、主要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1)提问:从古至今,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吗?
(可能有的答案:信使、烽火台、鸿雁、信鸽、写信、打电话、发短信、上网、QQ、电子邮件等)
(2)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将邮局寄信与电子邮件进行宏观比较,让学生感觉到电子邮件的优势所在,激发学习兴趣。
2.课程实施
(1)讲授电子邮件的概念和电子邮箱的格式,特别注重讲解电子邮箱的表示方法: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例如:lihua@163.com)。
(2)提出任务。
任务一:每位同学上网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免费邮箱
任务二:登录邮箱,给老师发一封邮件
收件人:lihua@163.com
主题:(自定)
正文内容:(自定)
附件:(c:/windows/media/tada.wav)
任务三:把同组学生的邮箱加入到通讯录,然后一次性给他们发一封相同的邮件
(3)想一想:(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探讨)
①在同一个邮箱中,如何给自己发邮件?
②电子邮件与QQ聊天效果相同吗?
③怎样快速回信?
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通过网络搜索答案)
(3)分析任务。
①示范讲解:登录网易网(www.163.com),点击“注册免费邮箱”,填写表单(注意屏幕提示,弄清楚选填项与必填项,记住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对于“附件”概念作必要解释(可与信件中夹寄照片进行类比)。关于如何写信和添加通讯录,因为页面上有较为详细的提示,所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②想一想:用什么样的用户名比较好?
(4)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让学生根据提出的任务要求,自主探索,通过交流、协作完成三个任务及“想一想”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作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完成任务,对集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作集体讲解示范。
(5)任务评价。
(1)教师通过检查收到的邮件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如:邮件没有添加附件或根本没收到邮件),对有问题的组或个人进行个别指导。
(2)部分学生做“任务三”会感到有难度,不会运用通讯录的地址,可请学得较好的一组代表做示范演示。
(3)引导学生理解“抄送”、“密送”的含义,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效果,加深理解。
(4)总结归纳电子邮件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以下示意图作说明。
(着重强调电子邮件的异步传输功能)
九、总结评价
1.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重点把握:任务完成情况、自主学习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有否创新等)。
2.学生活动
各小组相互讨论,总结,小组代表发言。
3.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竞争协作意识。
十、教学反思
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把握全局、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很高,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要做到收放自如,活而不乱。为此,教师必须事先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在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当需要各小组讨论发言时,要注意对发言内容进行引导,对发言时间进行控制;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
参考文献:
[1]计算应用基础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教育.2008-12-25.
关键词: “电子邮件”教学设计“做中学”
“做中学”是与“听中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前者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后者则将学生置于被动接收状态,学生的学习缺乏针对自身不足而设定的明确目标,工作实践能力更是难以提高,其能力构成无法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在实践中,我将“做中学”理念融入“电子邮件”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材分析
1.所用教材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2.内容章节
第7章,7.1.1—7.1.2节。
3.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收发电子邮件是我们交流信息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节课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学好本节课非常重要。
4.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电子邮件的概念、地址格式和工作原理,在线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方法,在WEB方式下如何收发电子邮件。
5.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方法,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和相关技巧。
(2)教学难点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浏览网页、网络搜索和下载等知识,对因特网有相当的了解,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拥有QQ号,他们经常通过QQ进行交流,对网络中的有关概念并不陌生。对于电子邮件,学生大都知晓这一名词,但平时使用的人很少,所以很想系统学习掌握。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教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中专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节内容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操作,从而学会电子邮件的使用,通过探究题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学习,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电子邮件的概念、工作原理,以及电子邮箱的格式。
(2)学会在线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3)学会在WEB方式下收发电子邮件。
(4)学会使用通讯录来输入电子邮件地址的方法,并掌握抄送、密送等技巧。
2.情感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4)通过小组讨论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过程与方法
(1)在网络环境下,以“任务”为主线,进行自主学习和尝试学习。
(2)通过探究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策略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将“做中学”和“学中做”有机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谈谈从古到今都有哪些信息交流的手段,分析这些手段的优缺点,然后重点将邮局寄信与电子邮件进行对比,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电子邮件的兴趣。其次,介绍电子邮件的概念和电子邮箱的格式,让学生对电子邮件有一个基本认识,为申请电子邮箱和收发邮件做好知识准备。再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任务和一道探究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适当讲解。通过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和示范,对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进行规范性总结。
六、教学手段
利用网络机房,连通外网,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教学。
七、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八、主要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1)提问:从古至今,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吗?
(可能有的答案:信使、烽火台、鸿雁、信鸽、写信、打电话、发短信、上网、QQ、电子邮件等)
(2)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将邮局寄信与电子邮件进行宏观比较,让学生感觉到电子邮件的优势所在,激发学习兴趣。
2.课程实施
(1)讲授电子邮件的概念和电子邮箱的格式,特别注重讲解电子邮箱的表示方法: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例如:lihua@163.com)。
(2)提出任务。
任务一:每位同学上网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免费邮箱
任务二:登录邮箱,给老师发一封邮件
收件人:lihua@163.com
主题:(自定)
正文内容:(自定)
附件:(c:/windows/media/tada.wav)
任务三:把同组学生的邮箱加入到通讯录,然后一次性给他们发一封相同的邮件
(3)想一想:(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探讨)
①在同一个邮箱中,如何给自己发邮件?
②电子邮件与QQ聊天效果相同吗?
③怎样快速回信?
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通过网络搜索答案)
(3)分析任务。
①示范讲解:登录网易网(www.163.com),点击“注册免费邮箱”,填写表单(注意屏幕提示,弄清楚选填项与必填项,记住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对于“附件”概念作必要解释(可与信件中夹寄照片进行类比)。关于如何写信和添加通讯录,因为页面上有较为详细的提示,所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②想一想:用什么样的用户名比较好?
(4)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让学生根据提出的任务要求,自主探索,通过交流、协作完成三个任务及“想一想”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作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完成任务,对集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作集体讲解示范。
(5)任务评价。
(1)教师通过检查收到的邮件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如:邮件没有添加附件或根本没收到邮件),对有问题的组或个人进行个别指导。
(2)部分学生做“任务三”会感到有难度,不会运用通讯录的地址,可请学得较好的一组代表做示范演示。
(3)引导学生理解“抄送”、“密送”的含义,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效果,加深理解。
(4)总结归纳电子邮件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以下示意图作说明。
(着重强调电子邮件的异步传输功能)
九、总结评价
1.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重点把握:任务完成情况、自主学习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有否创新等)。
2.学生活动
各小组相互讨论,总结,小组代表发言。
3.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竞争协作意识。
十、教学反思
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把握全局、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很高,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要做到收放自如,活而不乱。为此,教师必须事先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在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当需要各小组讨论发言时,要注意对发言内容进行引导,对发言时间进行控制;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
参考文献:
[1]计算应用基础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教育.200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