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军旗红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空丽日,田园叠翠铺金。一面军旗猎猎迎风,挟着历史风云,似有号音飘舞着。我眼前倏地一亮,只见宁静的农家屋场被辉耀得格外明朗。在杨立三故居,谁不为这位开国元勋的卓越功勋和传奇故事感动呢?最让我萦怀的,是飘扬在时光里永不褪色的,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
   杨立三故居在长沙县金井镇,衬着万亩茶园,枕着满垄稻香。是近年对外开放的一处红色纪念地。让我眼睛一亮的那面军旗,是塑立在故居右侧小广场,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雕塑。
   这面军旗,在浏阳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我见过,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还见过。虽然说是复制品,依然感觉有丝丝硝烟流过,伴着战士们的呼喊。为何会在这里立雕塑纪念?便想问个清楚。
   杨三立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井冈山时期,就负责工农红军的后勤保障,在瑞金,担任中革军委后方办事处主任兼总兵站部部长,为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壮大建立了不朽功勋,被誉为“红军大管家”。長征途中,他还与干部团团长陈赓一起连续六个日夜把重病的周恩来抬出草地。在被日军和国民党军双重封锁的陕北,被日军严酷扫荡铁壁合围的太行山区,他创造了保证根据地经济运转、保障部队物资供应的后勤奇迹。激荡神州的淮海大战,又是他奏响了百万民工踊跃、小车洪流滚滚的支前交响曲。毛泽东如此评价:“杨立三的一举一动事关军计民生。”这位建国后人民解放军第一任总后勤部部长,共和国首次授衔的大将之选,由于积劳成疾,于1954年11月英年早逝,过早地撒手他一生呕心沥血的革命事业,过早地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新中国,过早地辞别了他的师长和战友们。其葬礼成为一时之绝唱,开国总理和五位开国元帅亲自为他执绋抬棺。
   杨立三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他一直在中共党史和人民解放军军史的深处站立着,一如战争年代,默默忙碌在前线将士身后,隐在战功光环之外。他曾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从没淡出过历史,他的名字总是透过历史帷幕熠熠生辉,彪炳千秋。
   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故居,瞻仰一件件物品,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那赫赫功勋,如繁花耀眼,如星月当空,无不令人肃然起敬。挂在堂屋的一副木刻对联,“敢为天下大难事;不读人间无用书。”不知是否原物,恰可做杨立三生平陈列的序言。在故居陈列馆的一角,一个蜡像还原的场景,我找到了答案,又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
   1927年9月初,秋收起义前夕,湘赣边界,江西修水县城的一幢老式阁楼里,杨立三和何长工、陈树华聚在一起,根据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的指示,正紧张设计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杨三立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官兼经理处长,何长工为参谋,陈树华是参谋处长。杨立三综合了何长工、陈树华的提议,以五角星象征共产党,镰刀斧头代表工农,两个图案叠在红色旗幅上,形成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样式。这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这面军旗像座里程碑,它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秋收起义要不要打自己的旗帜?为什么要打自己的旗帜?这是起义前以毛泽东为首的前敌委员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党的“八七会议”,面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破裂、大革命彻底失败的严峻局面,中国共产党人从血的教训中清醒了,正如毛泽东在发言中所说,“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的方针。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八一”南昌起义打响的,这是中国革命史的光辉一页。但起义军打的仍然是国民党的旗号,工农群众仍旧有些茫然。我曾在南昌起义纪念馆看到这样一首民谣:“七月三十一,夜间闹嚷嚷,手榴弹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莫不是国民党又在兵变?莫不是伤兵老爷又在闹城?我想到就害怕。八一大天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国民党,我快活笑嘻哈。”现在读起来依然生动,却引人深思。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他一路都在思考:起义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因为会议明确,秋收起义要和南昌起义一样,使用国民党的旗子,以团结国民党左派。经过调查研究,毛泽东更深切地认识了,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屠杀工农,已经丧失民心,成为白色恐怖的象征,人民群众对国民党的看法产生了根本改变。他向中央写信:“国民党旗子已成为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共产党自己的名义领导工农革命。
   杨立三是随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赶往南昌参加起义,途中来到修水驻扎待命的。之前,他经历了5月长沙“马日事变”、6月“十路清乡”白色恐怖的洗礼,目睹了南昌起义部队从赣东闽西南下的艰难转战和失利,毛泽东的主张,让他在迷茫中看到了希望,他由衷拥护毛委员的决定。看着自己亲手设计,庄重、神圣、鲜艳的军旗,三个年轻的工农革命军军人抑制不住兴奋,他们知道,旗帜就是方向,有了军旗的指引,革命才有希望,工农革命军奋勇向前,广大工农群众踊跃支持。“红旗卷起农奴戟”,他们的憧憬,32年后,毛泽东在回韶山时作了诗意的写照。透过历史,我清晰地看到,这面通红的军旗,映红了他们的脸庞,映红了小阁楼,映红了湘赣边区的拂晓。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在修水县城高高飘扬,掀起了湘赣边的金秋狂飙。
   这面军旗赋予了毛泽东蓬勃的诗情。“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起义》)。毛泽东在部队向平江、浏阳进军途中,写下了这首气势豪迈、荡气回肠的诗篇,把第一面军旗载入了史诗。1928年8月,陈毅向党中央汇报:“秋收起义最先挂了红旗”。这面军旗后来上了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西江月·井冈山》),又飘舞在赣水闽山之间,“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清平乐·蒋桂战争》),“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如梦令·元旦》),“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毛泽东的诗词如同诗史,把工农红军的英勇战斗,把这面军旗描绘得壮美如画,格外动人。
   著名的三湾改编,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整编为第一团,杨立三担任第一团副官长,毛泽东给他的任务是,“我们吃饭靠你啰。”后来在红四军,到红一军团,他一直负责后勤事务。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杨三立担任副官处长兼总经理处处长。他为自己设计的军旗自豪,为毛泽东笔下的最美军旗骄傲,用心血努力支撑军旗高高飘扬,军旗也指引和鼓舞着他,为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预言奋斗了终身。
   金井是著名的茶乡,人们说起家乡就自豪,因为这里有“十里湖面”、“百年古井”、“千年古寺”、“万亩茶园”。这个十百千万,是现在金井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物资表现。我说,还应在前面加一个“一”,一面军旗。这不仅是人民军队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更是我们永不能丢掉的精神和信仰。不是吗?没有前面这个坚强的“一”,后面的十百千万,都会归零。
其他文献
如今走出国门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欧陆风情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一些房地产商更是对此膜拜有加,尽情演绎,但其中真正的蕴味有几人能明了?在尘土弥漫的城市生活,躲在空调房中或者暖气房中看着窗外满街秃秃的树杆,再来看看欧陆人的生活,才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梦想距离我们是那么近,却又是那么遥远。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许多人来说,饱览美丽的山山水水,都是人生历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五岳到西藏高原的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部地区崛起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这些重要讲话的指引下,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科教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论述,对于推动中部地区
期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时,提出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和根本要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期刊
在法院工作17年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一庭原副庭长周春梅始终坚守法治信仰,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要求。因多次拒绝为案件打招呼的非法要求,2021年1月12日,周春梅被人行凶报复,不幸遇害,年仅45岁。   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周春梅所办案件经评查无一超审限、无一因过错被发回或改判。怀孕期间她的办案绩效仍超出其他法官平均绩效50%,曾因办案数量第一而多次获得办案能手
期刊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湖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迅速动员部署,精心策划实施,从严从实推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强大声势、创造新鲜经验、取得明显成效,一些工作在全国走在了前头、作出了表率。  6月16日,在中共湖南省委新闻发布会上,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在回答人民日报社记者提问时介绍了湖南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湖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有独
期刊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勇于攻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为了探寻乡村文化振兴之路,湖南省委宣传部组成联合调研组,学习弘扬毛泽东同志进行社会调查时脚踏实地、科学求真的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益阳市安化县开展调查研究。   多彩安化:古色红色绿色交相辉映   一方水土养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对“百年大党”作了深刻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他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不在于建党时间上的“老”、党员人数上的“大”,更重要的是这个政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执政道路上不断创造辉煌、成就伟业。   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习近平
期刊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建党百年来,湖南地方党组织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谱写了
期刊
一唱雄鸡天下白,三湘大地换新颜。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百年沧桑巨变,湖南大步向前,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鼓舞人心。   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在今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青年毛泽东第一次出场时,冒着大雨疾行在长沙街头,但见军阀的骑兵队伍横冲直撞、穷人家在雨中吆喝着卖崽女、虚弱的老人趴在地上啃食垃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