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基于落实深度学习理念,教学有效性的明显提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认知能力、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设计深度学习目标,创设深度学习环境,应用更有效的深度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发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深度学习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深度学习理念,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深度学习教学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此,笔者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确定恰当教学目标,开启深度学习之旅
   深度学习,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但是,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阶段性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要脱离实际,一味求高、求难,而是要突出目标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以课时目标确定为例,要做到明确细化、合理可行。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上,要重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一一作出介绍,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目标作出灵活的调整。
   比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制定了体现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学会使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线段的长度,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培养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深度学习兴趣
   实现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要从激趣入手。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内在驱动,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初步印象是枯燥、抽象、缺少乐趣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能力、生活体验等,设计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去思考、探究问题。如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是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通过悬念式的问题,吸引学生思考,为一堂课的深度学习按下启动键。如在《升与毫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拿出两个粗细大小颜色不同的杯子,并装满果汁后说:“今天明明和妹妹分别用这两个杯子喝果汁,这个白色的是明明用的,红色的是妹妹用的,请大家看看谁喝得多?说说你的判断理由。”学生们自由发言,有的说明明喝得多,他用的杯子高一点。有的说妹妹喝得多,因为妹妹的杯子虽然矮,但是杯子比明明粗很多。老师接着说:“这两个杯子不像人,一个较高但是很瘦的人和一个较矮但较胖的人比体重一样,仅凭高矮或胖瘦不能直接比出来,那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了导入环节。
   三、创设开放教学情境,渗透深度学习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引领学生同时获取知识和技能。基于深度学习理念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全身心的参与中,获得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深度参与程度,是检验教学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标准。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內容时,老师创设了平均分奶糖的教学情境,来引领学生探究。教师拿出8颗奶糖后,请一名学生上前将奶糖平放在两个糖果盒里,学生很快在每个糖果盒中放了4颗奶糖,由此引出列出算式:8÷2=4(颗)。而后,教师又拿出3颗奶糖提问:“再加上三颗奶糖,谁知道怎么分?”老师的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到了困难。有的学生说:“一个糖果盒放一颗,就剩下一颗了。”老师进而提问:“那这颗奶糖怎么办呢?还能再分吗?”,学生们回答:“不能再分了。教师趁机提出让学生们去课本中找出问题解决方法。有的同学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知道了,多出来的一颗糖在数学上叫余数,算式是这样的(老师让其到黑板上写出:11÷2=5(颗)……1(颗)”,学生们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出了余数的含义。
   四、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成为备受推崇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在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对问题形成深度的理解,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出现的难题作出及时的启发、点拨,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得到拓展。
   比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中,教师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讲到,小数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你们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接下来,教师让同学们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组长做记录,教师参与小组的讨论。最后,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并及时对汇报中的不足作出补充。教师又提出问题让各个小组根据交流结果,进行第二轮的思考:1.小数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读、写小数?2.如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3.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实现了复习目标,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的内容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进思辨能力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解决好问题的前提是能提出问题。学生能够对所教学的知识质疑问难,是深度学习的标志,也是深度学习有效性的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与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处理,呈现出“思辨”导向。小学生具有好奇心、乐于探究未知事物的特点。这一点体现在数学课堂深度学习中,就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质疑。教师对此应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比如,教师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当教学进入练习前,教师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质疑问难。有位学生突然问老师:“老师,在做多位数减法时,从高位减行吗?”这个突然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大家不约而同地向这位同学投去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作了这样智慧的引导:“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从高位减行不行?”,在学生们对此出现了争议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几道计算题辅助探究,几分钟后老师组织大家交流,让学生谈出自己探究的结果。整个学习过程从猜想到论证,从实践到结论,渗透了深度学习的理念。最后,教师通过总结使学生们认识到,从高位减起是繁琐、低效的,因此一般不被采用。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转化深度学习成果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熟悉的事物,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检测深度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对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和如何进行测量的知识后,教师组织开展了一场学生非常喜欢、并乐于参与的身体测量活动,让学生应用学会的知识,相互测量同学的身高有多少、手臂伸开的长度是多少、迈开一步的长度有多少等等,学生们相互测量、记录,对比,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促进了对厘米和米的理解。
   再如,学生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后,为了让学生感受面积计算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将要进行装修的会议室中,让学生算一算会议室地面的实用面积,学生通过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完成了深度学习的成果转化。
   七、深层梳理反思评价,促进知识深度构建
   (一)数学知识、方法的梳理
   首先,教师要作出知识的梳理,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的本真结构,深度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深度粘合,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做好方法的梳理,通过梳理找出同样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点,构建基于方法体现的数学知识群。比如,在教学了分数加减法后,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分散的知识通过导图的形式归纳到一个知识群中。
   (二)反思评价
   反思评价是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深度的反思,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把握数学问题的实质,最后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应用的一般规律。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的同学对于单位“1”不能准确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分别拿出6只和8只粉笔,并将同学们分成两组,让其中一组学生写出6只粉笔的二分之一,是几只粉笔;另一组学生写出8只粉笔的二分之一,是几只粉笔。当结论出来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二分之一,粉笔的数量却不同呢?”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反思,最后,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是由单位“1”的变化决定的。这一过程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知识的层次化构建。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是基于落实深度学习理念,教学有效性的明显提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更好地開展深度学习,结合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认知能力、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设计深度学习目标,创设深度学习环境,应用更有效的深度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发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门以应用为前提的学科。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入生活化资源,组织生活化活动,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学习内容和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接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打造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数学资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
【摘 要】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赋予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出现,而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而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的教学也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并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扩展学生语文思维,进而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摘 要】对于我们平常的实验类型来说,对于平常的实验类型来说,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它们分别为演示实验、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探究实验便是实验当中比较常见和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但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学科当中如何进行探究实验的教学又是一个问题。本文就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教学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探究实验;物理教学  
【摘 要】今年,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新课改的浪潮下,通过教学方法推广教学内容发展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环节。符合当前新课改理念,同时伴随信息技术时代的快速发展,其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学习开展教学工作中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微视频资源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最佳的教学目标,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发展,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课堂之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的文本知识,提高自身多方面学习能力。本文通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主要途径。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指导中,要紧密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提升阅读能力。为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方向,践行立德树人使命,这篇文章将重点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展开研究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
审丑是走向审美的另一条道路,以认识“丑”来构建“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丑”形象,认识内在比外在更重要,而文本感悟、情景体验、叙述视角转换等方法则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分析多种“丑”的类型,从多角度深入体会“丑”及其影响,在实践中自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摘 要】在新高考模式的背景下进行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不仅有助于高中语文学科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传统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业设计、作业安排和作业评价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进行改革就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提升语文作业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有效性。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   就目前已经实行新高考模式的省份看,在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新教材增加的单元,学生须阅读整本的经典书籍。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整本书阅读教学非常重视,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实践探索。从当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状况出发,有的教师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与内容将整本书阅读课分为几种课型,包括起始课、读中交流课、成果展示课。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了起始课型的运用,导致很多学生阅读兴趣不足,根本没有耐心读完一整本书籍,即使是一些篇幅短小的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知识的理解有限,此外在诸多学科中,历史科目因为其年代久远,朝代众多,知识点繁杂,学生的自我整合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教学效率不断下降。新时期的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同时还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本文进行了策略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核心素养;学习兴趣;策略分析   在进行初中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质疑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高质量的提问课堂教学具有目的性明确、关注学科核心内容、恰当的认知水平、清晰简洁的问题陈述等特点。它的实施需要教師提供适当的刺激策略,并实施能够帮助学生给出完整答案的行为策略。优质提问促进了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