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有效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针对化学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有效的优化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九年级 ; 化学 ; 教学方法 ;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13-01
  教学方法指的就是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对理论知识进行吸收和掌握。在九年级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才能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不断发展。
  1.总体掌握教材,完善课堂要素
  结合目前九年级化学教材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在化学教材中不仅包括文字,其中还包括了相应的图像信息,这种教材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但是九年级化学教材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呈现了一定的复杂性,很多知识点都比较的散乱,学生在接触到教材之后可能也只是对一些表面的知识进行了解,而对于化学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却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对于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围绕书面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而是应该与多种类型的题材进行系统的比较,经过分析之后可以将有效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对教学知识和目标进行不断的完善,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可以更好的掌握。在对化学教学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假如自己是学生希望教师采取哪种教学方式进行讲课,通过这种判断方式可以对自己选择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进行大致的判定。最后在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确定之后,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相应的完善,从而为之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2.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2.1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带动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融入一些趣味性的试验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比如在新学期刚刚开始的第一节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包括了很多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验进行亲自演示,或者让学生也参与到实验中去,通过这种方式还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问题的时候,如果只是通过书面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到其中的道理,如果在课堂上加入相应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问题很快理解,同时还可以不断带动出学生对于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可以保持一种积极认真的态度。
  2.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因为九年级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因为对化学知识不了解可能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对化学课程进行讲解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中可以逐渐放下自己的畏惧感。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时刻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觉到化学课程学习其中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很多知识都在自己的理解范围之内,从而可以不断培养出学生对于化学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都发挥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文字与图片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然后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使化学课本上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的生动形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出一种更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更好的理解和吸收。
  2.4 利用问题和认知创设情境
  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开发是以提出问题为前提条件,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两者之间进行比较,提出问题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更具有意义。目前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当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在新的教学体制中也明确规定,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带着疑问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从而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点实现更加全面的掌握。教师在进行探索实验以及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择科学的实验方法来进行,对于化学教师而言,应该加强对化学知识的不断探索,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外,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师需要需要对学生自身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将教与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实现对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
  2.5 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自学能力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自身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學生学习思路的引导,帮助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对化学概念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在对某种化学物质特性进行学习时,一定要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危害多个方面来分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加强对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工作,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改变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进一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使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淑卿. 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J].科技视界,2013,19:147.
  [2]李峰.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169+202.
  [3]张莉君. 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教学技能课程规范化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很大程度上,班干部作为连接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充当了重要作用。要想不断提升班级的管理有效性,促进班级的自我管理,优化管理效果,班主任就必须要意识到班级中班干部的培养。包括班干部的选拔、班级管理制度以及班干部的思想工作等都要全面细微地开展引导教育,才能保障班干部能够有效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现班级的优化管理。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培养强有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在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放疗后3个月至数年,以下腹坠痛、腹泻、便血为主要症状, 直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糜烂、坏死
【摘要】高三的教学是以习题为载体的教学。在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背景下,高三的复习必须着眼于学科素养,本文就我省两年国考的分析,从习题的选择、编制角度,去探讨高三物理复习的成效。  【关键词】精准 ; 有效 ;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65-01  随着十八大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考命题已从能力立意转向了
【摘要】依据当今高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贯穿着高校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现状及新情况,现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学籍管理 ; 现状分析 ; 懈怠 ;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
【摘要】结合校级探究式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开展了“有限单元法”课程的“公众号”微课模式体系与实施策略研究,提出并建设了包括课程理论的案课程例、程序编写、程序视频教学资源等立体化教学公众号。实践表明,“有限单元法”课程所实施的“微课”教学模式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有限单元法 ; 公众号 ; 微课 ;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
【摘要】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评判一个学校办校水平的基本标准,它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尽管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基本令人满意,但是就业质量还是有待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清楚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教育,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内外兼修,提升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08-01  生机勃发的四月,怀揣欣喜与期待,幸运的我来到省城,参加了首届吉林省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这里,聆听教育科研专家的精彩讲座,使我茅塞顿开,品尝教育科研的盛餐,令我如获至宝。此次研修,有高屋建瓴的点播,有实践操作的范例,有循循善诱的引领,有推陈出新的点子。此次研修之行,如同行走在花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课堂,走得最多的不是“脑”,而是流量。上课玩手机,或者低头做除了听课之外的一切事情,也成为了普遍现象。许多学校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然而这样的外部措施并不是根治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的关键。对此,我们引入“共情教学模式”这一理念,旨在提高大学课堂质量,推动高校教育改革。  【关键词】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课程内容复杂、理论抽象难懂的特点。学校的生源条件又决定其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足。故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课堂变得高效成了本课程改革的重难点。基于此,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法方法的合理运用、课程结业考核方式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讨探。  【关键词】中职 ; 电工电子 ; 课
【摘要】学术界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形式的争论持续至今,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学科中心课程论”和“能力中心论”。两者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前者偏重于理论,主张根据知识设置教学课程,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后者偏重于实践,主张课程设置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侧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以上两种课程观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各有体现,受其影响,国内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也尚无定论。概括来说,学术界关于我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