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io》急速登顶,却为何招致无数骂名?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un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被“抖音”带火的案例


  《Party.io》在国内的“爆款成长经历”为人所熟悉,就像前不久曾占据App Store免费游戏排行榜榜首的《拥挤城市》,该作同样也是经由“抖音”带火的一个典型案例。
  自《Party.io》正式开放下载后,便有用户于“抖音”平台中自发分享了该作的录制视频。由于《Party.io》的玩法有趣,画面较为“喜感”,所以相关的UGC视频很快受到了网友们的注意。
  有意思的是,《Party.io》因为尚无正式的中文名,网友们根据它的玩法内容与“抖音”中的流行“梗”来起名—有玩家称呼其为《盘他》,也有玩家叫它《走你》,以及《扔人游戏》《你不是抓到我了吗》等。这些本土化别名,从不同程度上推动了《Party.io》的二次传播,例如在百度中进行检索,便会发现有不少以“抖音扔人游戏”作为长尾词的内容。
  在“抖音”中掀起一波热潮后,《Party.io》则在1月7日顺利跻身免费游戏排行榜榜首,并且根据七麦监测的数据显示,《Party.io》在当日的预估下载量超过了43万。在这个数据背后,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流量是由“抖音”用户转化而来。毕竟,在该游戏的留言区中,不少玩家的发言直接“亮出”了“抖音”用户的身份。

易于传播的“魔性”小游戏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中,能够被“抖音”带火的游戏,其自身必须具备“病毒式传播”因子。而对于一众超休闲游戏来说,体量轻度、玩法简单、单局节奏快、画风魔性以及趣味性强,即是它们之所以易于传播的共同特征—《Party. io》正是符合上述要素的“魔性”游戏。
  作为一款io类型的游戏,《Party.io》的对抗方式是“扔人”:即是在单局内,将场地中的其他玩家扔出场外,而存活到最后的玩家就算胜利。除了互“怼”扔人,《Party.io》再无其他玩法模式,目标可谓是简洁明了。在《Party.io》中,每将一个对手扔出场外,便可让角色的体型变大一级,防止被次一级对手轻松扔飞。这是以增加重量级的方式,让游戏具有一定可玩性内容,又不过度破坏其平衡性。
  具体到操作层面,《Party.io》也是尽可能降低上手门槛。游戏中,玩家仅需运用一根手指,便可完成走位、捕捉、扔飞和逃脱等一系列动作。由于可操作空间不大,《Party.io》的技巧性也相对较弱,它甚至有点比拼手速的色彩。因为,针对关键性的抓人、扔飞与逃脱操作,玩家只要连续点击往往就能够快速见效。
  《Party.io》的核心玩法虽然相对单一,不过“魔性”则成为它的主要竞争力之一。《Party. io》的“魔性”体验来自两方面,首先是其画面与人物设计具有很强的“喜感”。《Party.io》中的角色形象,采用了类火柴人设计,并以颜色、配饰与不同的头像来做区分。而把一群“搞怪”的人物聚集在一起,不论从事什么活动,它在视觉上都显得很滑稽。
  那么当这群“牛头马面”开始互“怼”扔人时,其中的物理效果构成了游戏的第二重“魔性”体验。在对抗过程中,玩家会经历令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例如,扔飛对手的同时,连带着把自己甩出场地;被扔到场地边缘的玩家,会不断地挣扎着往上跳;以及在扔人过程中使出了一个“大风车”,结果把对手的身体拉长得不似人形。这些意料之外的情形,总能让玩家在普通的竞技内容中,获取到一些乐趣。反过来,这些乐趣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arty.io》的可玩性。而《Party.io》的单局体验时间一般在1分钟~2分钟左右,玩家便很容易用15秒的视频,将游戏的全部特色展现出来。

槽点颇多的快餐式产品


  撇去《Party.io》身上的笑料,该作就是一款长线体验匮乏的“快餐式”游戏,经不起多次重复体验。而它身上所存在的诸多槽点,更会加速让人感到厌倦。
  首先,在内容深度层面,《Party.io》相比同类产品显得更加浅薄。它没有额外的玩法模式,反复对局的内容仅有扔飞玩家这一种。玩法过于单一之余,对战过程中也并未设计额外的系统机制来提升对抗的变数空间,例如说道具装备、技能属性等一般的成长要素。
  其次,《Party.io》尽管在画面表现上颇具“喜感”,但在当前版本中,背景音乐与音效是完全缺失的。因而,《Party.io》的整体视听体验并不完整—对局是在一个无声环境中进行,各种动作均没有音效反馈,只能通过自行脑补来想象匹配的声音。《Party.io》的“搞笑”场面本可以更加“抓人”,但由于音乐音效欠缺,使得游玩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这也给人留下完成度不高、偷工减料的负面印象。
  事实上,《Party.io》在优化方面也没有做得足够到位,笔者在体验过程中,每一局开场必有掉帧卡顿的情形出现,而这也是不少玩家反映的情况。再者,在同质化越发严重的io类游戏中,《Party.io》其实也并不算是一款原创性较高的产品,无论玩法还是画风以及角色设计,均有其他产品的影子。而在社交媒体中,便有玩家指出《Party.io》“抄袭”了一款名为Gang Beasts的多人格斗游戏。如果将二者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两作的“魔性”画风十分接近,而且人物形象与动作设计也近乎相同。
  最后,也是让众多玩家最无法接受的一点:《Party.io》中频繁出现插屏广告,这也是导致游戏口碑“崩坏”的直接原因。
  在《Party.io》中,一共设置有两种广告模式,其一是激励性广告,即通过观看广告解锁新的角色皮肤。另外,每当对局结束后,《Party. io》便会强制播放插屏广告,其频率大约为两局出现一次,每条广告的长度在30秒左右,部分广告可在播放5秒后跳过。玩家对广告不至于喜欢,但如此重复频繁的插屏广告,势必会让游戏体验产生割裂,而反感与厌倦的情绪也将会随之而来。   生命周期短也确实属于超休闲游戏的特征,但玩法单一、内容浅显,再加上稍显野蛮的广告变现模式,更是让《Party.io》有一种“赚一波就走”的“气质”。因此,尽管该作目前有着不错的用户量,但可以预见在不久之后其日活跃用户数量便会呈断崖式下跌,用户流失将会非常严重。

超休闲游戏的发展或将遇到瓶颈


  在《Party.io》身上所存在的问题,恰好也是整个超休闲游戏品类正在凸显出来的痛点。在超休闲游戏快速崛起的2018年中,集中于免费榜头部的产品已初步呈现出玩法单一、画面雷同和商业模式固化的现象。
  与传统游戏品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超休闲游戏的研发门槛很低、游戏深度不高,并且不具备IP竞争力和研发壁垒。因而,每当有一款小游戏得到市场的验证,便会成为其他厂商争相模仿的对象。这也导致了市场上玩法与类型像素的超休闲游戏愈加泛滥,同质化问题也越发显著。
  在2018年的11月底,Voodoo的《擁挤城市》与Lion Studio的《Popular Wars》相继推出,但两款游戏在玩法上几乎一致,而且美术风格也有“雷同”之处。此外,《拥挤城市》也被玩家指出是《黑洞大作战》的换皮之作,而后者其实又涉嫌抄袭了一款名为《甜甜圈小镇》的产品。不管怎样,基于相同的玩法创意进行换皮改造,已是超休闲游戏市场中常见现象。
  而创意对于超休闲而言,是立身之本,但由于该品类体量轻度、开发成本低的特点,也注定其创意容易被模仿和抄袭。
  相比自己想创意,超休闲游戏厂商更多选择复制与“跟风”,其实也情有可原。毕竟,超休闲游戏生命周期较短,其所依赖的商业模式讲究以快打慢,通过不断推出新品来赢得市场空间。但创意永远是一个稀缺物,各个厂商不可能拥有源源不绝的灵感,当陷入创意荒漠时,厂商们也只能从已有的“爆款”中汲取养分,才能大幅推进研发进度。而在这之中,能够得到市场充分认可的创意更是少之又少,因而这一点也加剧了各个厂商竞相模仿同一个爆款游戏的现象。
  尽管说,超休闲游戏的发展势头依旧迅猛,但是当大厂确立统治地位、创意濒临枯竭、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和玩家审美疲劳之后,超休闲游戏厂商的生存空间也将进一步压缩。或许在头部厂商还未真正建立起竞争门槛的时候,该品类的发展便会遭遇瓶颈。
  结束语
  超休闲游戏在目前来讲,天生的“魔性”传播属性和小体积、易上手的特定决定了它在游戏下载榜上能相对容易地获得好成绩,其在国内和全球的游戏下载榜取得的成绩也证实了它霸榜的能力。但与游戏下载榜相邻的游戏畅销榜,却很难看见超休闲游戏的身影,这与它严重依赖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付费点的稀少,导致了超休闲游戏的用户黏性不高,其未来的发展呈扑朔迷离之态。
其他文献
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犟”,多数是他们的情绪没转过弯!  大宝小宝一起做作业,小宝叫大宝给他拿支铅笔。大宝抬头一瞧,笔就在桌上,小宝完全可以自己拿到,就让他自己拿。可小宝不依不饶:“你给我拿,我要你给我拿。”大宝很不理解,可是你自己能拿得到呀?结果,小宝开始急了,说:“你快点给我拿,你不给我拿,我要挠你痒痒了!我不是开玩笑的!”  一旁的我忍不住地偷笑,且看俩活宝如何继续。  大宝的倔劲也上来了,“
知乎有视频  知乎的视频之路,最初颇为坎坷。  2017年,知乎用户就可以上传视频,2018年,知乎首次新增“视频”专区,2020年愚人节那天,知乎发布“B乎”模式,意为知乎的B面,其中一栏目便是“B乎有视频”。有网友称什么时候B站和知乎喜结连理,还诞生了孩子?回过头来看,“B乎”是知乎做视频的一次预言。  2020年10月,知乎宣布上线视频制作工具,并二次上线“视频”专区,同时发布新一期“海盐计
谁在为表情包买单?  早在1882年,就出现了使用表情符号作为情绪传递和表达补充的行为。但表情包真正火热还是在近五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下表情包不仅成为信息传播重要的媒介载体之一,更是成了当代年轻人默认的社交礼仪。  表情包为什么会火?一是门槛低:表情包的制作技术含量很低,关键在于有热点,很多表情包就是简单的“截图 文字”,参与者众多;二是有趣性:相比文字内容,表情包在画面感、幽默感、易理解记忆
晓彤是个中学男孩,高高大大,安安静静,给人的第一印象挺不错。可是,妈妈却为晓彤着急。为什么呢?晓彤最大的毛病就是懒。初三的时候,他就懒得写作业了。妈妈偷偷发现,每天晚上的作业他都不做,第二天作业本上却写满了,原来是早晨到学校找同学的作业抄的。不过,晓彤脑子不错,中考的时候一使劲,考了500多分,高中刚入学的时候是中上游的成绩。上了高中,晓彤还是照样犯懒,不写作业。可是,到高中靠原来的那点小聪明已远
从小霸王到金立,刘立荣失败的必然性  刘立荣加入小霸王的时候,段永平刚刚离开創立了步步高,带走了不少精英,使得小霸王内部空虚,新上位的杨明贵则看好新入职的刘立荣,并一手将其提拔。随后杨明贵离开小霸王成立金正,刘立荣也是跟随其一起出走小霸王,也正是这段时间的经历使得刘立荣真正具备了创立金立的资本、实力和资历,从这段时间的经历来看,刘立荣主要从事的就是硬件产品,一个是学习机,一个是DVD播放器,对于智
女儿今年14岁,正处于叛逆期,大毛病没有,就是爱挑剔。原来,我还觉得这是个小毛病,可当她第N次和我抱怨班里一些同学的缺点时,我忽然觉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女儿升入初二后,她就像戴了一副“显微镜”,总是觉得这个同学有问题,那个同学有毛病,就连和她最要好的朋友,因为有一次课外活动时没替她占座位,她就向我抱怨了一个星期。  刚开始,我还很耐心地劝慰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别人不能过分苛求。”可女儿的
俗话说:女孩儿要富养。什么是“富养”?我认为,“钱”绝不是“富养”的唯一内涵。“富养”应该是精神上的,而在物质上,应该“穷养”。当然,“穷养”并不是“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自立和抗击受挫的能力。  老公曾戏谑我:“人家都把女儿当公主养,你倒好,把女儿当牛养啊!”在我们传统观念里,牛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耐心、有毅力的代名词。很凑巧,蒙蒙属牛,而且是小牛尾巴。有时想想,蒙蒙不但有“
互联网与免费主义  收费还是付费?这是互联网在中国普及之初就存在的话题。  不同的公司曾经作出不同的选择,结果却几乎没有太大的意外。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乃至风头正盛的字节跳动,无一不是免费主义的拥趸,滴滴出行、美团的市场教育也离不开对用户的直接补贴。  同时也有太多的例子证明,从免费策略转向收费模式,大多数企业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并且不见得一定会成功。  最远的例子可以追溯到263邮箱,其业绩下
我的儿子小光上三年级,他学习用功,品德良好,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最近他突然放学很晚回家,有时天黑了,晚饭的时间过了,他还没回来。回家时,他显得又脏又累,一副狼狈相。问他为什么这么晚回家,他只笑笑,就是不说话,常常匆匆地洗一把脸,扒两口饭,就上床睡了。接连几天都这样,问他老是笑而不答,有一次他竟很不耐烦地说:“急什么,反正我没做坏事!”眼看着他人瘦了,功课也落下了,怎能不叫人操心!  和学校联系后,
近年游戏界流行起一种“文艺复兴”说法,大意就是在3A级大作已经让部分玩家产生审美疲劳的当下,一部分不怎么追求极致画面,将重点放在游戏性、剧情和操作的游戏开始受到市场与玩家认可。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已经“凉了”的经典IP和玩法为什么又火起来了?老游戏品类焕发第二春  最一段时间,一款叫《赏金奇兵3》的游戏在各个游戏直播间大受欢迎。多年前没人会预料到,Mimimi这个“浓眉大眼”的手游和儿童游戏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