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动力:前途未卜

来源 :运输经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and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正值一年间最美好的季节,一名记者驾车开始他穿越欧洲14个国家的旅行。此行是去瞻望英国的大本钟、沉醉法国的香榭丽舍,还是享受地中海沿岸的迷人阳光?不,你都猜错了,准确地说这是一辆车的旅行,因为这辆车是通用旗下的“氢动三号”(Hydrogen3)——氢动力燃料电池原型车。它到达终点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时,行程已达10000公里,创造出新的燃料电池车长距离行驶耐久性世界纪录。
  新纪录的创造意味着令全世界头疼的能源与环保问题有了新的进展。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地呈现上升趋势,而石油等资源却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吞下大量汽油的车辆不断排放着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质。最终的解决之道当然不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而是开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燃料电池车的四轮快速又安静地滚过路面,辙印出新能源的名字——氢。但是,这个熟悉的气体驱动着汽车驶入世界、驶入中国的普通家庭,究竟还有多长的旅程?
  
  氢动力:零污染的新能源
  
  几乎所有的世界汽车巨头都在研制新能源汽车。电曾经被认为是汽车的未来动力,但蓄电池漫长的充电时间和重量使得人们渐渐对它兴味索然。而目前的电与汽油合用的混合动力车只能暂时性地缓解能源危机,只能减少但无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这个时候,氢动力燃料电池的出现,犹如再造了一艘诺亚方舟,让人们从危机中看到无限希望。
  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车能量转化效率高达60~80%,为内燃机的2~3倍。燃料电池的燃料是氢和氧,生成物是清洁的水,它本身工作不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没有硫和微粒排出。燃料电池本身工作没有噪声、没有振动,其电极仅作为化学反应的场所和导电的通道,本身不参与化学反应,没有损耗,寿命长。从这些方面来看.燃料电池汽车当之无愧地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点。
  研究开发氢动力汽车一直走在前列,并且已投入数十亿美元的通用汽车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了氢燃料电池驱动技术的研究,并且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出名为“凤凰”的中国首辆燃料电池汽车。在2003年通用汽车能源动力全球巡展上引起中国有关部门和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氢动三号”,已经达到了通用汽车和欧宝晶牌的商业化生产指标,驱动系统的模块化和摆脱对蓄电池的依赖使得“氢动三号”的总车重降低约100公斤,接近1590公斤的目标值,而且容积与普通车型的载货空间完全相同。通用汽车相当看好这一车型,认为“氢动三号”是向成熟燃料电池车规模化生产进程中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通用计划在2010年以后生产出大众能承受得起的燃料电池车,目标指向第一家销售1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汽车公司。
  并不是只有通用汽车一家在不惜血本开发燃料电池。2005年有3辆采用氢燃料电池的奔驰大客车行驶在北京大街.这些公交车是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在欧洲10座城市的固定线路投入运营的30辆燃料电池车的一部分。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在奔驰A级轿车的基础上为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的客户提供60辆氢燃料电池车,第一批已经行驶在美国和日本的街头。同样在燃料电池开发上注入重金的本田的FCX更是抢先一步,成为全球首辆商品化氢动力车。
  
  成本问题是商业化最大阻力
  
  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在汽车中保存氢是很大的问题。穿越欧洲14国的“氢动三号”使用的是一个存放液态氢的大型高压密封箱,仅够维持250英里。另外由于基础设施尚未跟进,“氢动三号”无法享受独行侠般的自由自在,随行车辆要在需要的时候为它进行氢补给。然而,氢燃料电池要走上商业化道路,更大的阻碍是高昂的成本问题。目前制造一辆燃料电池车的花费大约是普通汽车成本的100倍左右.只有那些为批量上市而生产的车型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其成本仍然是普通汽车成本的10倍。
  2002年12月,本田FCX首批交付用户使用,成为最早商品化的燃料电池汽车。虽然FCX已实现商品化生产,并在日本和美国正式交付使用,但全部用于汽车租赁业务,在日本市场,租用一个月FCX的价格是8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5.6万元。目前本田FCX共有25辆,每辆售价150万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左右.相当于同类大小的汽油车的100倍售价。
  另外,虽然汽油价格上涨会使得车辆的全程价格越来越责,但是氢燃料电池车如天价般的使用成本同样使得人们望而却步。现在虽然已经掌握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但棘手的问题是要在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价格限度内制造出此类电池,否则这类汽车将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在操作层面上氢的提取成本是非常高的,要想大规模获取液态氢,目前成本是以“亿美元”为计算单位的。另外,目前世界上氢的生产量还远远跟不上“氢时代”到来时的预计需求量,新的氢来源的开发也是生产链中的关键点之一。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氢燃料电池车还处在开发阶段。系统可靠性、成本问题还有氢储存问题还有待汽车厂商运用高新科技继续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燃料提取和供给问题又岂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氢动力燃料电池车要走向市场,首先成本起码降到普通汽车成本的120%以下,甚至批量生产成本要低于普通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蛙跳”机遇的来临?
  
  通用汽车董事长瓦格纳去年在通用汽车能源动力巡展上称“没有一个市场的重要性超过中国”,并期待加强和中国的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探索通向氢经济未来的道路。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等高层也在多种场合向中国有关部门表达了类似的意愿。
  跨国巨鳄都看好中国,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支持并介入氢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进程,并承诺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在新型动力汽车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在他们看来,中国是石油消耗大国,1/3至1/2石油依靠进口;而且氢燃料电池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更有利,中国汽车工业基础,加油站基础建设还没有形成规模,完全有可能先于其他国家直接跳到“氢时代”而节省大量资金。
  在我国的“863”计划中和“十五”计划中,明确将替代动力汽车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总投入3236万美元。为时5年的我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也已正式启动,将以全球招标方式购置12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并建立相应加氢设施,在京沪两市示范运行。
  有观点认为,国际上研制氢动力汽车不过10年左右,我国与国外水平十分接近。由于氢动力汽车结构与传统汽车完全不同,应当抓住这个时机获得今后“氢时代”世界汽车工业的主动权。但是,国外汽车研究机构的实力并不是一天练成的,并且从目前阶段来看.我国的氢动力自主开发已经渐渐落后于国外,国外的氢动力汽车虽然在商业化操作中还存在很多纰漏,但技术上已经快步成熟甚至可以量产上市。在我国发展氢动力汽车的初期,可能还是需要通过国内汽车厂商与走在氢动力开发前列的国外汽车厂商的合作进行技术引进,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到目前为止,公路客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已连续五年超过90%,营运客车达到128.4万辆,大型客车13.8万辆,并以每年10%速度增长。客车制造企业研制出丰富的高、中、低档客车产品。运输企业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熟知道路运输政策导向    1.交通部关于运力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1)运力调整的总体原则。客运要以切实提高乘坐舒适性、运行可靠性和确保运输安全为目标调整车型结构。以促进高效低耗车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其一  一箭易折十箭刚,  团结聚力更显强。  愚公移山终如愿,  精卫填海空繁忙。  抗倭八年降旗现,  攻蒋三载战旌扬。  全民齐奔小康路,  千难万险一扫尤。  其二  为人处世正气扬,  莫学小人得志狂。  国忠嫉才太白眨,①  世凯丧心光绪黄。  公款公物私宅入,  无风无影碎语戗。  损人利己无好报,  夜半敲门惊梦乡。  注①:指杨国忠。  
期刊
1.通信系统用户拨打叫车热线,调度中心将自动进行调度处理,通过无线通讯平台将简单业务信息向司机进行广播,司机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抢答,调度中心将最终确认由那位司机承接业
1禁忌错用汽油类别轿车一般应使用无铅汽油。尤其是排气管中装有催化转换器的轿车必须使用无铅汽油。用户在无可靠中文资料或销售商没有准确回答时,可用下法来判定轿车有无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误区之一:充电电压越高越好。当发电机充电电压过低时,蓄电池因充电不足而容量下降;当充电电压值过高时,将导致蓄电池电解液温度升高,水分蒸发过快,使用寿命缩短,并容易损坏
燃料电池客车的主要优势    推出燃料电池客车已被认为是实现燃料电池商业化战略的最佳选择之一,发展燃料电池客车的主要优势和便利条件包括:  运营条件已趋于成熟。燃料电池客车已有明确的使用周期,集中的燃料补给和维修设施,以及专职的维修人员;  燃料电池客车车型大,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燃料电池和相关的零部件;  柴油客车噪音大,排放对环境有污染,而燃料电池客车则可以实现零排放;  为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
中通客车近期推出电动客车(油、电发动机匹配模式),并积极推动其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我国第一个电动客车生产基地,受到投资者普遍关注。中通总经理李海平介绍说,国家产业政策
一汽混合动力客车无锡下线;东风12辆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去年年底交付武汉市公交集团使用;北京121路纯电动公交车已试运行中年等,这样的消息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在燃油价格居高不下、全社会提倡节约环保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的频频出场,无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  市场对电动客车叫好的同时,也有不少问题:电动客车能否替代燃油客车成为未来客车市场的主宰?尚难突破的技术藩篱让人们仍然心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少林客车)给人的第一感觉都是擅长于制造“农村客车”,因而它并没有形成什么品牌美誉度,显而易见,一个低端产品会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