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启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更是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孩子的爱是教育情感的直接体现,也是师德、人格的核心要素,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践行“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从一日生活的点滴做起,需要我们内心真诚的情感投入,也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更需要我们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关键词:爱;教育;尊重
  作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他的一生功绩卓越,引进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凭借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后代树立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表率;他追求“爱满天下”的教育真谛,把爱发扬到教育活动中来,以爱立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在教育工作中,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一、 走近孩子,用爱理解
  新时代的幼师不应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能力,也应该看到孩子的心理诉求,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用一颗爱心去贴近他们,理解他们的需要并给予满足。理解孩子、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是口号,不需要高喊,反而我们应该乐于退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把孩子当作我们最亲近的人,激荡起内心最微妙的温柔,静静地看着他们,或者像亲人、朋友一样靠近他们,成为一个倾听者,陶醉在他们的话语中。当与孩子的心灵契合之时,孩子是会回报我们的,这份回报就是“听我们的话”,他会认可我们,愿意亲近我们,崇拜、欣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应当大于我们的孩子。他们是学龄前儿童,有时会一反寻常,有时会不受控制,会“顶牛”和“越轨”,但我们绝不能同我们的孩子斤斤计较,怪罪孩子调皮捣蛋,试着靠近孩子的内心,我们会探索到他们的渴求,以及他们想要传递的“悄悄话”。
  二、 相信孩子,用爱鼓励
  “小人不小”,孩子们的能力早就超乎了我们对他们的预想,他们的活动、行为举止将会一次次地启发诱导我们。孩子的反射弧也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灵敏,因此在孩子面前,我们务必收起浮躁的心。当我们说出想让孩子完成的事,等一等聪明的孩子们,相信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头脑风暴,要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让我们满意,让我们震撼。而如果你来不及等待,就要用怒火去灼烧、干扰、打断他们,便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在一次次的批评中渐渐失去信心、勇气和原本会让我们刮目相看的智慧,着实得不偿失。相信孩子是高明的,收起我们干扰的“魔爪”,这就是爱,足以浇灌这些灵动的幼苗茁壮成长。陶先生爱祖国儿童和青年,首先表现在爱惜并善于挖掘他们身上潜藏的才华。小小的孩童身上也必然聚集着巨大的能量,我们千万不要浇灭他们智慧的星光。
  当孩子们在尝试的时候,鼓励性的话语便是我们最善意的爱,这样的话说多了,最后就变成了发自内心地对儿童的欣赏,就变成了我们老师对儿童的敬畏和尊重。想要真正实施“鼓励教育”其实并不容易,非常考验我们的耐心,孩子们时常会在状况之外“激怒”我们。然而要做到这一切,落脚点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儿童的发展不断了解之后,自然就会用这样一种态度去对待孩子,并且是发自内心的。
  三、 关注家庭之爱
  我们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但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家庭中人与人的沟通方式,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未来人格的形成,所以我们要把爱的眼光投放到幼儿成长环境的每一处角落。我们是专业的,但家长未必如我们一般专业,有时会受到工作的牵绊疏于对孩子的陪伴。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博爱的心去体谅家长,并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情况。《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与家长沟通协作,就是将更阳光、智慧的爱注入每一个家庭之中。而当我们与家长之间不再有沟壑,因为共同的爱合作时,孩子才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
  四、 树立平等之爱
  陶行知先生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的难童。我们也要摘下有色眼镜,用理智、平等、真诚的师爱去育人。陶行知先生还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这句话对我们幼儿教育者同样适用。长相或者性格不讨喜的孩子,看似平淡无奇,也许深藏功力,潜力无限。在教育中,每一个孩子都应是我们眼里的爱迪生。最后,树立平等之爱需要教师平易近人。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老师尊重孩子,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只有信任才能和谐。不要让威严吓跑我们的孩子。从我们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的是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彼此尊重,互相关爱,一起成长。
  现如今的教育口号中,喊得最响的就是“以人为本”。既然以人为本,就不能以成绩为本,以教学成果为本,而应以孩子的内心需求为本。我想,没有一个孩子不需要爱,不渴望爱。我们应当用心灵去解读、信任孩子,用语言去体贴、关怀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轨迹,如此便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博大胸怀。爱传递给孩子的是温暖,是鼓励,是信心,能够让孩子觉得老师是可以信任和依赖的,这样的教育才能够向成功迈出第一步。
  只要人人都践行“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我们一定会达成和谐的教育,这样,和谐社会的目标岂不是更進一步了?
  参考文献:
  [1]曹毓民.爱满天下——陶行知教育活动的动力[J].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2]谭帅.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18(16).
  作者简介:沈紫嫣,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珠江御景分园。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主性学习活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始终存在,自发性学习是幼儿自身的一种特长,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幼儿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自发性学习的重要性,也就不利于幼儿自身的健康成长。本文先阐述当前幼儿自发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情境模式下引导幼儿自发性学习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情景模式在幼儿自发性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幼儿;自发性学习  幼儿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也是幼儿所
俄语研究者和学习者经常把句际联系和句际关系作为同义词来使用。我们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句际联系属于表达层面,每种句际联系都有其相应的句际关系。该文试图从句际联
摘 要:孩子们感兴趣的教育,才是适合孩子们的教育,微型课程的设置符合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一切生活皆教育”。开展微课程主题活动的意义在于不断发掘生活及学习中的点滴趣味,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引发教育契机,把教育融进幼儿生活中,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孩子们“做中学”,从游戏中学习、从劳动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幼儿教育课堂的有效措施,提出四个指導意见:教师增加自身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技术人员构建良好的正反馈沟通机制;重点培养个别幼儿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身体灵活性;图像与语言结合,为幼儿讲故事,优化小朋友们的内心体验。  关键词:教学课件;正反馈机制;内心体验  一、 引言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过程就是对现代教
摘 要:小班开学了,班级里有各种性格的孩子,有的整天吵闹不止,有的不听劝告地在活动室内奔跑,还有的总是喜欢跟小伙伴争抢玩具……在与家长们的沟通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孩子在家的时候都比较任性,常常以哭闹耍赖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而家长给予的回应也往往千篇一律,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就不断地纵容,可是这样处理真的正确吗?  关键词:生活教育;成人引导;平等教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
该系统以CO[*v2*]同化量为度量单位,以单株或小群体为测定对象,用植物CO[*v2*]交换速率作为生长指标研究其生态特性。经一年多使用表明,该系统能灵敏地反应出主要生态因子对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