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策略分析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0414010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理论也在进一步的完善和进步,并且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之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也在不断改进。文章主要就新基础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新策略
  新基础教育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在开发儿童潜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善教学过程[1]。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不少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没有从本质上接受新基础教育的内涵。本文就新基础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师生合作
  课堂教学的氛围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课堂氛围压抑而又紧张,并不能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长期呆板压抑的课堂气氛只会一点点地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失去渴求,学习成绩自然会一落千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课堂,首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负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安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对课堂知识的讨论,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欢快、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言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而是要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当然,小学生毕竟阅历有限,有的时候对问题的见解和思考难免有所偏差,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也存在着难度,这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同时开拓自己的思路,在和同学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开发自己的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基础教育强调的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味否定,而是让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和活泼,摆脱传统教育的窠臼,探索新型教育模式。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黄金时期,他们学习能力强且对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也表达出了新基础教育的内涵[2]。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积极性、独立性和自觉性等几个方面,这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心理状态。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小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教师在教授知识点之前,让学生预习没有教授过的新知识点,并且为学生设置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并且解决。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应用问题时,教师可以在问题情境下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先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写法,然后再向学生介绍不同写法在运算中所起的作用。
  三、培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教学活动,以此来发展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并且能够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根据材料来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意义,或者根据数量关系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用语言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且对于全班同学来说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一味地关注学生在某一问题上的是非对错,并不在意学生能不能有逻辑地、条理清晰地、完整地表达清楚,这样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注意学生表达的逻辑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流利等等,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扩散思维的能力
  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并没有机会得到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一种束缚。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多方向思维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生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挖掘多方面的案例,充分利用其中的教学故事及情境等,挖掘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而且多个方向的思维能体现出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多向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深入浅出地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自如运用知识点,将相应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培养和运用。在进行深化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而且在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要尝试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尝试变换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除此之外,在解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多种解答方法中找出最优解决方案,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内的学生就某个学习任务进行合作互动。新基础教育改革之后,小学数学课堂中便开始普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质疑和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学习任务无法单凭个人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通过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来达到相应的效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运用组织、倾听、激励和评价的方法,促进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3]。   六、联系生活实际讲授知识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接触到数学。数学是解决问题的一门学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策略,其中涉及方法的选择以及想象的发挥。数学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不断创造方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觉到数学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而不是空洞乏味的理论和算式。学生感受到数学贴近生活,就会有更强的兴趣和好奇心去学习、应用和实践。学生亲自将数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就会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自然能够增强学习的动力。
  七、尊重学生,转变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和学生存在着某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只是负责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无法有效地、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提出疑问,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会存在不平等的地位。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旧俗,走进学生,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和讨论。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就问题进行交流和探索,并且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要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诚帮助自己的,愿意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好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忽略,并且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八、提高教師队伍的整体素质
  新基础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是要进行自我反思和重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听课、说课和评课,就是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正。因而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促进自己全方位发展。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教学实践中,保证学校教育的效果,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九、小结
  本文以新基础教育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为主题,探讨了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潜力,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多研究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策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素质进步和更好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占峰.浅析基础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J].教学研究,2015(11):13.
  [2]王青惠.浅析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课程改革,2013(10):31.
  [3]王伟.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97-198.
其他文献
【摘要】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教學方法,开发出更多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使我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更丰富有效。  【关键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课堂效率  在追求知识创新的当今社会,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神话被打破,人们已深刻认识到情境、协作、对话和知
养鸡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鸡病,给养殖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鸡病的发展速度较快,若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和治疗,会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鸡业的技术人员要具
【摘要】创设情境教学法作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十分符合新时代下社会对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教学;实践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学习
期刊
【摘要】当常规教学模式遇到瓶颈时,需要积极求变,用更加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陈旧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完成课程目标,为更高层次学校输送优秀人才。走班制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走班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利弊。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扬长避短,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与改进。  【关键词】走班制;初三英语;实践探索  一、前言  当常规教学模式遇到瓶颈,甚至走入死胡同,改革成为空话
作为一名幼儿师范学校的数学老师,“幼师生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什么样的数学?”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非常浅显,幼师生所具有的那些初中数学知识已经足
【摘要】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通过互动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文章对语文课堂互动性生成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互动生成;有效途径  一、将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新型的师生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渎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的、”美国教育家德金认为:“儿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阅读的好处就越大。”阅读能力的核心足理解
【摘要】文章以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重点阐述对象,从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提高阅读效率、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以及“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进行科学分组”“制定教学目标,展开积极探究”“仔细研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旨在提高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意识  一、引言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
前苏联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