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新途径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科学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对周边各国影响最大。至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等四大发明,架起了人类从洪荒时代到古代文明发展的桥梁,奠定向更高层过渡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对全人类的贡献尤其大。这的确是伟大的、不朽的业绩,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
  不管是哪个民族创造出来的科学文化成果,其他民族都可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的条件和需要加以吸取、改造和利用,这样便可为我所用,共有共享。在接受外来文化时,两种倾向应当注意:一是妄自尊大,唯我独尊,以为“非我族类,其性必殊”,因而加以轻视、蔑视,以至于排斥;二是妄自菲薄,采取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凡外来的都好,不加选择地兼容并收。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充其糟粕,取其精华,扬长避短,有利于发扬自己民族文化传统。
  中国封建社会时间特别长,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新兴的和衰亡的都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春秋、战国便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当时并不存在“定于一尊”的大一统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儒家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家而已。汉兴四百年,儒家思想开始占了上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但纵横家、阴阳家以至老庄思想仍然杂揉并陈,也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思想热在起作用。魏晋南北朝,佛道混合的玄学曾经发生很大影响。中国的思想界不断受到外来冲击,特别是佛教的传入,对语言、建筑、音乐、风习都留有不可泯灭的痕迹。宋明理学虽以正统儒学相标榜,它受佛教禅宗的浸润却很明显。纯而又纯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凡文化除本民族传统之外,莫不受外来的影响,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也往往呈现斑驳陆离的思想色彩。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这一段,帝国主义的炮舰打破了中国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势阽危,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有志之士向西方寻求自强之道,但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些“先生”们反而翻脸无情,硬要把凌辱和不义强加于“学生”身上呢?痛定思痛,不得不重新估价和探索,并从新的角度展望未来;先进的知识分子又把眼睛转向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几经曲折,终于摸索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乡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作指导,我国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又接连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每当一个历史转折关头,都面临着文化上古今中外相互吸收和彼此交融的问题,也就是纵横交错的问题。我们不仅要从本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来看问题,而且还要从横向联系进行探索,更加开扩眼界,丰富和深化自己的知识,并明确哪些文化营养是来自外国的,而且早已“安家落户”。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不也是从外国传来的么?但一经传入,便在中国的土地上滋长,必然具有自己的若干特点。
  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只能是一汪死水,风吹来,不过掀起细微的涟漪;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接受外来一切健康有益的东西,便可能来一场大风暴,使我们在翻天覆地的变革中,除旧布新,重新认识,重新肯定。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尽可能移植和吸取外来文化,经过“杂交”,的确可以产生刚健清新的新品种,使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壮大、昌盛,汉、唐便是最好的例证。同时,汉、唐两代的中国文化一经输出,也使东亚和世界各国受益,至今日本所流传的许多建筑、衣著、风习、文字等,都存有中国古风,也可证明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中国历史悠久,素称文明古国,在文物、图书方面,非常丰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堪称世界第一。由于历代政治动乱,战争频仍,人民迁徙,再加自然灾害,在文化领域遗留下的疑难问题,因证据不足,还长期不得解决。文化是无所不包的大概念、大范围,既有属于物质领域的,也有属于意识领域的,有些则是两者交叉。凡属典籍、文物、作家等等,几说并存,一时或长期不能确定的,就是所谓“文化之谜”了。过去长期争论不决的,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依靠新发现的材料,旁征博引,分析归纳;或者需要新的出土文物,查有实据,加以佐证,然后在异说纷纭中比较概括,力求得出为大家所公认的结论。这样“谜底”才可能揭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长期积累下来的中国文化之“谜”,真正能够揭开“谜底”的几乎很少。如果在已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它们集中起来,并指出现在或今后应当侧重哪些方面,作为新起点,进一步加以探讨;有志于此者不妨沿着过去所走过的足迹,继续前进,以新的论证,解决这些云罩雾遮的“谜”,使人们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但有的恐怕难免如石沉大海或海底捞月,永无解决之望。例如《金瓶梅》的作者是谁,聚讼已久,仍然难以突破过去的几种说法,这样也只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听之任之了。
  还有另外一种类别的“谜”,如《满江红》是岳飞所作么?历史沿袭下来,都认为是岳飞所作,但也有人提出异议。以岳飞抗金的英雄形象,结合《满江红》的磅礴气派,激昂慷慨,在中国人民当中早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满江红》定为岳飞所作,可谓“珠联璧合”,又何必别生枝节,另起炉灶,硬要使两者分离呢?至少对中学语文教学设置了不必要的“路障”,我以为这种“谜”似乎是没有必要重提的。
  《中国文化之谜》丛书是施宣圆、林耀琛、许立言三位同志在出版园地的新开垦。一九八四年十月间,他们经过酝酿协商,以《文汇报》学林专刊、学林出版社和中国创造学会(筹)名义发出征稿启事。又在《文汇报》学林专刊上开辟专栏,连续刊登。按每辑一百篇计算,据说可出十多辑,预计一九八七年出齐。第一辑一经学林出版社出版,就引起国内外出版界的重视。外文出版社还计划译成外文广为介绍。
  《中国文化之谜》把广大读者领到学术研究的十字路口和新天地,由好奇而探索,从新的起点出发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来的收获一定更加丰盛。单从这一角度来说,它是值得我们认真看待的。书籍是人类知识的阶梯,从最底层一级一级往上攀登,攀登得越高,俯瞰人世间的景象,也必然更加丰富多彩。然而要攀登最顶峰,就必须勤奋努力,付出更艰苦的劳动。
  我以为《中国文化之谜》在当前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新情况下出版,可能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有助于中外文化交流,也可促使我国的知识分子开动脑筋,苦思冥想,经过共同努力,进一步揭开更多的文化之谜。在再探索的过程中,有的谜恐怕只能长期“迷”下去而无从解答;有的在找到新的论证之后,可能豁然开朗,或者至少又增加一新说;有的即使几说并存也并不妨,例如《妻父为何称“泰山”?》,读者看过之后,不仅增加见识,而且也会感到趣味无穷的。
  要想解开中国文化之谜,必须寻求新证,这除图书典籍之外,还得借助于地下出土文物,而墓葬又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墓葬进行历史的、科学的分析,可以补充、纠正对现有某些论点的容量和是非。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南长沙马王堆的发掘,发现了许多新资料,足以说明文化之谜不是单凭想象或推论能够解决的,必须以图书、实物作依据。酒泉附近两处晋墓的发现,在所谓画砖上保留了不少有关蚕桑的描绘,可以说明河西走廊当年也是郁郁葱葱,桑柘遍野,绝不会象现在这样一片荒漠;而丝绸之路,从长安作为出发点,当地也可能有相当数量的纯丝和丝制品可供出口。
  《中国文化之谜》,是学术性、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的一套丛书,可读性强,引人入胜,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文章。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不妨全读或者选读,的确可收“开卷有益”之效。它开拓了对中华民族文化史研究的新途径,为深入发掘长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之谜理顺头绪,并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这对发扬祖国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尊,培育青年一代爱国主义精神都大有助益。
  英国研究中国科学文化史的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经说过:“人类历史上一些很基本的技术,原是在这类大地上生长起来的,只要深入发掘,还可能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中国文化之谜》丛书的作者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大多是青年文史工作者,群众性强,涉及面广,而且有相当深度;如果深入发掘,对进一步揭开“谜底”是会有很大作用的。第一辑出版之后,已得到了好评,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认为除以汉族文化为主体之外,还应当广泛搜集少数民族的“文化之谜”,一并加以论述并尽可能解答。中华民族是由几十个民族融合而成的。过去历史学家主要是着眼于汉民族历史的研究,而往往忽视对少数民族的历史研究,因而不能不说是一种“偏枯现象”。此外,还应当重视现实生活的许多“文化之谜”的探索,例如宁夏首府银川多数居民至今家中摆设还和南京相类似,杭州、宁波同属浙江省,两地又相距不远,为什么语言差别那么大?杭州语言是否与北宋南渡、大量中原人迁入有关?福建省的方言为什么多?甚至于一个县还存在着两三种方言相互隔阂的情况?如果对于这些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谜”,联系实际加以探索,我想是会更加有意义而为广大读者所欢迎的。
  在编排方面,如果把有关文化之谜就其性质相近者,纵横相连,分成若干单元,自成体系,而且在目录当中各单元之间都能空一行,这样一目了然,便于索检阅读,我想这对读者是会更加方便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国文化之谜》丛书点子新,内容新。一经出版,即引起广大读者的重视并得到好评,这决不是什么偶然的。作为一个读者,有所得,有所悟,因而我愿意向读书界推荐。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春风鼓荡中
  
  (《中国文化之谜》(第一辑),施宣圆、林耀琛、许立言编,学林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一月第一版,1.45元)
其他文献
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主编的《欧洲文学史》在分析《哈姆雷特》时说,“以自己(哈姆雷特)的悲痛和国王的怀疑,使他一半真疯,一半假疯。”(上册176页)对这问题我有点不理解。  通观全剧,似乎在哈姆雷特身上找不到疯癫的迹象。第一幕第五场中,霍拉旭对哈姆雷特说过,“殿下,你这些话好象有点疯疯癫癫似的。”事实上,哈姆雷特接着就要求朋友们严守秘密,并表示以后要装疯,借以报仇,这说明他理智是清醒的,谈不上“一
第一次看到赫尔墨斯的样子是在大英博物馆,那是一尊白色的大理石雕像:他身披长衫,穿着带翅膀的凉鞋,左手握着一根双蛇杖;他英俊潇洒,却一脸忧思。赫尔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也是商业、旅者和畜牧之神。这位男神的名字“Hermes”因和奢侈品牌爱马仕(注:爱马仕是“Hermes”的另一种译法)同名,令人耳熟能详。不过,赫尔墨斯刚出生就爱偷东西,而且谎话连篇。这位男神如何逆袭,如何保持神的尊严,又如何
重温郑振铎同志的《插图本文学史》深感郑先生的文学史不是摆着冷面孔说教,而是在论述中倾注了全部热情的,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读者倍感亲切,读有所得。就这一点来说,后来一些多人合著的文学史怕是略见逊色。当然,写文学史自应有多种手段与风格,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使文学史著作的写作能更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文如其人”的个性色彩,恐怕是应该提倡的吧。在这方面,合著恐很难尽如人意。如果学有专长的同志能多写出一些
读近年出版的几部历史地理学专著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通过其相邻边缘不断携手,开创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领域。横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就是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虽可远溯战国时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但以当时社会生产力规模衡量,它还仅是对统一后的全国进行改造的设想,影响到后来,历代正史《地理志》均沿袭它举沿革地理,至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和杨守敬的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二十篇文章,除《春节杂忆》一篇外,其余都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写的,时间从一九七八到一九八一年。这四年里,我写的东西不止这些,但我认为其中稍有文学趣味的是这十九篇,因此把它们搜集起来,编为一集,交给出版社。  “四人帮”的垮台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普天同庆,我自然也不例外。读者从这些文章里会觉察出我在写作时心情的激动,这里面既有欢乐的成份,也有悲伤的成份,而这两者都是积极的。浩劫已消
去年把过去所写过的一些读书笔记合成一集交三联书店出版,名之为《译余偶拾》;实际上,这些零碎文章都早已在一九四七年到四九年间曾作为《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两本书出过一版,只是现在那两本书已很难找到了。今天重看年轻时所写的这些札记,未免有些脸红,因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当时随手记录下来的资料,算不得是文章,许多方面都没有把道理讲清楚,加以许多意见还很不成熟,也不够系统化;不少论证也是不一定站得住脚的。朋
一    《从谈毛主席的读书生活》一文,请更正三处。  1.第18页第17行的“一九三一年”应为“一九三二年”。  2.第19页第4段,“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至一九三七年四月”应为毛泽东同志对《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一九三五年六月的版本作批注的时间,对另一版本作批注是在别的时间。  3.第21页第1行,“马列主义”应为“列宁主义”。  龚育之    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九日    二    铃木大拙(Tei
2018年7月,李桂圆因涉黑被捕。  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430—6号,这是李桂圆名下山东润隆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环球人物》记者顺着地址来到430—6号,这里地处东营市西城繁华区,写字楼、国际影城、大型商场林立其间,而李桂圆名下的公司早已不见踪影,就如同她本人般销声匿迹,无处可寻。  近日,一条山东省公安厅发布的“30万元悬赏”公告让逃犯李桂圆进入了人们视线中,这个“90后”黑社会女头目顿
自贵刊创刊以来,做为一个爱读者,我感受贵刊的崭新的气象,吸收宝贵的知识,十分敬佩。  贵刊一九八四年一月号第103页“短讯”介绍日本出版界的情况,但文中说“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以出版百科辞典为主的平凡社”,从一九八三年十月一日起改名为“杂志屋。”这里说的“平凡社”应是“平凡出版”。“平凡社”与“平凡出版”本来不是一个公司。平凡社是文化建设上做出贡献的优良出版社,平凡出版是拥有广泛的读者的杂志社。
元丰五年(一○八二)三月,苏轼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东坡志林》卷一《游沙湖》)  “王逸少洗笔泉”,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九月第一版《东坡志林》标记为“王逸少洗笔泉”,华东师大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三月第一版《东坡志林》标记为“王逸少洗笔泉”。两种版本,所指互异,孰是孰非?  王逸,东汉文学家,安帝时任校书郎,顺帝时官侍中。王逸少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逸少乃其字,官至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