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y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至2014年5月Pub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有关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由两名研究者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数据提
目的探讨残胃再发癌患者二次手术根治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因残胃再发癌接受二次手术的9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了解影响二次手术根治性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41例(44.1%)患者获根治性二次手术。单因素分析显示,初次手术重建方式、清扫范围、肿瘤N分期、TNM分期、复发时间、有无复发症状、证实复发与实施二次手术的间隔时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切除和外科手术联合治疗胃-食管同时性多原发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11月在浙江大学受治疗的2例胃-食管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 d和11 d,术后均无出血、穿孔、吻合口瘘及胸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例早期食管癌合并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8周内镜复查见食管ESD创面愈合良好,无病灶残留,术后10月因患者胃癌腹腔内广泛转移衰
胃癌根治手巴结的清扫,但胃的淋巴引流并不像结直肠的区域淋巴引流那样容易让人理解,尤其对于初次接触胃癌根治手术的年轻医生。基于发育解剖学提出的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已经得到结直肠外科医师的接受和广泛应用,胃的全系膜切除的概念近年来也被若干学者提出,至今,全系膜切除在胃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逐渐引起关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基于一些特定的观点,重新理解胚胎发育和胃的系
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已经在我国开始起步,胃肠外科的专科培训也必须规范化。笔者认为,胃肠外科专科培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规范:重视基础理论,强调人文精神和病历书写,提高教学查房的质量,加强临床技能和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只有建立规范化培训模式和评估体系,我国的胃肠外科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原发灶及距离原发灶不同距离组织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阶段性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6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保存的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在标本距胃癌原发灶边缘5 cm、3 cm、1 cm及胃癌原发灶各取材2份,1份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另1份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hMLH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初步调控机制。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构建人胃癌KATO-Ⅲ细胞和BMSC的非接触共培养模型。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对氟尿嘧啶(5-FU)和顺铂的敏感性。Transwell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能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鉴定干细胞标记、凋亡相关因子及上皮-间质转化因子的表达。结果KATO-Ⅲ细胞增殖能力在共培养组中显
新辅助放化疗前后,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进行全面和准确地评价,关系到治疗决策的选择,其中影像诊断是关键环节。解剖及功能MRI,已经被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临床预判和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前,肿瘤下缘距肛缘小于或等于5 cm和直肠腔外血管侵犯,是预判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独立性因素。新辅助放化疗后,MRI肿瘤退缩程度分级(mrTRG)是区分肿瘤治疗有效或无效的有价值的影像指标。FDG PET
目的探讨ABCB1多态性与进展期胃癌患者紫杉醇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连续收治的412例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紫杉醇组,268例)或顺铂联合卡培他滨(顺铂组,144例)一线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患者化疗前的外周血。采用PCR扩增联合Sanger测序方法检测ABCB1 G2677T/A多态性,根据RECIST1.1标准判断患者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