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潇湘如诗画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节,三湘大地到处生机勃勃。洞庭湖“海”纳百川,蓄水调洪,数百里壮阔湖面,更显气象万千。
   今年5月27日,《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简称“条例”)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洞庭湖生态保护,即将翻开新篇章。
   从洞庭出发,沿着潇湘大地的时空脉络溯流而上,游湘江,入资水,登雪峰,上武陵,21万多平方公里河山辽阔壮丽。站在新时代的地平线上,回望湖南百年红色征程,一幅经济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画卷,徐徐铺开。
   起步三十年:湘江成全国最“重”河流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流域内人口占全省60%左右、生产总值占全省75%以上。一条河的喜怒哀乐,成为全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晴雨表。
   新中国成立前,湖南工业几乎为零,是典型的农业省份。1949年8月6日,人民解放军接管小组进驻株洲机械厂,湖南拉开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工业的序幕。
  经历了近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集中暴发,全国范围内接连发生官厅水库污染、松花江汞污染等环境事件。鉴于此,中央政府决定对全国污染状况,特别是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水源和空气的污染进行调查、治理。从1971年起,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污染调查活动。这一年,湖南首次对湘江水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并首次在株洲市清水塘开展大气环境监测。调查发现,湘江各河段水质呈现污染,部分江段饮用水重金屬超标。
  1972年,湖南在全国首批设立环保机构,省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废”治理组成立。三湘环保事业正式起步并逐渐加快步伐。
  1973年,我国第一批环境治理项目列入湖南企业6家。
  1976年,湖南首次组织开展全省水域水质监测。
  1979年,湖南颁发《湘江水系保护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由省级政府制定的水环境保护条例。
  1984年,湖南省环保局成立,1993年列为省政府直属部门。
  ……
  但是,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和现实需求,压过了环保意识和治理要求。以有色金属业为代表的工业,以远大于治污的速度,高速奔跑。
  湖南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有色金属冶炼有上千年历史,有色金属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二。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的支持下,湖南有色金属工业迅速恢复发展。交通便利、水量充沛的湘江流域沿线,成为冶炼、化工工业首选地。株洲清水塘在“一五”“二五”时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湘潭竹埠港位列国家首批14个精细化工基地,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矿场、洗矿厂遍布,选矿产生的尾砂、废水甚至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湘江……
  GDP曲线持续攀升的代价,是越来越“重”的江水和两岸越来越“枯”的土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湖南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低至30%以下,湘江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数据显示,1996年达到“环境质量最差”:水环境质量方面,监测断面81个,Ⅰ类2.4%,Ⅱ类12.34%,Ⅲ类12.34%,Ⅳ类62.96%,Ⅴ类9.88%。
  何时再现一江碧水?母亲河无言,“心事重重”地流向21世纪。
  新世纪前十年:百折不回的治理,收获显著成效
  2000年,新千年的钟声敲响。湖南环保事业进入而立之年,展望未来,依然任重道远。当年,全省79个断面中,Ⅰ类3.8%、Ⅱ类11.39%、Ⅲ类24.05%、Ⅳ类55.7%、Ⅴ类5.06%。与1996年相比虽有好转,但仍未根本改善。乃至“十五”末,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全省地表水污染仍较为普遍,特别是流经城镇和工业区江段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岸边污染带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少数城市存在饮用水源安全隐患。
  2006年,国家首次将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也是在这一年,湖南环境问题频频见诸网络报端。1月,湘江流域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从株洲霞湾港到湘阴县,污染带达百余公里。全省全年大小环境污染事故145起,其中较大以上达到17起。
  数字刺痛神经!此后数年,一轮一轮的整治行动掀起治污风暴。2007年,洞庭湖畔200多家造纸企业关停。2008年,湘江流域660家造纸企业关停超过三分之二;郴州四大矿区近200家企业全部关停……铁腕治污,成效立竿见影。洞庭湖畔关停造纸企业后,水质恢复到Ⅲ类,引发关注、引来赞誉。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召开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会议,成立了以国家发改委为组长单位,环境保护部、湖南省政府为副组长单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编制领导小组,正式将湘江治理提升到国家层面统筹谋划。
  新世纪首个10年,历经百折不回的湘江治污,收获显著成效。《2010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在工业企业总产值由2005年2604亿元增加到2010年7313亿元的背景下,工业废水年排放量从2005年的12.24亿吨减少至2010年的9.6亿吨,工业废水占全部废水的比例也由47.9%下降至35.8%。
  新世纪第二个10年开启之际,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2011年3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获批,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下定决心治理好湘江,务必要取得实效,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示范。”从中央到省,心声铿锵有力。
  江水无言,奔腾的浪花又分明在振臂欢呼!
  生态新篇章:重现碧水蓝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令三湘儿女心潮激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湖南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三湘四水,自此铺开一幅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的全新图景。
  2013年,湖南启动实施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滚动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第一个“三年”“堵源头”,第二个“三年”“治”“调”并举,第三个“三年”巩固提高,使湘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Ⅲ类,多数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以上。
  同一年,我国第一部江河流域保护综合性地方法规——《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对湘江流域各级政府“一把手”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用最严格的法治管江、护江。
  唯有背水一战,才能碧波重现!
  沿着湘江干流,从郴州三十六湾到湘潭竹埠港,五大主要重金属污染区域打响一场场攻坚战。到2015年底,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1100多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关停退出,基本堵住湘江干流污染源头;到2018年底,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治”“调”并举,湘江逐步告别沉疴重症,水质全面好转。
  洞庭湖流域是另一个“主战场”。2016年3月,湖南正式启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溝渠塘坝清淤增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查……专项整治接连展开。
  大气污染方面,针对形势严峻的雾霾,2013年底,湖南公布《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确定未来5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并着手建立空气质量预警机制。
  土壤污染也有了路线图。2017年1月,省政府公布《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建设生态强省战略部署,环境治理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向全面、纵深处稳步推进。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尤其是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后,湖南生态文明建设踏上了新征程。
  2018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长江岸线整治专题会议;同月,印发《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6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印发《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9月,省生态环境厅组建成立。
  根据《行动计划》,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长株潭区域大气同治、洞庭湖水环境整治、湘江流域重金属(土壤)治理三大重点,强化转型发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三大举措,以蓝天、碧水和净土“三大保卫战”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加、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土壤环境风险明显降低。
  从2018年起,湖南以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为主抓手、以中央环保督察指出问题为重点,强力推进“三大保卫战”。163公里长江岸线整治、复绿,洞庭湖下塞湖矮围全面拆除,全面清理西洞庭湖欧美黑杨、恢复湿地生态,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郴州三十六湾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转型升级……
  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湖南生态环境交出一份高分答卷:全省市级城市平均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历史性突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1.7%。湖南水环境“国考”取得高分。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率为93.3%,比2017年提高5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四水干流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在城乡居民生活区域,676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完成整治、10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率达到98.37%,湖南人喝水、用水都更放心安心。
  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湖南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节点上,重现一江碧水、洞庭清澜、美丽长江岸线。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1年,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开启新局。在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背景下,湖南生态强省建设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美丽新湖南,必将稳步前行!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勇于攻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为了探寻乡村文化振兴之路,湖南省委宣传部组成联合调研组,学习弘扬毛泽东同志进行社会调查时脚踏实地、科学求真的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益阳市安化县开展调查研究。   多彩安化:古色红色绿色交相辉映   一方水土养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对“百年大党”作了深刻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他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不在于建党时间上的“老”、党员人数上的“大”,更重要的是这个政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执政道路上不断创造辉煌、成就伟业。   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习近平
期刊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建党百年来,湖南地方党组织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谱写了
期刊
一唱雄鸡天下白,三湘大地换新颜。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百年沧桑巨变,湖南大步向前,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鼓舞人心。   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在今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青年毛泽东第一次出场时,冒着大雨疾行在长沙街头,但见军阀的骑兵队伍横冲直撞、穷人家在雨中吆喝着卖崽女、虚弱的老人趴在地上啃食垃圾……
期刊
长空丽日,田园叠翠铺金。一面军旗猎猎迎风,挟着历史风云,似有号音飘舞着。我眼前倏地一亮,只见宁静的农家屋场被辉耀得格外明朗。在杨立三故居,谁不为这位开国元勋的卓越功勋和传奇故事感动呢?最让我萦怀的,是飘扬在时光里永不褪色的,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   杨立三故居在长沙县金井镇,衬着万亩茶园,枕着满垄稻香。是近年对外开放的一处红色纪念地。让我眼睛一亮的那面军旗,是塑立在故居右侧小广场,秋收起义工农
期刊
我又一次提到外洲。我曾在一篇散文中提到过它。   我曾经数次描述过我所居住村庄的地理方位,那是一个紧傍河堤绵延数公里的湖区小村落,村子外面是河堤,河堤外面是澧水河。   后来我才发现,我过去的描述并不十分准确。准确的描述是:村子外面是河堤,河堤外面是内河,内河外面是外洲,外洲外面是澧水河。这是由我们村子所处特殊地形决定的。我们村子的河堤从南到北略带弧形绵延约一公里后,没有沿河道继续延伸下去,而
期刊
湘江北去,奔流不息,见证着湖南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也见证着湖南科教蓬勃发展的势头。   这种势头,首先体现在数字对比上:从1949年至2020年,全省幼儿园增长了近800倍,在园幼儿人数增长了2300多倍;高等学校由原有的5所增加到125所,在校学生攀升681倍……   教育发展,硬件是基础,师资是根本。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
期刊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临的是一个积贫积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旧中国,虽然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拯救旧中国作出了各种努力和斗争,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无比希望有一个政党作为自己的主心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应时代之呼唤,应运而生,并主动担当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期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作为支撑。   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思想文化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从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到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三湘人民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推动湖南文化持续绽放璀璨的时代光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