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刺激学生的“胃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k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教师其实都是一个艺术家,都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够刺激学生的“胃口”,从而提高语文的学习效果。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们往往只是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我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了吗?以下是我常用的几点教学方法。
  一、在讲读课文之前的方法
  与节目预告相仿,教师可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究根究底的愿望,自然地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学习大门。例如:教学《海伦·凯勒》之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1880年,在美国,小海伦出生了。然而,很不幸的是她在一岁左右,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了。可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一切,而是更加坚定地去生活。同学们想一想,她该怎样做呢?她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啊!”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这篇课文,兴趣一下子高涨,同时也突出了中心。
  二、在讲读课文中的方法
  1.打破常规。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提问:如果他遇到了海盗,那么会发生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文,从中找答案,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
  2.巧破“迷宫”。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教师故设疑难,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与问题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在“迷宫”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迷宫。例如教学《蛇与庄稼》一文,我提问:“蛇是一种动物,庄稼是植物,前者靠食物生存,后者靠养料生存,这两者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它们之间为什么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又如《草船借箭》中写道,周瑜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我抓住“一样”、“赶造”两词设下第一谜:“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支箭让诸葛亮来赶造?”当学生学到第三段时,不由恍然大悟,原来周瑜是有意设局。接着我又抓住“我得吩咐军将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设下第二谜:“那么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完成得了吗?”学生学到第四段,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时,我又设下第三个谜:“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学生饶有兴趣读下去,想探个究竟。当说到草船借箭时,学生方才识得庐山真面目。最后,我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下最后一谜:“神在何处?妙在何方?”一节课里,学生在“迷宫”中饶有法趣地边学边解谜,其乐无穷。
  3.故错迷惑。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故意错的语言技巧,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知识性文章,我提问:“我把人类的好朋友地球带来了,(指着被污染的地球)同学们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为他治病啊?”显然,“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言“误”语不仅给学生以新鲜感,而且形象生动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突出要加强环境保护这一中心。
  4.借词达意。有时文章本身的艺术吸引力不大,例如说明文、介绍语法知识,学生学习起来较枯燥。教此内容可以巧借他人之手,即利用讲故事、说典故等方法,引起重视。例如讲标点符号的使用和重要性时,我举了《阿凡提智斗巴依》的故事:“一天,地主巴依和老婆要与阿凡提打赌,要是阿凡提能猜对他们下棋的结果,巴依就认输。阿凡提灵机一动,立刻写下‘你赢她输’四个大字。结果,三局分别是巴依赢一次,他的老婆赢一次,和棋一次。只见阿凡提拿起笔随意点了标点,巴依不得不认输。原来,标点分别是‘你赢,她输。’‘你赢她?输。’‘你赢?她输?’”顿时悬念起了效果,学生喜欢上了标点,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5.险象环生。可以试用于情节比较紧张复杂的课文,例如:《将相和》中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抓住蔺相如与秦王一个个紧张的斗争设疑,让学生为蔺相如的危险处境提心吊胆,也为他的机智勇敢拍手叫绝。
  三、在讲读课文结束时的方法
  除文中情节令人回味之外,若设下悬念犹如钟声不绝于耳、不绝于脑的思考,会给课文以生命的延续,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思维。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讨论:“为什么小女孩会在新年到来的时候被冻死在街头?”学生归纳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造成的。我趁热打铁:“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她又会是怎样的呢?”课文虽然结束,但是这个悬念却久久不能让他们的思绪平静下来,学生自然地展开发对比和联想,懂得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别。又例如《狼和小羊》的课文没有写小羊最后的命运,但是我问学生:“小羊最后有没有被狼吃掉?”答案很多,学生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性格,以及希望的不同体现纯洁的童心的。这样既突出了善和恶的爱憎教育,又发展了思维,一举两得。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教法时,一定要刺激学生的“胃口”,这样的教学方法要多使用,多多益善。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话教学就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张扬学生个性。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课堂 对话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教师,我对教之道尤为注重。语文学习的每一个活动都应引起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但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无形中成为知识的占有者,教学成为单边活动,学生学习兴趣锐减
该文提出了经济型FDM快速成型系统的概念、原理,探讨了其相关技术,并介绍了研究人员的开发工作。
摘 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灵感,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在优化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把文学中的留白艺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艺术空白 教学技巧    语文集人文性、工具性、思想性为一体,是一门充满无穷魅力的学科。过去人们只重视它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致使语文教学进入了尴尬境地。为了走出这种尴尬境地,语文教师就要创造一个语文教学的新
该文以型喷气式飞机和轻型螺旋桨飞机经济性的各项因素,对这两种采用不同推进方式的飞机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认为喷气式飞机具有更高的经济性。
会议
在新的严峻形势面前中国企业考虑如何生存和发展问题.本文在分析国际形势大趋势和特点的前提下,提出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大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进入了一个深刻变化和转型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是目前教育工作者都在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全新课题。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根本的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思想的敏锐程度和深刻程度,是衡量一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只有活跃了思维,才会突
中国已启动旨在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必须走出由封闭的重工业和低效农业构成的二元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以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生
摘 要: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画面对课文某一情景的展示,它能使高深的文字通俗化,抽象的观念具体化。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陶冶其爱美情趣等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插图 教材 作用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册教材中都配有几十幅精美的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