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是文选式的,篇与篇、单元与单元之间,语言知识、读写知识不相连贯,不具客观体系性,知识教学要点的取舍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知识教学要点不进行客观统筹,势必造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琐碎、杂乱,造成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不合理和不必要的重复。有关数据显示,现如今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些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取舍,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按照新课程的精神,教材只是实现目标的凭借,教材中的任何内容都不能说是非学不可的。另外,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一两节课是不可能全方位学深学透一部作品的,什么都舍不得,往往贪多嚼不烂。“少则得,多则惑”,这是古人治学的一句要诀,反映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与效果间的一种辩证关系,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只有对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进行大胆合理地取舍,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一、何谓“取舍”
  
  取舍的本意是择用与弃置、选择。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关于取舍之间,我们一直主张要取其当取,舍其当舍。这里所说的“取舍”是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对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进行大胆合理的取舍。
  “舍”的目的是为了“取”,俗话说:放弃一棵大树或许会得到整片森林。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感觉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课堂上往往顾此失彼,力不从心。细细探究,我们能从中发掘很多语文学习训练点,字词训练上的,语言感悟上的,情感体验上的,写作指导上的……如果这些训练点都被一一呈现于课堂上,势必会压垮学生。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地解读教材,合理地取舍课堂教学点。
  
  二、“取舍”的内容
  
  本人认为,语文教学中“备课——上课——巩固”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学取舍”的过程,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讲评等的取舍过程,因此“取舍”是否得当,直接决定着教学是否成功。
  1.教学目标的取舍。
  “教学目标”决定着老师在这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目标定位准确,直接决定着老师的教学方向,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目标很多,但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一个老师要想取得教学成功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取舍”,对教学目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否则你课上得再精彩也是徒劳的。
  2.教学内容的取舍。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之下,由于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早已为人诟病。推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至理名言,啃课本上的知识,不敢越雷池一步者有之;天马行空,脱离课本,以四大名著为教材来教学的人也有;题海战,让学生埋头做习题,自己批改,而后讲解的“拼命三郎”也大有人在……不知道“教什么”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大问题。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取舍,就成为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目前课堂教学情况主要是偏多,教师总想面面俱到,追求一节课的“整体效应”,结果不是拖堂,就是浮光掠影。另外,老师片面地理解——要上出一堂好课,就是要上出新意来,从而过分强调教学角度的新颖,导致教学内容的取舍不当。
  3.教学手段方法的取舍。
  部分老师上课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总想上出点新花样,结果把阅读课上成了写作课,把写作指导课又上成了阅读课而导致失败;或者是用了大量多媒体课件,一节课下来共用了40张左右,甚至更多的精美幻灯片。这样大大束缚了上课机制的灵活性,使自己的课只能按自己预设的去完成,从而缺乏课堂的生成性闪光点,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但如果用得恰当、精当,则如锦上添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巩固训练的取舍。
  目前,教师布置作业的目标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是对新内容的预习,它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还应该对各项训练进行取舍。
  
  三、如何“取舍”
  
  1.充分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中学语文知识千头万绪,从教材呈现的方式来看既是螺旋递进的,又是交叉进行的。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的。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每一篇课文都需要认真地研读和分析。
  2.紧扣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首先,要紧扣目标进行取舍。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工作的指南。所以,教师必须紧扣目标,大胆合理地取舍。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一定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概而言之,教学内容的取舍,取决于两个维度: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学目标是舵,其它环节是桨,因而内容的取舍要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来确定;学生是教学内容的接受群体,必须分析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等因素。
  3.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的,因此,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不要本末倒置,为了达到形式的新颖性,而不顾及教学内容的特定性。
  简而言之,教学手段的舍取,也取决于两个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指要考虑教学条件和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主观因素是指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个性。
  4.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布置适当的作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再将做作业作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作业内容与课文内容的整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巩固训练等环节进行恰当的取舍定位,使其相得益彰,最终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其他文献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时间紧、内容杂、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有一个缜密的计划,一个清晰的思路,依纲扣本、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勤奋务实,就会在复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的体会概括起来就是:抓“五点”,过“四关”。    一、依纲扣本,抓“五点”    在中考语文复习过程中,教者要做到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就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
期刊
开放型的高考命题,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有利于指导教学,更有利于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但是,这类试题的命制不仅要有科学性的素材和对材料的准确把握,而且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推测各种可能的答案,绝不能题目开放,答案限制。以下是我对2009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第29题的思考。
期刊
摘要: 英国作家吉卜林既是小说家又是诗人,他写给时年12岁的儿子的短篇诗歌《如果》解释了什么是成长,也说明了成长的精神本质是为了追求真理,是以追求真理为其动力和灵魂的。这首诗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吉卜林《如果》追求真理独立思考    一、吉卜林简介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出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曾是孟买
期刊
摘要: 霍桑的小说《红字》描述了一个发生在17世纪中叶早期马萨塞殖民地波斯顿的故事,本文作者将视角放在了女主人公海斯特佩戴的那个鲜艳的红字“A”上,在解读其本身的象征含义时,谈及和海斯特息息相关的其他几位人物,并就他们所代表的含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红字海斯特反抗精神    一、引言    霍桑的小说《红字》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17世纪中叶早期马萨诸塞殖民地波斯顿的故事。故事的叙述者是萨莱姆(
期刊
摘要: 《项脊轩志》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极富艺术感染力,从此一间历经兴衰变迁的百年老屋和三个娴静通达的女人永远熠熠生辉在文学的长河中。  关键词: 《项脊轩志》百年老屋祖母母亲妻子    一、百年老屋——精神家园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年时代读书的书屋,正是这间小小的书屋,记录了作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翻译课教学,在教学中增加文化因素,使教学切实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服务。  关键词: 非通用语种专业 跨文化交际 翻译教学 教学改革    外语学科非通用语种专业,是指相对于英语专业教学而言的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专业。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师虽不是专门的德育工作者,但语文学科应是德育最好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语文形式的学习必然和语文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工具的掌握同思想的提高一致起来。语文教师则可通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彰显﹑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自己的品德,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 德育渗透引导    谈到青少年的德育问题,大家可能会认为那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事情,是思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从美学和哲学视角解读《老人与海》中的“冰山”理论。文章首先阐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接着分析了《老人与海》中所展现的美学内涵,最后论述了作品的哲学本质。  关键词:海明威《老人与海》“冰山”理论美学内涵哲学本质    一、冰山理论    一部短小精悍的小说为什么会有如此辉煌的价值?它一定有散文的流畅和朴素,有诗的意境和简练。关于创作,海明威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好的作品要像海上漂
期刊
摘要: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刻画了很多软弱无能的黑人男性,但她并非刻意夸大黑人男性的弱点,一味刻画负面消极的男性形象。她笔下的黑人男性中不乏善良、能干、优秀的正面人物形象,也有些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本文主要分析了莫里森三部作品中积极正面与变化发展的黑人男性,以此表明,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对黑人男性的刻画具有多元化特征。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黑人男性形象多元化    1.前言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201个“ABB”式形容词结构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用于构词、意义虚化、位置固定三个判定标准,确定了41个重叠词缀,同时对现代汉语重叠词缀自身的开放性等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ABB”式形容词重叠词缀标准    汉语属于孤立语,词的构造以复合为主,也就是有意义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派生词比较少,缺乏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词缀不发达。汉语词缀有别于印欧语那样的词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