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b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学期、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设计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又回到了旧的教学模式中,有的甚至认为“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还实在些。为什么总是处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呢?我想:其一是没有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透彻,根本就不知从何下手;其二是不敢舍弃自己的旧思维进入新理念,怕失败。
  那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摒弃传统弊端,大力加强“预设问题”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设计大部分展现的是逻辑数学,有的甚至是直接把知识点拿出来,然后针对此知识点反复设计相关问题,通篇人为化的技巧几乎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一种严密的演绎式推理过程就此展开。这种教学设计带来的是学生被动地机械模仿,由此进入了又一轮的题海战术之中,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老师也陷入了一种日复一日的强化模式训练之中,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要坚决摒弃这种弊端。关于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预设问题”的设计,教师应花大力气寻找相关材料,坚持“四问”:问自己、问同事、问资料、问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恰时恰点”的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展现与现实世界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人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提问热情,孕育创新精神。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合作等活动,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有收获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
  
  二、把握好“串联问题”的深浅度
  
  显然,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由若干个“串联问题”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如果“串联问题”中的问题设计太简单了,那么就达不到认知的目的;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了,学生的理解跟不上,那么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如果设计的问题牵强附会,或者压根儿就对不上号,那么就失去了我们这一设想的全部意义。我们设计问题时应处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程度,千万不要搞大动作的“三级跳”。我们拿出来的问题应是老师本人或本教研组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通用工具)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单纯的知识学习,更应该注意提炼和逐渐掌握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设计中不应该过于强调解决问题的特殊技巧,甚至添加一些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技末节的内容,而应该注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联系和运用,针对教科书中不同模块应选用相应的数学思想(如集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化思想、算法思想、随机思想、统计思想等),即通过教师的启发、指导,让学生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而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学生可以把它转化为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来解决,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工具——通用工具。
  
  四、突出和谐,体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和美感,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新课程,我们了解到的不论是数学学习还是新课程模块式的结构,都需要我们充分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一些公式、定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明确有哪些内容一定要放手,以便在课堂的教学中真正做到张驰有度——这恐怕是令我们最伤脑筋的地方。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教师,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施者,作为新课程的排头兵,必须义无反顾地带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
  事实上,我们都清楚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要靠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含有能够充分体现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辅活动,通常要预先设计出学生自主探索的专题(必要时还应加上几点提示)及分组讨论表,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高中阶段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如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立体几何初步、空间直角坐标系等的教学设计,都应有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内容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图形及其运动的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理性思考的精神。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设计中,至少要开展二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活动和数学建模活动。
  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加强“预设问题”,创造情境、提出问题一定要把握好度,在注重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以人为本、有的放矢,使我们设计出的教案在新课程教学中真正能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427100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四中)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三新”(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可以通过与探究式学习整合、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与学生生活和社会见闻整合,达到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手段使之达到目的呢?    一、与探究式学习整合,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与技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
期刊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网络课堂教学优势明显,但作为新生事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值得我们做冷静的思考。    一、当前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1、有的教师排斥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认为还是用“嘴巴+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简单实在,多媒体教学中看不中用,只在公开课中用它作作花架
期刊
习惯是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的、变成需要行为的方式。习惯可以促使人按一定的规律行事,它由个人的兴趣、爱好、气质、能力等因素构成,也就是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动作的特殊倾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外教育家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育才的一项主要任务。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曾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
期刊
中考生心理紧张屡见不鲜,表现在:有的考生将要进入答题时,因担心成绩不佳而心慌,有的考生刚进入考场时,因对环境不适应而心跳加快,有的考生在刚开始答题时,心里就着急,有的考生遇到不会做的考题时,心急发蒙,……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正常发挥。考场上考试时间有限,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找到省时间且在考场上立刻见效的做法。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做法,供考生参考:  一、深呼吸法  慢慢的深吸几口气,可以使
期刊
班主任工作说容易也很容易,凡是教师人人都能做班主任。说难也确实难,尤其是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平凡琐碎、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管理好班集体,扮演着教育者与组织者的双重角色。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家访则是深入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需要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每个班集体中都有个别生、后进生,他们对情感
期刊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个生活呢?原因是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
期刊
学生能自主评改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评价一篇作文优劣的理论后,或是经教师按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几次训练后,或在较为明确的评改标准示例训练后,让学生进行的一种简捷高效的评改方式。写自己的,评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效果尤佳。    一、要激发兴趣,提高自主评改意识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他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过十二次;杨沫写《青
期刊
纵观中外古今,凡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学生作文,虽非文学创作,也强调真情实感。可是面对初中生的作文,却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不少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二是不少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我经过一段教学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素材的平时观察积累,因而感悟生活的能力不强。因此,切实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期刊
学好低年级应用题对于整个小学阶段都很重要。其中它蕴含着一般应用题的几种数量关系,如果能独立而熟练地分析一般应用题中的问题、条件,并找到数量关系,对于学习复合应用题来说就打下了基础。学生是喜欢动脑思考的,关键是教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而应用题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找到动脑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都可实现。下面谈谈我们
期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总结的确有成效的学习方法。无疑,多读书,读好书,对学生大有裨益。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课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