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秘笈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末年,大洪山一带突降一场千年难遇的暴雨,一直下了五天五夜才停息。山顶的伏虎观墙倒观毁,一片凄凉。
  清修道长带领徒众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清理完断砖残瓦,看着残破不堪的道观,他叹气说:“要想修复道观,得一大笔银子,看来,只有卖祖传秘笈了。”
  清修道长所说的秘笈,就是闻名天下的“伏虎十八掌”的修炼口诀及图解,是伏虎观的祖师爷掌灯道长独创的武功秘笈。想当年,掌灯道长凭着“伏虎十八掌”打遍天下无敌手,英名盖世,晚年创建伏虎观,潜心撰写了“伏虎十八掌”的秘笈。
  师弟清净道长极力反对,“伏虎十八掌”应该只有伏虎观的弟子才能修炼,怎能轻易流传民间?要是传入邪恶之人手里,岂不是为虎作伥?
  清修道长一笑,说:“当初师祖集众家武学之长,才创出独家掌法,武功本来是天下人的财富,源于天下,散于天下,有何不可?至于免入邪恶之人手中,师兄我自有妙法。”于是派出众多弟子,四处张榜公告:伏虎观化缘修缮道观,凡布施三百两银子的施主,以手抄的“伏虎十八掌”秘笈赠送。
  公告贴出,应者云集。
  大洪山脚下的赵家湾有两个年轻后生,是堂兄弟,一个叫赵宝,一个叫赵贵,从小跟着武圣宫的和尚习武,看见布告,带了银两,结伴而去。
  来到进山路口,赵宝和赵贵看见路口旁边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各位施主到前面大洪山镇上的银昌号银庄兑换银票”。站在木牌下的小道士对他们解释,伏虎观只收银昌号银庄的银票,不收现银。
  赵宝和赵贵来到银昌号银庄,兑换了银庄专制的三百两面额的银票,进了大洪山。
  来到伏虎观,站在观门口迎接的小道士把他俩引到偏殿,解释说,为了表示对师祖的尊重,施主必须跪在师祖塑像面前发誓,不得将秘笈外传,然后将银票塞入旁边的功德箱里,出来后,就可以获得一份秘笈抄本。一次只能进去一人,轮流排队。
  赵宝先进去,他按照要求在殿门口的登记处登记了姓名和籍贯,然后进得殿内。只见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掌灯道长的塑像前燃着一盏油灯,没有一个道士在里面。赵宝跪在塑像前发了誓言,虔诚地叩了三个头,然后把银票塞进了功德箱里。
  出来后,道士递给赵宝一个锦盒,里面就是绝世武功“伏虎十八掌”的武功秘笈。
  等到赵贵捐赠完出来后,两人结伴下了山,赵贵推说要去拜访附近一位朋友,让赵宝一人先回。
  赵宝回来后,按照武功秘笈,一招一式地练起了“伏虎十八掌”,练着练着,练到第十式时,却发现秘笈已经到了最后一页,页末写着一行小楷:“九月初九,来道观拿下册,逾时不候。”赵宝感到好笑,秘笈还分上下册,分两次给,真会折腾人!
  伏虎十八掌才练到一半,高深的都在后面,没有后面的九式,前面学的一点皮毛,完全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赵宝正在心里发牢骚,这时赵贵拿着秘笈找上门来,原来他的也是一样,只有前半部分。看来所有人都一样。
  转眼到了九月初九,赵宝和赵贵来到了焕然一新的伏虎观,偏殿里早已站满了人,大家正在三五成群地议论纷纷,秘笈分两次给,不知伏虎观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到了正午,看看人差不多到齐了,清修道长率领众弟子出来,朗声说:“今天,是鄙观修缮完工典礼之日,为了铭记各位施主的功德,本观特修建了一座功德碑。”然后手一挥,站在院侧的小道士把红布拉掉,一座精致的功德碑展现在众人面前。
  清修道长接着说:“现在,由本观人按照功德碑上的名字顺序点名,凡是被叫到名字的施主,上前来领取秘笈的下册。以后,你们就是伏虎观的俗家弟子,如在练功上有不明之处,可以随时来本观,本观绝不藏私。”
  一百多人中,有一大半被点了名,赵宝也在其中。他拿了秘笈出来,发现赵贵没有被点到名,正沮丧地和那些与他一样的人吵吵嚷嚷地发牢骚。
  清修道长双手往下一按,示意大家安静,他说:“没有被点名的,是没有捐银的,按照约定,不能赠送秘笈。”
  赵贵怒声说:“我们明明一样拜了祖师爷捐了银票,你凭什么说我们没有捐?”“是呀,凭什么啊?”很多人随声附和。
  清修道长说:“少安勿躁。为了还大家一个清白,请你们有疑问的跟我来。”
  清修道长把大家带到偏殿,来到师祖的塑像前,叫小道士把功德箱掀倒,大家发现功德箱没有底座,地上露出一个洞口。清修道长说:“这是一个复式楼层,下面是小道士们的寝室。凡是进来捐款的,在殿门口登记了姓名籍贯后,小道士拿着登记簿交到守在下面的道士手中,进行登记。银票塞进功德箱里,会直接掉到下面。”
  想不到功德箱下面还隐藏机关,大家议论纷纷。
  清修道長接着说:“我之所以设了这么一个机关,主要就是考察人性善恶。品行不端之人,在无人监督之下,会突起贪婪之心,昧了银票,他会认为,没人知道他有没有往功德箱里塞银票。我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武功秘笈落入品行不端之人手中,让其为非作歹。”他转头问赵贵他们,“你们认为你们配得到秘笈吗?”
  赵贵他们羞红了脸,在人们的嘲笑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可是赵贵他们不甘心就这样丢了脸面,这些歹人聚在一起一合计,跑到县衙里击鼓告状,一口咬定清修道长故意设圈套,吞没了他们的银票。
  县官派人传唤清修道长到堂,公开审理。双方各执一词,县官明知德高望重的清修道长不会说谎,可是这些事情都是伏虎观的道众自己暗中操盘的,缺乏说服力和公信力。赵贵这些人一口咬定伏虎观的道士暗中侵吞了他们的银票,那些所谓的机关和圈套之说,纯粹是掩耳盗铃的借口。县官一时不知如何才好。
  这时,清修道长淡定地说,他有证人。县官一听,急忙传唤证人。
  来的证人是银昌号银庄的吴掌柜。吴掌柜拿出一本账簿交给县官,说:“启禀大人,当初,清修道长特地和我相商,让银庄特制了这种三百两票面的银票。银庄对银票编了号,每放出一张,都在账簿上登记了兑换者的姓名和籍贯。后来这些没有捐款的人拿着银票来到银庄,说没有买到秘笈,要求兑回银子,账簿上不但有他们的亲笔签字,还按有手印。”
  县官看完,举着账簿呵斥道:“现在,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赵贵他们低着头不敢作声。
  跟着来观看审案的赵宝这才明白,难怪那天赵贵借口要访友,让赵宝先回,原来他是偷偷去兑回银两了!
其他文献
诗圣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有1400多首。据说,杜甫并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他的诗中和酒有关的占21%,比李白还多。但是这么伟大的诗人,40岁之前的诗没有几首。杜甫活到58岁就去世了,如果他20岁开始写诗,40岁到58岁,只有18年,至于前20年,那个更年轻的,更爱喝酒的,也更洒脱的杜甫,我们几乎无从得知。  李白也好不到哪里去。唐人记载说,李白的《大鹏赋》和《鸿猷文》特别伟大,今天,《大鹏赋》幸运地流传了
期刊
一座手工作坊的逆袭  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它在清代被详细描述,是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一位叫做张诚的法国传教士写道:“它(养心殿)包括当中的正殿和两翼的配殿。正殿朝南,有一大厅和两大间耳房,一边一间。正厅前留有约十五宽的走廊,仅有粗大木柱承顶,木工精细,雕梁画栋……”后面张诚笔锋一转,“我们进入左手一间,看见里面满是画匠、雕刻匠、油漆匠”。最后张诚描述道:“一部分屋宇是供工匠们使用的,
期刊
嗜酒的人们还未喝海半仙的酒之前,光是闻一闻他酿的酒,差不多就醉眼迷离了。海半仙酿酒坊在诸暨同山镇最偏僻的冷巷,四里八乡无须问道于野,只须闻着酒香寻踪而至。  酿酒多半世家出身,没有三代以上的家族酿酒史,谁也不敢放言能酿酒。海半仙的老爹不酿酒,爷爷不酿酒,上溯五代差不多滴酒不沾。到了海半仙这里,他生下吃的开口奶是筷头滴下的一滴酒,第二口才是母亲的初乳。酒的血液自此随初乳浸入他的血液,一生与醇醪为伍。
期刊
慈禧有个亲弟弟,叫桂祥,常把慈禧的恩赐拿去当铺,换成了真金白银,接着就去抽大烟。慈禧知道后十分气愤,于是想整整这位亲弟弟。  有一年的端午,慈禧叫来几个太监,让他们送几个小枣粽子到桂公府。按往常的惯例,派人送东西到桂公府,哪怕再贵重,也不过是两个人,可这回慈禧派了四个太监,这情景一路上惹人侧目。桂祥一听是四人的排场,兴奋得无法言喻,赶紧在门口迎候。哪料到送来的不过是几个小粽子,桂祥顿时傻了眼。要知
期刊
明朝的嘉靖皇帝不爱鹰犬猛禽,独爱漂亮猫咪。因为中国有句古语,“猫有九条命”,有长寿之象征寓意,这一点正迎合了嘉靖皇帝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因此对猫特别喜欢。  为了拍皇帝的马屁,一些擅于阿谀奉承的谄媚官吏便从民间苦寻了纯种颜值高的猫咪献给嘉靖皇帝,最終,有两只猫在众猫中脱颖而出。  其中一只猫毛色淡青,微微卷曲,但一双眉毛却洁白胜雪,所以被明世宗赐名为“雪眉”。  另一只猫眼睛睁开时圆圆的,不怒自
期刊
袁世凯最为落魄的时候,曾得一妓女沈氏相助。  沈氏略有才学,个人故事曲折,不知何故沦落红尘。她深知袁世凯非池中之物,用情颇专。待到袁世凯要去朝鲜时,此女再三缠绵,不予放行,并索求袁世凯一句话。  袁答:你等我。  一晃多年过去,袁世凯被李鸿章从朝鲜调回,进京第一件事便是寻觅沈氏。得到的答案是,袁世凯离开妓院的当天,此女便将自己赎出,在京郊购一农家小院,静等袁世凯回来。  袁世凱找到沈氏的院子,看到
期刊
读史发现,身为九五至尊的清朝皇帝在吃饭时,规矩也是蛮多的,其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必须撤下去。而且,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即便再想吃也不行。为什么清代皇室会定下这样的家法?原来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哪怕是家人。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有人下毒,更主要的是怕让太监或者大臣们知道,因为有人会因此邀宠
期刊
公元前205年,因司马卯背楚降汉,楚王项羽迁怒于都尉陈平,流露出杀戮之意。陈平每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决定弃项羽而投刘邦。  这天下午,趁着军营开晚饭的时机,陈平背上包裹偷偷溜出軍营,一路策马扬鞭逃到黄河边上。陈平想,过了黄河,就是刘邦的地盘,我也就安全了。看岸边停着一艘小船,陈平也没细问,急匆匆登上小船,招呼船夫赶快开船。等船驶到了河中心,他忽然感到船慢下来,抬头一看,只见船夫漫不经心地摇着
期刊
凶狠刁泼的“猫”  一天夜里,狄公手下乔泰、马荣二人前来报告,说豪侠尚义、武功高强的蓝大魁被人毒死在甘泉池浴堂里。狄公带人赶到甘泉池,发现蓝大魁尸体旁的石桌上有几块七巧板,茶盅打碎在地,茶盅底里有一些褐色的茶末。这时,狄公手下干将陶甘过来说:“必是有人进了这单间投的毒,因浴堂花厅中那大茶缸里的水并无毒,否则所有人都得中毒了。”狄公听罢点了点头,又对陶甘说:“你看这七巧板,桌上只有6块,一块在蓝大魁
期刊
清朝末年,金堂县白庙村村民吴大明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去镇上找瑞生堂的大夫看了,大夫说可以治,但治这种病需要用人参、鹿茸之类的名贵药材,第一笔医药费就要二十两银子。吴大明家里有祖上留下来的几亩薄地,一年收的庄稼,除去家里的口粮,再除去苛捐杂税,每年只能换来一二两银子。这些年,他们一家省吃俭用,也只积攒了不到十两银子,故而大夫一说价格,吴大明一家都犯了难。  吴大明不想治了,家里人不肯,纷纷出去借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