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官员为何信神不信人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01110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一些地方官员对“风水”的迷信,已到了非理性的地步。比如,因受贿获刑的河北省高邑县原县委书记崔欣元,就曾在县委大院门口堵住一个丁字路口摆放一架退役战斗机,暗喻“升官发财”、“飞黄腾达”;还有的地方用广场或大牌坊阻断直指办公楼的大路,造所谓“聚宝盆”“龙眼”,以“镇邪气”;更有甚者,南方某国家级贫困县变更行政中心建设选址,只为追求“最佳风水”。
  无独有偶,两年前就有网友爆料称,阜阳“白宫书记”张治安被判死缓后,阜阳“白宫”大门由面朝南改成了面朝东,大门外还架了一座拱桥,以图“换换风水”,拱桥名为“紫薇桥”,寓意“紫气东来”。有报道称,很多官员升迁或更换办公室之后,都会先让风水先生来看一看,这已是官场一个公开的秘密。《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县处级公务员,多少都存在相信求签、相面等迷信的情况。
  “看风水”,在普通百姓和很多商人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行为,多是为了心理上能有个盼头,讨个吉利。然而,一些官员却把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跟这种行为联系起来,这就已经不可等闲视之了。更何况,“风水”的核心理念本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一位经营奇石、瑞兽的石商指出,若是单位公款采购,经办人可“神不知鬼不觉”捞一笔,还可以用来避税、“洗钱”。看来,有一些“看风水”的行为,这不仅不和谐,而且还很可能涉嫌违法乱纪。
  为什么一些官员如此痴迷于风水?除了能靠采购“捞一笔”,还有刘志军这样的问题官员为了寻求“一辈子不倒”,肯定真有官员是希冀“紫气东来”,自己官运亨通。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一些欠发达省份依然崇尚GDP指标,政绩、维稳等都成了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再加上升迁的焦虑,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就试图从玄学中寻求心理慰藉。这看上去似乎可以理解,但实际上折射出一个扭曲的官场生态:官场“水”深,成绩难出,我怎么办?还是找“先生”帮我瞧瞧风水吧。
  知政失者在草野,既然想做出成绩争取升迁,但却不多走近百姓,反而跟一些所谓的“大师”过从甚密,这很不正常。但是,想想现行的官员评价机制就不奇怪了:官员的述职,百姓有几个听到过?上级不点头,群众口碑再好也未必能换来一纸升迁令。更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官员,真金白银扔进去,劳民伤财只是为了虚幻的风水,他们真的连这种是非观都会混淆吗?
  所以,不管是心里有鬼的刘志军,还是让国道改线的胡建学,个别“风水官员”看似对鬼神之说十分“虔诚”,但这种信神却不相信自己、不相信群众的行为恰恰说明他们心中根本没有信仰。老百姓总说“相由心生”,心中没有“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的宗旨意识,身上难免就沾染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丑陋习气。而他们对风水的迷信,说白了就是对权力的迷恋,这种迷恋最终迷了他们的双眼,导致他们与正确的方向渐行渐远。问题是,我们还如何指望这样的人为人民服务?
  只有当群众的评价能足以镇住官场的“邪气”的时候,他们才不会再和所谓的“风水先生”“大师”一起装神弄鬼。 (新华社)
其他文献
1990年12月14日,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实施和有关活动的第106号决议”,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不过,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老人节。  韩国:韩国自1973年起,将原来5月8日的母亲节改为“敬老节”。  日本:早在1966年政府就规定每年9月15日为“尊敬老人日”,9月15日至20日为“老人福利周”。  美国:对老年人尊称为“资深公民”。政府规定每年
期刊
神十飞天举世瞩目,神舟十号返回舱开舱,一个特殊的“航天主题艺术芯片”被取出。神舟十号返回舱开舱后特殊的“航天主题艺术芯片”被取出,在这个芯片内存着来自全国11位“国字号”工艺美术大师的共14件作品,包括绘画、篆刻、雕塑等类别,跟随神十飞天的脚步后重新返回地球。  其中广东有3位工艺大师共4件作品入选,分别是潮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的朱泥壶作品《太极百岁壶》,肇庆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梁佩阳的端砚作品
期刊
[摘 要]20世纪40年代,广东省政府接连颁布训令,禁止民间酬神建醮,中山县政府对这一政策严格贯彻执行,采取责任承包制,由乡公所而派出所再到警察局,并有责罚的规定。但是,在岁时年节敬神迎神是村民家族、村社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这些仪式来加强家族、村社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因此,政府的一纸禁令并不能在本质上改变村民们的交往方式以及节日的狂欢,使得政府训令对于村民认定为乡俗的酬神建醮处于禁而不绝的状
期刊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
期刊
每当看到晶莹剔透的糖人,总会让人对童年的依稀回忆弥漫起一丝甜蜜芬芳的气息。在那时,看“吹糖人”是一种快乐,玩“糖人”是一种幸福。  有一天,在老城转悠时见到了一位手艺人在卖“吹糖人”,这物什儿多年不见了,倒是稀奇起来,于是就跟着一帮人看会儿热闹。  这手艺人用的全部家当就是一个小木箱子,挂在自行车后座上,糖人的竹签直接插在箱盖侧面的孔里。只见他拿起一小块棕色的棉芽糖,用一根细管插入糖块,边吹边转着
期刊
传统节日变味,折射出多方面的复杂心态。一方面,传统作为让当下与过去发生关联的纽带,不断得到强调;另一方面,人们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对传统加以“权且利用”,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传统、解构传统。  8月13日,从早上开始,就不断收到“情人节快乐”的短信。困惑之余一查日子,原来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这才意识到,这个日子早已被当下的时代定义为“中国情人节”了,大有与西方“圣瓦伦丁节”分庭抗礼的意
期刊
居住在云南文山广南八宝革郎村的300多户“Gimh munh”(自称,瑶文)——蓝靛瑶(他称,因善种蓝靛,穿蓝靛染制的衣服而得名),据说他们自晚清时期迁徙而来,他们踏上这片红土地的历史并不长,算是一个“后来”的民族,但他们的到来,却为彩云之南增添了一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与发展。  “婚礼”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世间形形色色的人,各具特色的“民族婚俗”,却依然新鲜。蓝靛瑶的
期刊
花袖,即草袖,又名手袖。它用晒干的咸地水草织成,圆筒状,规格大小因人穿戴而异。一对花袖戴在左右手上,割禾、割草等劳作可以防芒刺,耐磨损,能护肤护衣。它有普通编织和精致编织两种编织法。采用精致编织法织成的草袖,袖身间有装饰花纹,叫做“花袖”。明清以来,珠海三灶岛农民便有编织花袖的传统,家家有花袖,收割水稻、上山割芒砍柴戴上花袖,蔚成风俗。花袖还是当地劳动者的一种装饰。过去,常有女青年编织花袖赠给男青
期刊
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青年人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中元节在我国民间是个“鬼节”。  神鬼信仰是民间初元信仰,如果一个民族什么信仰也没了,初元性的神鬼信仰也被破坏殆尽了,那么,这个国家的人便没了敬畏之心和良知。而今,一些人之所以无恶不作,伤天害理,就是因为不相信会天打雷劈,会遭到神鬼报应。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神和鬼存活的领域早已贴上落后、愚昧、腐朽的封条被禁止入内,即使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的鬼神世界,
期刊
故乡是美的,故乡的梨花更美,故乡在梨花飘落的时节最美,也只有此时,我才有这样深刻的体味,有这样的喟叹。  我出生在春天。春天,那该是个多美好的时光啊:阳光明媚,和煦的春风拂过原野,染过梨梢,吹遍村墟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春鸟的鸣啼与绚烂的春花,还有那绵绵的细雨,我悄然来世。从此,我在这片土地上成长,领受着故乡对我的恩泽……眨眼之间,没想到,我已是弱冠的少年人了。  这么多年来,我从未离开过故乡。《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