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主动建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an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心理学明确指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结论形成的动态过程,获得丰富、深刻的认知体验,在体验中建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只有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应。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心灵的体验感悟,这样的知识才能深深地植入他的内心深处;才能在日后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因次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动建够,讲求课堂教学实效。
  一、联系实际,在情境中体验生活,促进主动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联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的目的
  创设情境有以下两个目的。一是让孩子们将亲历生活事例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二是提供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2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在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服务的。因此要准确的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熟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情境应着力围绕教学重难点来进行创设。同时要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的起点和年龄特点。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设计情境时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二是注意形式及选用材料的新颖。在创设情境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面向实际生活、面向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用新颖的材料与形式去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自觉的去研究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时时保持新鲜感、亲切感。三是注意内容贴近生活与真实性。教学情境往往会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亲切感。创设的情境应该是最贴近学生、最为学生熟悉的情境,而不应该是教师杜撰的,虚拟的情境。四是情境运用一定要把握好度。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应主题明确,不可贪图量多,而妨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保留数学味。尽量排除数学以外的其它因素,最低降低退学生的干扰。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促进主动建构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总目标都能由学生自己提出。许多课是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但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确立这些任务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三、创设条件、提供保障,促进主动建构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处理学习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真实的、复杂的情景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景,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同时建构主义强调在学习中应让学习者试着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他们认为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但在学习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因此,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材料。一是要用好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首先要考虑用好教材资源,同时为了体现编者的意图,促进理念的细化落实,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起点,学生的不同现状,可以对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灵活变换,把真正的静态教材转化成动态的探索对象,这是精用教材的应用之意。二是合理选择生活化的学习材料。选择生活化的材料既要关注现实性,又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原型,既要适度的开放,又不宜过分复杂,既要关注趣味性,还要减少生活经验对数学思考的干扰和影响。三是提供可操作的学习材料。在组织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操作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和思考,去发现,去认识。
  2给学生自主建构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与他人在解题策略上的正确与错误、相同与不同,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和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找出错误的原因,对都正确但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需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优化解题策略等等。这些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环节,教师必须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这样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才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四、注重基础,加深理解,促进主动建构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2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3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4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5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其他文献
一、重视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行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具体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学习美术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逐渐明白学习美术的重要性。教师倘若还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二、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期刊
一、确立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确立时,必须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相关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再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而立。  例如: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校园文化和小学生精神风貌的缩影,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各种行为蕴藏于小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小学生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且具有
期刊
在数学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定的素材,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发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作用下,“创设情境”已成为很多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中,创设情境似乎已成了落实新课标的代名词,很多教师甚至到了“无情境不入课堂”的境地。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游戏情境
期刊
一、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我觉得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应紧密相连。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会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聆听《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的心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对老师的无比热爱,我的学生们边听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感想画了
期刊
美术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寓德育于美育的教育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愉悦身心、开展创作的实践课,所以,在教授学生美术基本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如何去表现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  一、 应考虑到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如果要使美术课堂有生气,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因此,我认为应该在美术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如下几
期刊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提起作文就摇头,看到题目就皱眉。作文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真正的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作文教学就会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此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用心观察生活,写“素描文”  因为通过多种感官活动获取的写作材料是真实而又深刻的。学生要写好“素描文”,一要仔细观察生活。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更多地教给学生方法、思维、技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这样,促使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理  新课程强调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发式”的方式,积极倡导师生形成交互
期刊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孩子的童心是天真烂漫的,想象力的空间是无限的,这样就要放开手脚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不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样板,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他课程相比较,品德与社会课具有鲜明的方向性、时代感和地域特色。同时,只有当学生感觉到所面对的品德与社会课原来就是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时,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
期刊
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洗礼了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这场围绕课程改革而展开的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中,课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主战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变革中的课程,最终都要通过教师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好数学,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数学  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