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989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但小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水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漓江的特点。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山的投影片进行对比观察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中程度的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运用投影把春天的柳树景象展示出来,画面上的柳树绿嫩多枝,在深远处,有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山、水、人,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凭直观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春天”。为什么说它是春天?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维,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的特色画面相对照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春天柳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就照着画面回答:“高高的,有很多柳条儿,叶片儿很细很细……”春天有没有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那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这几个问题似乎从画面上很难看出来,这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思考以前学到的关于四季风的词语(和风送爽、凉风送爽、秋风萧瑟、寒风凛冽),分析这些词语对人的刺激,与自然界的关系怎样。通过观察山、水、人和柳树的姿态,就能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在关键之时进行点拔,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主动彻底地理解了诗意。
   三、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之以渔,终身受用不尽。”这强调了学法指导与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更谈不上跟上时代的步伐,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学,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上面有大量的信息、数据、图片等资料,能及时地提供教学信息。因此,在教学时能较好地利用多媒体,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就联想到了其他的一些诗人也写过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赞美春天的诗。课后就让学生们收集了一些,我将他们收集到的诗整理后放到了课件上,并配上优美的古曲,进行朗读。这样做不但扩充了课堂容量,也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性。
   再比如,在教学《北京》一课时,我从网上查找了很多有关北京的图片,制成课件让学生们欣赏,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古老而富有朝气。课文中提到了北京有名胜古迹,又新建了许多现代建筑,我就让学生们课后找有关的资料或图片,把制成课件,让他们在欣赏之余了解古老而神秘的北京,了解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北京。这样,增强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习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使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在“趣”中求取知识,在“乐”中受到思想熏陶,在实际中增长创造才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多媒体信息网络创设情景,让声色俱全、动静结合、生动逼真的画面走进了语文阅读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了学生的情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创造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内化了语文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语文中的体验式阅读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体验式教学,最后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的探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认知世界的的最基本途径之一。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一块极其重要的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教学甚至可以决定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阅读文本的的过程,就是对话、沟通、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强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贯彻、执行新大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一、 语文实践活动及内容。加强语文实践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的的重要途径。可见语文实践活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
期刊
穆益林笔名燚林、禾少白,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 944年出生于上海,1 966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曾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对外文化交流部中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上海东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  本研究以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为疾病载体,以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以三维多普勒彩色超声为检查手段,以子宫微循环为切入点,观察温和灸治疗对PD患者
一、课程资源概述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必须从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出发,通过树立素质观、人本观、主体观和民主观等创新意识,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21 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