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品味经典 诗文香溢课堂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kj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诗文,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文化的精髓、人文精神的结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经典与语文相结合的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让学生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滋润,陶冶他们的情操,塑造健康的人格,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那么,如何让教学与经典诗文进行有机的融合,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成为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他们情感世界的精神源泉,让学生想读、乐读、实现经典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和良性互动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摸索。
  一、营造书香氛围,激发诵读兴趣
  引导学生亲近中华经典诗文,把“经典诵读"”引入语文课堂,创设浓郁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多年来,我坚持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诵读经典,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文的语言美,且语感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营造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例如,在诵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谈谈感受,再补充诗句背后的古诗,然后再读原句,三读诗句,最后配上音乐;四读古诗。此时已是余音绕梁,煞是动情,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整堂课从容大气,学生理解诗意如水乳交融。长期这样训练,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学生受到人文的熏陶感染,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并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和初步运用经典诗文。
  二、提炼课文内容,与经典文化情感相通
  利用经典与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站在课程的角度关注经典文化,还要利用经典诗文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肆意烂漫的想象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在不断地诵读和感悟中,打开思维的闸门,去领略思想之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把读解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交流及对话碰撞中自行参悟。例如:《论语》中的“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经典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给学生留下了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印象。学生也产生了用自己的视角去亲近经典记住圣人的教诲。又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时将自居易的《荔枝图序》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荔枝不耐贮藏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
  三、创设积累语言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就像一杯茶,细细品尝入情入心,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读些经典作品、好诗,让他们多学、多背,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好文章诵读得多,就会有“感”的积淀,“知”的积累,并能灵巧的运用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在写作教学中也可引用有关诗词为写作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之目的。例如布置学生写《郊外的景色》,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郊外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学生通过品味经典诗文,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比较、联想、猜测,而生成属于自己个性化的独特财富,就会把自己喜爱的诗句写到作文里。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陶冶学生的情操,端正品行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求让经典诗文课堂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端正品行的平台。趁儿童心性纯净时,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懦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让经典诗文伴随学生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学生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现在的学生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看到的尽是爱、智慧、希望与阳光。例如:《诗经》的每一首诗,学生在生动解读名人故事时,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进而掌握美好的词汇,融通美好的事物,培养美好的情感,拥有美丽而高尚的灵魂。又如:学生学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会深深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能让学生从小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让学生在品味经典中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自行约束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仁”、“义”、“礼”、“信”的良好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诵读经典,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净化心灵。许多诗词、诗歌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每逢民俗节日,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例如,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欣赏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之前,可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欣赏杜牧的诗《清明》;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可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视野,领悟出更多的做人做事道理。
  总之,教学品味经典,让融在中华经典诗文中的智慧、风骨、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诵读经典、与经典同行。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 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
目的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中上皮-间叶组织转变现象的发生是引起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步骤。在上皮间叶组织转变过程中,上皮组织标志性蛋白钙粘蛋白E(E-cardherin)
铝土矿资源在山西经济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氧化铝产能提高及对高铝耐材需求的快速增长,矿产资源已面临严峻形势;铝土矿资源已成为制约氧化铝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分
当前局势下,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大多采用的计划检修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如临时性维修频繁、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这使世界各国每年在设备维修方面耗资巨大。怎样合理安排电力设备的检修,节省检修费用、降低检修成本,同时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对系统运行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检修体制的演变、状态检修的发展概况及状态检修面临的问题。  一、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技术要求  状态维修的前提与
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一起在银川平原这块土地上孕育出生生不息的文明。金秋十月,来自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的青年
研究目的:1、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并鉴定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2、研究hAMSCs对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方法:1、采
本文浅谈了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策略:提高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培养学生讲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运用情景教学和创造课外环境。
本文简要介绍介绍了东风商用车公司铸造一厂机模车间HB—120W台湾龙门数控铣床在进行自主保全活动时,发现冷却液箱存在的泄漏和消耗量大的现象,对其进行分析和采取的对策措施
初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英语这门学科而言,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较
小学阶段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启蒙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对英语形成基本的认知,更好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