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茎注射法导入反义PLD<,γ>基因小麦的分子检测及性状鉴定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yl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改良的穗茎注射法将反义PLD? 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兰考906,在卡那霉素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特异PCR 扩增、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证明反义PLD?基因整合到了受体的染色体中;同时对转基因株系与受体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耐盐性、白粉病抗性、相关品质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首次获得了转反义PLD?基因小麦植株。对卡那霉素筛选的抗性苗,经特异PCR 扩增,3 个材料扩增出与阳性质粒大小相同的400bp 的目的片段,PCR-S
其他文献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人类的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作为固着生物其生长发育也受到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干旱、盐碱、低温等。这些非生物胁迫均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障小麦的高产稳产,除了改善小麦的生长环境外,还可以从小麦内部挖掘和利用关键基因从而提高小麦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力。脂质转运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
该文以玉米锈病免疫的自交系P和感病自交系F及其杂交与回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P的抗病遗传规律;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组合P×F的F家系作为构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校方略的重要内涵。学陶师陶,加强师德建设,认为这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在陶知行先生看来,“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出一个伟大的新生命。”师资队伍建设何等之紧要。  一、学陶:陶行知生
一、个案基本情况  刘凯,男,十一岁,现为我校五年级学生。刘凯同学性格内向,学习中下等水平,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差,常会少做,甚至不做,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说谎搪塞,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得不到同学的尊重,放学后也时常遭到同学的欺负。起初,他也试图给老师反映过这些情况,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但事情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后来几次又被同办公室的老师误解,故此其心理上的失落感、自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一次革命;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面貌。但并不能否认传统教学的优势。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完美整合,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弱点,例如:教学内容表达方法较为有限,基本上限于依靠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要求,对学生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理念。它的的主旨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是给学生一份信任、尊重和理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成长,促进学生发展,走向成功之路。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初中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这一目标的实施,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中,也尤显重要。因为“情”是艺术的灵魂,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美术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享受,进而提升他们的情感,陶冶美好情操。  本文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行阐述。  一、以人为本,创造情感培养的宽松环境  当前新课程理念是对学生进行一种真正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就是保护
本试验于2015-2017年在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生态农业研究中心(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盐碱地台田进行。试验设计油菜-花生复种、花生单作两种种植模式。
目前,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在外界条件推动下的被动发展;另一种是教师把外在影响转化为自身发展动力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意义上最为理想的发展样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高中体育教师只有积极寻求自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 新课程背景
生育酚(tocopherol)又称维生素E,是仅由光合生物合成的一类脂溶性的强抗氧化剂,为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在天然存在的4种生育酚中,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高且被人体优先吸收和利用。植物油是α-生育酚的主要膳食来源,但在大多数植物油中α-生育酚含量很低而其生物合成前体γ-生育酚含量偏高,这一现象与催化α-生育酚合成反应的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TMT)在生物体生物活性有关。随着对生育酚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