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鼎与献鼎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oo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潘家拥有两只鼎:大盂鼎与大克鼎。1923年,18岁的潘达于嫁入潘家,成为潘祖年的孙媳。丈夫、祖父相继去世后,她挑起了掌管门户、守护家藏的重担。潘祖年临死前对她说:“这两只鼎是国宝,你一定要守护好,千万不可示人。”
  抗战期间,日军进犯苏州,苏州人纷纷逃离家园。逃出城的潘达于想到家中两只鼎还没有稳妥地藏好,又匆忙返回家中。此时日军飞机炸毁了苏州电厂,在黑暗中,她借助从屋顶射进来的月光,在屋里挖了个大坑,用木箱装好两鼎,放进坑里埋好,然后把坑填实,上面修饰得完好如初。
  日久天长,木箱腐烂,后来,她又把鼎取出,放进一间不常去的屋里,上面堆满杂物。
  新中国成立之初,潘达于把这两件珍贵的文物献给上海博物馆。该馆举行隆重的仪式,给潘达于颁发奖状,并奖了一笔钱。潘达于只接受了奖状,把奖金退了回去。
  有一次,潘达于带孙子去上海博物馆参观,当孙子看到大克鼎是他家献的时,问奶奶:“你为什么不把它放在家里?”
  潘達于说:“放在这里,一是安全,我们放心;二是大家都能看到,值。”
  选自《青年时代》
其他文献
慈禧有个亲弟弟,叫桂祥,常把慈禧的恩赐拿去当铺,换成了真金白银,接着就去抽大烟。慈禧知道后十分气愤,于是想整整这位亲弟弟。  有一年的端午,慈禧叫来几个太监,让他们送几个小枣粽子到桂公府。按往常的惯例,派人送东西到桂公府,哪怕再贵重,也不过是两个人,可这回慈禧派了四个太监,这情景一路上惹人侧目。桂祥一听是四人的排场,兴奋得无法言喻,赶紧在门口迎候。哪料到送来的不过是几个小粽子,桂祥顿时傻了眼。要知
期刊
明朝的嘉靖皇帝不爱鹰犬猛禽,独爱漂亮猫咪。因为中国有句古语,“猫有九条命”,有长寿之象征寓意,这一点正迎合了嘉靖皇帝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因此对猫特别喜欢。  为了拍皇帝的马屁,一些擅于阿谀奉承的谄媚官吏便从民间苦寻了纯种颜值高的猫咪献给嘉靖皇帝,最終,有两只猫在众猫中脱颖而出。  其中一只猫毛色淡青,微微卷曲,但一双眉毛却洁白胜雪,所以被明世宗赐名为“雪眉”。  另一只猫眼睛睁开时圆圆的,不怒自
期刊
袁世凯最为落魄的时候,曾得一妓女沈氏相助。  沈氏略有才学,个人故事曲折,不知何故沦落红尘。她深知袁世凯非池中之物,用情颇专。待到袁世凯要去朝鲜时,此女再三缠绵,不予放行,并索求袁世凯一句话。  袁答:你等我。  一晃多年过去,袁世凯被李鸿章从朝鲜调回,进京第一件事便是寻觅沈氏。得到的答案是,袁世凯离开妓院的当天,此女便将自己赎出,在京郊购一农家小院,静等袁世凯回来。  袁世凱找到沈氏的院子,看到
期刊
读史发现,身为九五至尊的清朝皇帝在吃饭时,规矩也是蛮多的,其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必须撤下去。而且,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即便再想吃也不行。为什么清代皇室会定下这样的家法?原来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哪怕是家人。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有人下毒,更主要的是怕让太监或者大臣们知道,因为有人会因此邀宠
期刊
公元前205年,因司马卯背楚降汉,楚王项羽迁怒于都尉陈平,流露出杀戮之意。陈平每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决定弃项羽而投刘邦。  这天下午,趁着军营开晚饭的时机,陈平背上包裹偷偷溜出軍营,一路策马扬鞭逃到黄河边上。陈平想,过了黄河,就是刘邦的地盘,我也就安全了。看岸边停着一艘小船,陈平也没细问,急匆匆登上小船,招呼船夫赶快开船。等船驶到了河中心,他忽然感到船慢下来,抬头一看,只见船夫漫不经心地摇着
期刊
凶狠刁泼的“猫”  一天夜里,狄公手下乔泰、马荣二人前来报告,说豪侠尚义、武功高强的蓝大魁被人毒死在甘泉池浴堂里。狄公带人赶到甘泉池,发现蓝大魁尸体旁的石桌上有几块七巧板,茶盅打碎在地,茶盅底里有一些褐色的茶末。这时,狄公手下干将陶甘过来说:“必是有人进了这单间投的毒,因浴堂花厅中那大茶缸里的水并无毒,否则所有人都得中毒了。”狄公听罢点了点头,又对陶甘说:“你看这七巧板,桌上只有6块,一块在蓝大魁
期刊
清朝末年,金堂县白庙村村民吴大明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去镇上找瑞生堂的大夫看了,大夫说可以治,但治这种病需要用人参、鹿茸之类的名贵药材,第一笔医药费就要二十两银子。吴大明家里有祖上留下来的几亩薄地,一年收的庄稼,除去家里的口粮,再除去苛捐杂税,每年只能换来一二两银子。这些年,他们一家省吃俭用,也只积攒了不到十两银子,故而大夫一说价格,吴大明一家都犯了难。  吴大明不想治了,家里人不肯,纷纷出去借钱,
期刊
清朝末年,大洪山一带突降一场千年难遇的暴雨,一直下了五天五夜才停息。山顶的伏虎观墙倒观毁,一片凄凉。  清修道长带领徒众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清理完断砖残瓦,看着残破不堪的道观,他叹气说:“要想修复道观,得一大笔银子,看来,只有卖祖传秘笈了。”  清修道长所说的秘笈,就是闻名天下的“伏虎十八掌”的修炼口诀及图解,是伏虎观的祖师爷掌灯道长独创的武功秘笈。想当年,掌灯道长凭着“伏虎十八掌”打遍天下无敌手
期刊
柳德米拉是苏联著名的女狙击手。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正在基辅国立大学主修历史的柳德米拉报名参加了红军。长官安排她做战地护士,她说服长官而去了前线。由于她曾在射击俱乐部工作过,有射击经验,故被选为狙击手。  第一次执行任务,柳德米拉成功射杀了两名德军。之后,她一发不可收,短短的两个多月射杀了187名德军。很多红军战士非常仰慕柳德米拉,想看看她手中的狙击枪是个怎样的“神枪”。于是柳德米拉向他们展示了
期刊
甄县令花了大力气才谋得一个富裕县的肥缺,刚一上任,就急不可耐地想捞银子。他找来钟师爷,让他发布通告,每人征收五钱银子,修补河堤。  钟师爷提醒说:“大人,这河堤前年才修过,是朝廷下拨的专项资金。如今河堤完好,不需修补。”  甄县令不耐烦地说:“本县才到河堤看过,倘若遇上特大洪水,河堤根本不堪一击,本县既为一方父母官,就应该保一方百姓平安。至于往上司通报申奏,本县自有主意。”  师爷退下后,甄知县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