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
  (二)青少年:指12-20岁的主要是学生群体,他们思想和身体正处于成长期,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对他们的人生起着主导的作用。
  (三)德育:顾名思义,是“道德教育”的简称。西方国家的“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而我国则认为这只是狭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则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还包括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也就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四)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德育:即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学习型校园网和Internet环境下,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基本技能为基础,整合情感教育以及养成教育,通过对学生鼓励,表达信任,促使其进步,共同享受成功,最终达到提高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型育人格局,使青少年的德育得以健康发展。
  (五)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网络的推广与普及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在给青少年学生群体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同时导致青少年认知能力迷失,人际的、关系淡漠,生活意志丧失,抑郁、焦虑、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面对互联网络这把“双刃刀”,应该对其扬长避短,采取有效的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负面效应,加强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网络使用最先的国家对本课题早有研究,为国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国内关于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的文章在报纸、杂志、因特网上都看得到。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虚拟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技术超乎预想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我们每个人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业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合理的存在”。与此同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互联时代的到来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福音,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已渗入到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各个领域。在我市,对网络德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将丰富我市的学校德育研究内容和体系,开拓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渠道。
  三、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价值
  当前,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它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并且上网的人数也在成倍数的飞速增长。在上网群体中,青少年学生则是上网大军中一个宠大的群体。据报道,全世界中小学生中有5%——10%的每周上一次网,中学生有25%左右每周上一次网,在网吧上网人数中中小学生占45%。然而在网络这个复杂的、虚拟的空间里,它无奇不有,不仅拥有各种各样科技信息、生活信息、经济信息等,同时也充斥着许多不健康的信息在毒害着青少年们稚嫩的心灵,老师和家长们称为“电子海洛因”。近几年来,“电子海洛因”毒害青少年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向社会发出呼吁,要求救救他们的孩子,要求全社会加强对网吧的管理,要求学校加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德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选题意义。
  青少年德育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络的“自由时空”,易造成青少年道德人格的缺失。
  2.网上垃圾对青少年的毒害。
  3.网上交往亦会对青少年的情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
  4.青少年网络沉溺而引发的“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严重危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
  网络的负面影响确实是存在的,需要每个人提高警惕。在网络时代,该如何去应对网络给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呢?怎样利用网络来帮助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端正思想呢?这正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是学校德育的延伸,现代化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本课题提出的原因。
  中国互联网住处中心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网络用户数量总计已达3370万人,其中78%是青少年和儿童。可见,青少年与互联风已走到了一起,网络已成为青少年赖以生存的一个社区。因此我们必须要紧跟“网络”走向,以现实的立场,前瞻的视角,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途径。
  研究本课题对青少年个人以及对社会、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现实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邓小平曾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21世纪是充满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环境条件,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一代。
  课题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活动的观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
  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2.实践价值:
  ⑴ 通过研究,有新形式、新方法来增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就我们所查阅览的现有资料和调查了解到的其他信息中,我们发现防城港市不少青少年在“玩”的过程中无条件地接受网络提供的信息,接受它的教育,良莠不分,兼收并蓄。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如何创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如何迎接挑战,应对冲击,在研究中都一一找到答案,从而增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这也是我们立项研究的价值。
  ⑵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情感支持系统,以情感为突破口,面向全体,最终达到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平。
  ⑶ 注重法制教育、德育教育、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
  ⑷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开拓更多的德育工作新途径,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本课题的研究为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找到了新的结合点,实现了德育工作跨越式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
  ㈠ 学校德育能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
  ㈡ 利用学校的少先队网站,建立“网络德育”,规范学生网络行为,着力培养青少年的自律能力。
  ㈢ 以网络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道德与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并传播正面的网络舆论,引导规范青少年网上文明行为。㈣ 加强道德责任感教育,塑造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 。
  ㈤ 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问题 ”寻求对策,改善青少年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正确上网学习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㈥ 在网络环境下,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基本技能为基础,整合情感教育以及养成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㈦ 逐步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网络德育体系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该文以玉米锈病免疫的自交系P和感病自交系F及其杂交与回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P的抗病遗传规律;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组合P×F的F家系作为构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校方略的重要内涵。学陶师陶,加强师德建设,认为这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在陶知行先生看来,“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出一个伟大的新生命。”师资队伍建设何等之紧要。  一、学陶:陶行知生
一、个案基本情况  刘凯,男,十一岁,现为我校五年级学生。刘凯同学性格内向,学习中下等水平,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差,常会少做,甚至不做,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说谎搪塞,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得不到同学的尊重,放学后也时常遭到同学的欺负。起初,他也试图给老师反映过这些情况,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但事情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后来几次又被同办公室的老师误解,故此其心理上的失落感、自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一次革命;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面貌。但并不能否认传统教学的优势。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完美整合,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弱点,例如:教学内容表达方法较为有限,基本上限于依靠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要求,对学生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理念。它的的主旨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是给学生一份信任、尊重和理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成长,促进学生发展,走向成功之路。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初中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这一目标的实施,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中,也尤显重要。因为“情”是艺术的灵魂,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美术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享受,进而提升他们的情感,陶冶美好情操。  本文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行阐述。  一、以人为本,创造情感培养的宽松环境  当前新课程理念是对学生进行一种真正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就是保护
本试验于2015-2017年在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生态农业研究中心(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盐碱地台田进行。试验设计油菜-花生复种、花生单作两种种植模式。
目前,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在外界条件推动下的被动发展;另一种是教师把外在影响转化为自身发展动力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意义上最为理想的发展样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高中体育教师只有积极寻求自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 新课程背景
生育酚(tocopherol)又称维生素E,是仅由光合生物合成的一类脂溶性的强抗氧化剂,为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在天然存在的4种生育酚中,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高且被人体优先吸收和利用。植物油是α-生育酚的主要膳食来源,但在大多数植物油中α-生育酚含量很低而其生物合成前体γ-生育酚含量偏高,这一现象与催化α-生育酚合成反应的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TMT)在生物体生物活性有关。随着对生育酚生物
本研究利用改良的穗茎注射法将反义PLD? 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兰考906,在卡那霉素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特异PCR 扩增、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证明反义PLD?基因整合到了受体的染色体中;同时对转基因株系与受体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耐盐性、白粉病抗性、相关品质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首次获得了转反义PLD?基因小麦植株。对卡那霉素筛选的抗性苗,经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