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莫如读书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it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乐莫如读书”这句格言源自先秦时期,后被清代学者金缨连同“至要莫如教子”一道收录在其编著《格言联壁》一书中。千百年来,她一直鼓舞和鞭策人们在学海里畅游,在书山中攀登,不仅激发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振奋了人们的拼搏精神,而且净化了人们的思想灵魂和改变了人们的前途命运。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读书至乐乐在能够激发人的生活情趣上。由于“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言明了人生在世最值得称颂的是孝顺和最有味有趣的是读书的道理,因而深得鲁迅赏识,被其作为对联木刻在三味书屋门框上,并且驱使他弃医从文,用笔作为投枪和匕首与敌人殊死搏斗。鲁迅的人生因之光彩夺目而又其乐无穷。读书能够带给人们的生活情趣,并非鲁迅个人的感受,而是广大文人的共识。法国作家莫泊桑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光。”前苏联作家高尔基道:“热爱读书,它会使得你生活愉快轻松,它会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趣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会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你的智慧和灵魂。”宋末元初教育家翁森终身以书为友,一年四季乐在其中,他在《四时读书乐》诗中形象地写道:春天“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天“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一本好书,就像吃一顿丰盛美味的佳肴,品尝之后让人齿颊留香;就像看一部精彩动人的电影,观阅之后画面永存脑海;就像搞一次个人难忘的旅游,风景无限,使人感到虽然孤独但却格外美好。特别是当我们一人一灯一卷书身处一桌一椅一茶几的书房时,或围炉细读或拥被低吟或掩卷静思,既能够听先哲一唱一叹,与古人心神交会,又可以发语天地,道人生真谛,言世间沧桑,那种乐趣和快慰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之乐乐在能够净化人的思想灵魂上。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读这样的书等于与许多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和抵足同眠。“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它阐明的是读书与修养的关系,体现的是读书人的味道和风采。一个人既需要物质生活,也需要精神生活,而读书学习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人只有读书学习才能从中明理和悟道,才能由此增长知识和学问。读书人深知读书学习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而且在于净化人的思想灵魂,尤其是经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远离低级趣味,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法国作家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你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一个善于读书学习的人,不仅可以从书中获得知识,使自己聪明起来,而且能够通过读书学习使自己保持健康的心态,即得时读书,则心不骄矜;失时读书,则心不忧伤;忙时读书,则心不内乱;闲时读书,则心不外驰。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曾经如是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品其言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不读书,则会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和语言无味。而读书人,等于是尚友古人,与古人游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和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正如现代作家林语堂所说的:“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和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能知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自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他们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在嚣烦尘世中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而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读书之乐乐在能够振奋人的拼搏精神上。书对于奋斗者来说是达到目标的向导,它能指引你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夺取人生既定的伟大胜利;書对于探索者来说是通向彼岸的航船,它能载着你冲出激流,越过险滩,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正因为如此,大凡有志之士,都十分重视通过读书学习来培养自己的拼搏精神。“程门立雪”、“凿壁偷光”和“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等成语就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够读以为学,不断地增长知识和丰富智慧;我们就能够学以致用,出色地干好工作和成就事业。当代作家余秋雨云:“读书的最大理由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份平庸的困扰。”为了摆脱平庸和创造辉煌,不少莘莘学子潜心读书学习“一载寒窗一举汤”,在他们身上,既凸显了“修身齐家治国安邦平天下,当今舍我而其谁”的英雄气概,又体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凌云壮志,更展示了“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不死心”的顽强毅力。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之乐乐在能够改变人的前途命运上。宋真宗赵恒在其《劝学诗》中写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蔟。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在这里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千钟粟”、“黄金屋”和“颜如玉”等概括了古代读书人的目的和追求,在今天看来虽然不足取,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就是力量和知识就是财富的真理,却是入木三分和亘古不变的。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大都是勤于读书学习,从读书学习中获取智慧和力量、成就人生和事业的。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青年时期生活奢侈,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不少人说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二流子”。在一次盛大宴会上,有位年轻漂亮的姑娘羞辱他说:“你站远一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格林尼亚有生以来第一次遭到别人白眼。但他没有因此失去理智,他冷静分析了别人蔑视自己的原因,下定决心,刻苦学习,告别昨天的自己。他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选择化学作为主攻方向,经过八年努力,终于成为著名的化学家,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呕心沥血的科技领域成就事业是这样,在群雄逐鹿的竞争社会创造辉煌亦如此。秦始皇为政期间每天要阅读写有30万字、重达120多斤的竹简,不看完不休息,应该说是读书学习成就了这位千古一帝。宋太宗赵光义当朝年代每天阅读《太平御览》等两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并且深有体会地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后人评说,宋太宗人生事业的获取,从根本上讲得益于他酷爱读书学习。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读书学习方面更是堪称楷模。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无论是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还是在生命垂危的暮年病榻,他都手不释卷,甚至逝世前的六小时还在看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读书学习哺育了这位举世无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上述先贤伟人的实践证明,书是智慧的钥匙和进步的阶梯。它好似一扇窗子,打开了就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它恰如一道门坎,跨进去就能创造人生美好的未来。
   读书学习对于个人的成长进步、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族的发展壮大、祖国的繁荣昌盛,都是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读书学习是仰观天地和洞察历史的领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读书学习如同攀登,登高方能望远。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前进道路上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读书学习去回答和解决。我们不主张“学而优则仕”,但应该提倡“仕而优则学。”我们要把读书学习作为人生的最大爱好培养,在读书学习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和成就事业、成就未来。唯有如此,人生才不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建党百年来,湖南地方党组织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谱写了
期刊
一唱雄鸡天下白,三湘大地换新颜。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百年沧桑巨变,湖南大步向前,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鼓舞人心。   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在今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青年毛泽东第一次出场时,冒着大雨疾行在长沙街头,但见军阀的骑兵队伍横冲直撞、穷人家在雨中吆喝着卖崽女、虚弱的老人趴在地上啃食垃圾……
期刊
长空丽日,田园叠翠铺金。一面军旗猎猎迎风,挟着历史风云,似有号音飘舞着。我眼前倏地一亮,只见宁静的农家屋场被辉耀得格外明朗。在杨立三故居,谁不为这位开国元勋的卓越功勋和传奇故事感动呢?最让我萦怀的,是飘扬在时光里永不褪色的,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   杨立三故居在长沙县金井镇,衬着万亩茶园,枕着满垄稻香。是近年对外开放的一处红色纪念地。让我眼睛一亮的那面军旗,是塑立在故居右侧小广场,秋收起义工农
期刊
我又一次提到外洲。我曾在一篇散文中提到过它。   我曾经数次描述过我所居住村庄的地理方位,那是一个紧傍河堤绵延数公里的湖区小村落,村子外面是河堤,河堤外面是澧水河。   后来我才发现,我过去的描述并不十分准确。准确的描述是:村子外面是河堤,河堤外面是内河,内河外面是外洲,外洲外面是澧水河。这是由我们村子所处特殊地形决定的。我们村子的河堤从南到北略带弧形绵延约一公里后,没有沿河道继续延伸下去,而
期刊
湘江北去,奔流不息,见证着湖南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也见证着湖南科教蓬勃发展的势头。   这种势头,首先体现在数字对比上:从1949年至2020年,全省幼儿园增长了近800倍,在园幼儿人数增长了2300多倍;高等学校由原有的5所增加到125所,在校学生攀升681倍……   教育发展,硬件是基础,师资是根本。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
期刊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临的是一个积贫积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旧中国,虽然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拯救旧中国作出了各种努力和斗争,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无比希望有一个政党作为自己的主心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应时代之呼唤,应运而生,并主动担当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期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作为支撑。   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思想文化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从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到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三湘人民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推动湖南文化持续绽放璀璨的时代光芒。  
期刊
初夏时节,三湘大地到处生机勃勃。洞庭湖“海”纳百川,蓄水调洪,数百里壮阔湖面,更显气象万千。   今年5月27日,《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简称“条例”)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洞庭湖生态保护,即将翻开新篇章。   从洞庭出发,沿着潇湘大地的时空脉络溯流而上,游湘江,入资水,登雪峰,上武陵,21万多平方公里河山辽阔壮丽。站在新时代的地平线上,回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创新发展。   湖南文化产业极具品牌影响力。湖南文化资源品种多、品位高、特色鲜明,尤其是红色资源丰富,构成了能量巨大的宝贵财富。长
期刊
夏日的岳阳城陵矶码头,蓝天明净,水面开阔,装载卡车来回穿梭运送集装箱,大型船舶正由起重机械装上货物,准备远航。在这个通江达海的港口,感受到湖南的开放大潮奔涌不息,一路向前。   离港口不远,有一座西洋风格的老建筑立在高处,这是岳州关上洋关旧址,记录了一段100多年前的屈辱历史——1899年,岳州关在城陵矶董家巷正式开关,湖南的门户,率先在城陵矶打开,却因国羸民弱,被外人占据沦为“洋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