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共生 简约而不简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番茄太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课文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本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习作者生动地描写,深入主人公的内心,感悟明明一家特别是明明对“我”的感染。
  【关键词】小学语文;《番茄太阳》;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两个关键人物的处境
  1.出示词语。
  2.提问:①你能借助这些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主人公明明吗?②文中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我”,这个“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这是作者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关于“我”,你在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是阅读教学的前提。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找准学生阅读的“真障碍”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为下面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作铺垫。】
  二、抓心情变化,理清课文条理
  1.“我”的心情就这样一直灰暗下去了吗?找一找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语。
  2.练习根据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来给课文分段。
  3.练习概括段落大意。
  “我”的心情由无比灰暗,到感到温暖到快乐再到感动,这些心情的变化都与盲童明明一家人有关,尤其是与明明有关。课文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呢?默读练习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设计意图:本文篇幅较长,所写的片断、场景较多,学生初读理解有困难。我的心情“灰暗——温暖——快乐——感动”,是课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根据人物心情变化来理清文章脉络,这一方法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首次接触。因此将它确定为本课时的核心教学价值。阅读教学的“得意”表现在学生能读懂课文内容、段落的内容,能够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并且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又是中年级学生要具备的语文素养。教师引领着学生穿越在文本语言中,从而将言语引向精炼,将思维引向理性。】
  三、初识一家人,感悟困境中乐观的生活态度
  1、默读第1——4自然段,你读出了怎样的一家人?默读、批注。
  【预设一】父母很爱小女孩(充满爱的一家人)。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的笑,妈妈的笑,从这两处“笑”,还有爸爸的动作、语言中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乐观)
  【预设二】交流(“拉着”“来回抚摸”“耐心”……)相机指出这幅画面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一家人打动人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写。
  2. 假如我们同学看到这一家人的这一幕你也许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3.小结:同样处于困境中的一家人,对于生活却这样的不放弃、这样的乐观,这样的生活态度也感染着“我”,让我的心温暖起来。
  【设计意图:“你读出了怎样的一家人?”用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默读、批注,减少了内容的分析,给了学生充足的言语实践的时间。这个话题引发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悟,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点。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中,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
  四、对话体验,言意共生,探寻“我”快乐的根源
  1.出示第14自然段:日子过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怎么飘的,雨什么形状……我耐心地回答着她,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2.对话体验活动:假如你们都是明明,我想采访采访明明,行吗?我们来一次有意思的对话吧!
  明明,你怎么像小屋里的光线那么明亮,一下子照亮了我灰暗无比的心情,照亮了“我”毫无希望的生活呢?你都做了些什么啊?(引导联系上下文进行对话体验)
  【设计意图:这是从课文文字中生发,创设的一种“探索性”“再创造”的言语活动情境。它吸引学生全身心沉浸体验,深深卷入,阅读、思考、理解、表达,阅读真正成为“和作者一起体验,一起创作”的过程。让阅读教学的“得意”过程变得趣味盎然】
  【预设一】
  生:我问了阿姨许多奇怪的问题。
  师:你真是个对生活充满好奇、热爱生活的孩子!
  【预设二】
  生: 我从阿姨走路的声音中听出阿姨是个腿有残疾的人。
  师:你真是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的孩子!
  【預设三】
  出示第13自然段:(故意将句中的“清脆”写成“青翠”)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青翠,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预设四】
  师:明明,你看你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告诉我,此时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我终于知道了太阳的样子!……
  3.出示“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以及第3自然段的“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这两处都在写明明的笑,你更喜欢哪一处的?说说理由。
  4.小结:第13自然段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明 明的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震撼“我”的心灵。
  【设计意图: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这样一种言语表达形式是四年级学生能够习得并且必须习得的技能。此处通过比较、鉴赏,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高妙之处,学生思维能力的精确性也得到了提升。阅读教学的“得言”落到了实处。】
  ……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部分习题。
  2.课外作业:读读卫宣利阿姨的《流泪的月饼》,读完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专业群建设理念逐步渗入的思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如何紧跟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开展专业群建设已成为解决目前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机制建设  一、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背景基础  (一)紧贴行业设专业  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汽车、工程机械等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精髓,图形认知结构则是学生理解空间几何的架构,在图形认知结构上的缺失往往造成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上的困难。本文以几道图形趣题为例,从图形认知结构的视角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图形;认知结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精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应当注重知识建构与解题方法的指导,更应该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形
期刊
【摘 要】数学学习对小学生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处于特殊阶段,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问题教学法的提出满足了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要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目前,问题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分析研究问题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学生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增设的内容。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安排了两个内容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对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我们一线的老师应该明确编排意图,领会它的课程特点,同时还得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原则  教材编排“综合与实践”的意图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期刊
【摘 要】熟读乃至背诵不但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促进写作。在当今网络游戏盛行的大环境下,可以把网络游戏和语文背诵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图文并茂,音影结合。让学生不再惧怕背诵,让背诵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人格情操方面立功。  【关键词】背诵;网络游戏;角色扮演  背诵是指对信息的记忆重现。古人云“熟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熟读乃至背诵不但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促进写作。看来,背诵是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反思却让我们清醒的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與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在新课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弊端:千遍一律的鼓励性评价、缺乏真诚的形式性评价、途径狭窄的单向性评价等。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追求师生心灵共鸣、生生思维碰撞的课堂。这就对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树立课标的新理念,用真情评价“求”得“山花烂漫”、多元评
期刊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事实上,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语言。从这个方面来看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把语言和文化密切地结合起来,力争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语言文化的教育,探究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路径,养成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视野,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小学英语;语言学习  一、英语
期刊
【摘 要】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低段时期主要教学目标是为打好学生的语文根基,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入门级学习内容,低段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语文识字学习放在重中之重。本文结合语文学科素养的背景,结合语文识字教学加以有效开展,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多媒体让试听齐飞,具象思维唤抽象思维同行;汉字故事与经典作品遥相呼应,激发识字兴趣;挖掘学生闪光点,在成功体验中收获识字信心;见贤思齐学“拿来”,多元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