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党中央高度重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反复强调,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务必狠刹奢靡之风、浪费之风,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中央还专门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做好党政机关节约工作、遏制浪费行为作出了刚性规定。这些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吹响了倡导全民节约的号角,发出了向铺张浪费宣战的动员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在全社会深入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大力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节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一、把开展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国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制定并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学习榜样。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持从严从简、动真碰硬,规范公务接待,严管公车私用,精简节庆会议,治理豪华文艺晚会,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遏制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实际行动,褒扬节约典范,曝光浪费典型,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号召、积极参与,自发兴起“光盘行动”,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全社会深入人心。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在节俭节约方面,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和行为,有的还根深蒂固。在思想认识上,有的把“节约”当“落后”,把“奢侈”当“时尚”,认为好日子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花”出来的;有的认为超前消费是市场经济理念,小农经济才搞勤俭节约;有的“面子”思想作祟,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打肿脸充胖子。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花财政资金大手大脚、搞城市建设贪大求洋,甚至换一任领导就搞“兜底翻”,反复规划、重复建设;有的机关单位长明灯、长流水,铺张浪费非常严重。在日常生活中,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白花花的馒头随手就扔,“人情消费”泛滥,份子钱越随越多;有的地方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炫富斗富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思想和行为,不仅浪费物质财富,更败坏社会风气,腐蚀民族精神。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在物质条件相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观念与物质匮乏年代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倡导节俭节约,建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尤为重要;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完全改变、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倡导节俭节约,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在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倡导节俭节约,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对于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尤为重要。可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节俭和浪费的态度,折射出其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要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深刻认识节俭节约的重大意义,把开展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坚持开展集中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动员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使节俭节约理念真正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思维和日常行为,成为全社会的良好新风尚。
二、加强宣传教育,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风气需要培育,文明需要教化。节约风尚的形成和巩固,离不开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要大力加强节俭节约的宣传,普及节约的知识和技术,培育崇尚节约的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气,增强全社会对节俭节约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自律。
加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节俭,视节俭节约为美德善行,视铺张浪费为败德丑行。历史上,我们的先人先贤对此有过精辟论述。比如,孔子提倡“温、良、恭、俭、让”的做人标准,诸葛亮教育后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告诫当权治国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明代朱伯庐在《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民间,“紧紧手、年年有”、“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等节俭俗语,老百姓几千年口口相传,作为家风家训代代奉行。这些都是开展勤俭节约宣传教育的丰厚资源。要充分挖掘整理中华传统文化中饱含哲理的节约格言、富有教益的节约典故,结合现代社会实际进行提炼,激活其生命力,赋予其鲜活的时代内涵,使人们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加强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我们党是穿草鞋、着布衣、吃红米饭夺取天下的,是咬紧牙关、勒紧腰带、与人民同甘共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也是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来推动改革开放的。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历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经济社会如何发展,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都不能忘、不能丢。要大力宣传我们党励精图治、勤俭建国的光辉业绩,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节俭节约的感人事迹,宣传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典型勤俭节约的模范行为,教育引导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获得前行的强大力量。
一、把开展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国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制定并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学习榜样。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持从严从简、动真碰硬,规范公务接待,严管公车私用,精简节庆会议,治理豪华文艺晚会,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遏制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实际行动,褒扬节约典范,曝光浪费典型,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号召、积极参与,自发兴起“光盘行动”,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全社会深入人心。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在节俭节约方面,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和行为,有的还根深蒂固。在思想认识上,有的把“节约”当“落后”,把“奢侈”当“时尚”,认为好日子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花”出来的;有的认为超前消费是市场经济理念,小农经济才搞勤俭节约;有的“面子”思想作祟,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打肿脸充胖子。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花财政资金大手大脚、搞城市建设贪大求洋,甚至换一任领导就搞“兜底翻”,反复规划、重复建设;有的机关单位长明灯、长流水,铺张浪费非常严重。在日常生活中,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白花花的馒头随手就扔,“人情消费”泛滥,份子钱越随越多;有的地方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炫富斗富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思想和行为,不仅浪费物质财富,更败坏社会风气,腐蚀民族精神。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在物质条件相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观念与物质匮乏年代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倡导节俭节约,建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尤为重要;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完全改变、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倡导节俭节约,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在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倡导节俭节约,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对于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尤为重要。可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节俭和浪费的态度,折射出其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要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深刻认识节俭节约的重大意义,把开展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坚持开展集中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动员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使节俭节约理念真正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思维和日常行为,成为全社会的良好新风尚。
二、加强宣传教育,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风气需要培育,文明需要教化。节约风尚的形成和巩固,离不开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要大力加强节俭节约的宣传,普及节约的知识和技术,培育崇尚节约的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气,增强全社会对节俭节约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自律。
加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节俭,视节俭节约为美德善行,视铺张浪费为败德丑行。历史上,我们的先人先贤对此有过精辟论述。比如,孔子提倡“温、良、恭、俭、让”的做人标准,诸葛亮教育后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告诫当权治国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明代朱伯庐在《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民间,“紧紧手、年年有”、“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等节俭俗语,老百姓几千年口口相传,作为家风家训代代奉行。这些都是开展勤俭节约宣传教育的丰厚资源。要充分挖掘整理中华传统文化中饱含哲理的节约格言、富有教益的节约典故,结合现代社会实际进行提炼,激活其生命力,赋予其鲜活的时代内涵,使人们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加强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我们党是穿草鞋、着布衣、吃红米饭夺取天下的,是咬紧牙关、勒紧腰带、与人民同甘共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也是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来推动改革开放的。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历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经济社会如何发展,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都不能忘、不能丢。要大力宣传我们党励精图治、勤俭建国的光辉业绩,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节俭节约的感人事迹,宣传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典型勤俭节约的模范行为,教育引导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获得前行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