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点滴做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i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渴望学习知识,但感觉与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因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所以,兴趣对于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关,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寓教于乐”、“开窍有术”的教学方法,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多多动手,培养兴趣
  人们的思维首先是通过利用感觉材料进行的。学生在接受前人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观形象地感知学习材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识。由于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每学习新知识,我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9 个纸盘和苹果,课上做分苹果游戏:
  第一步,让学生把9 个苹果都放在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要求每盘里放的苹果要同样多,看可以分几盘?学生顺利地分完了,有分9 盘的,每盘放1 个;有分3 盘的,每盘放3个;还有个别人把9 个苹果都放在一个盘子里。
  第二步,分组进行每盘放2 个、4 个、5 个和6 个几种不同的分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思维非常活跃。当出现剩余苹果时,有的同学把剩余的苹果放在一边,有的不知如何处理,拿着剩下的苹果,瞧着老师,希望老师出个主意;有个别学生,索性把剩下的苹果放在了一个盘子里。这时,我抓住时机组织学生们讨论,先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演示:有9 个苹果,每盘放2 个,这位学生放了4 盘,还剩下1 个。
  我问:“为什么剩下1 个呢?”学生答:“您要求每盘放2 个,这1 个不够放一盘了,应该剩下。”在学生们发现了“分不完”的情况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讨论做了铺垫。
  通过讨论,建立了正确、清晰的概念。通过动手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了大脑的思维,推动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心理学家指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这一论断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实际验证。
  二、精心设计练习,让练习具有趣味性
  强化练习的趣味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l)以趣引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欲。
  例如,教学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最简分数,然后教师很快说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经过验证确认教师的判断百分之百的正确。这时学生头脑中便产生了“老师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的疑和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学会判断的方法。
  (2)以趣诱奇。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3)以趣促思。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后,可设计一组题,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且都是相差1。学生计算时感到很有趣,并在计算过程中总结规律,寻找捷径,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进而可让学生把找到的捷径推广到各题的口算中。从而提高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三、 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猫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数学医院、放风筝、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数十种。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我制作了几十种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同学戴在头上。无论是一面红旗,一个头饰,还是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做数学游戏。
  为了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设计情节有趣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为了巩固“倍”的概念,我和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我首先拍了2 下,然后拍了4 个2 下,让学生回答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接着,按要求师生对拍,进而同桌同学互拍。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精神集中,情绪高涨,甚至很少有人出错。这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深受学生喜爱。
  四、开展竞赛,享受成功喜悦
  据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有待发挥。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竞赛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甚为强烈。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低
  年级儿童尤为突出。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活动,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乐意学好数学.
  例如:在教学“记忆1至20的正整数的平方与1至10的正整数的立方”时,可采用“打手猜数”、“抢答”、“开火车”等形式的比赛练习。
  我除了在游戏活动中搞些竞赛外,还坚持搞“速算比赛”、“争当数学小博士”、“争当小小巧算家”、“智力竞赛”、和“师生竞赛”等多种学习竞赛活动。如:每学期初我发给每位同学一幅画,画上印有一棵大苹果树,平时,我根据不同情况在学生的练习题纸上盖上小苹果或大苹果。同学们陆
  续将苹果剪下来贴在苹果树上。为激励学生争取得到苹果,我编了一首儿歌:“苹果树上结硕果,辛勤劳动才收获;成绩优秀结个果,看谁苹果多又多。”
  同学们将这首儿歌写在图画纸上。期末进行评比,得苹果最多者,获“数学小博士”称号。
  通过竞赛,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竞赛,可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力量.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激趣的方法,如果我们运用得当,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是一门大信息量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复习地理相对于复习政治、历史而言,注重记忆,更注重理解!高考要求你拥有雄厚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
本文讨论的是所谓狭义的权力运行模式,即研究以行政权为主的权力具体行使(运行)模式。这种狭义指向“具体性”与“原权性”,不涉及关于权力如何形成的“权力发生模式”和属于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各种音响来塑造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它是诸多艺术种类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其本身也具有高效的美育价值。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美育教育影响深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孩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
期刊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的重要组成,本文在当代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阶段,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与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设计;改革对策  [作者简介] 张兆亮(1983-),男,保定市财贸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
期刊
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是,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期刊
目前,多数英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应试需求.为此,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的在岗培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适当改革现有教材等措施将会进一步促进农村
一、审美化教学的概念  审美化教学,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操作模式和方法。教学的审美化是当代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的双重性质,提倡素质教育,积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本文就高中英语课堂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对促进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国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对比新旧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取代了
期刊
本项研究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存在严重的局限为背景,通过针对民办高校“学校轻教、重建、重科研;教师厌课;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探讨在市场导向扭曲的前提下,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