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捉“猫”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h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凶狠刁泼的“猫”
  一天夜里,狄公手下乔泰、马荣二人前来报告,说豪侠尚义、武功高强的蓝大魁被人毒死在甘泉池浴堂里。狄公带人赶到甘泉池,发现蓝大魁尸体旁的石桌上有几块七巧板,茶盅打碎在地,茶盅底里有一些褐色的茶末。这时,狄公手下干将陶甘过来说:“必是有人进了这单间投的毒,因浴堂花厅中那大茶缸里的水并无毒,否则所有人都得中毒了。”狄公听罢点了点头,又对陶甘说:“你看这七巧板,桌上只有6块,一块在蓝大魁手中捏着,是不是可认为蓝大魁在中毒后,仓促拼了这图,而这图又与凶手有关。”陶甘连连称是。狄公轉而问乔泰、马荣查寻今日前来洗澡的人的情况。乔、马二人告之,有一穿黑衣的后生嫌疑最大。狄公传来与这黑衣后生一同进浴堂的3个人询问。那几个人都说不认识,只是说这人在门口转过几天,个子矮小纤弱,一顶黑皮帽压得很低,前额露出一绺卷发,可眼光凶狠。
  第二天,狄公通过查问,了解到蓝大魁徒弟中并无身材矮小纤弱、头发卷曲的人。他忽然想到,那“黑衣后生”可能是女子扮的。乔泰说蓝大魁从不近女色。陶甘认为,这倒是容易与女子结仇的原因。狄公也认为,如果是女的,必与蓝有些瓜葛。随后还告诉他们,他昨夜已看出那七巧板的图像是只猫,不一会儿,济生堂郭掌柜来报告说,蓝大魁中的毒很一般,难以推断出什么线索。随后,狄公讲起,前一晚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小女孩,因为要看“猫”而被母亲毒打之事。这时狄公才知道,小女孩的父亲陆明,刚死不到半年,母亲陈宝珍,是个凶狠刁泼女子。狄公问陆明是如何死的,郭掌柜说死得蹊跷,没验尸就匆匆埋了。狄公决定提审陈宝珍。
  公堂上的陈宝珍不甘示弱、破口大骂,狄公只好命衙役押下去,稍后再审。
  退堂后,马荣向狄公报告了一些新的线索。从蓝大魁的徒弟那里听说,师傅和一名叫“猫”的女子关系密切。狄公猛吃一惊,他想起陈宝珍女儿讲的那只“猫”,莫非是同一只!他让马荣立即去访问陈氏邻居。不一会儿,马荣回禀,陈宝珍旧邻居都说陈未出嫁时,绰号就叫“猫”。狄公听了,恍然大悟。
  刁妇终伏法
  晚上,两名衙役在陈宝珍家搜到一套黑衣裤。
  次日升堂,狄公劈头便问陈宝珍:“你可有个绰号叫作猫?”陈一愣,道:“因小妇一对眼睛厉害,故从小邻里多唤我作猫。”接着狄公又追问黑衣裤之事。陈不慌不忙地说:“那套衣服是亡夫远房亲戚来时遗忘的。”狄公再传浴堂中那3个人当堂对质。3人看了连连摇头:“老爷,那日是个小官人,不是女人。”见此,陈宝珍又骂开了。狄公强抑住怒火又传蓝大魁的徒弟梅成上堂对质,讲出他那天看见师傅会一女人,且唤其“猫”的事。狄公待梅成讲完,使命人拿出七巧板,拼出那猫形。于是他指着陆陈氏说:“蓝大魁临死前还用这七巧板向人提示,杀害他的人就是你。”但陈宝珍仍不承认。退堂后,狄公决定开棺验尸,查出陈夫陆明被害的真相。
  次日午后,北门外围了许多百姓。不一会儿,衙役们已将一口黑漆木棺起出。陈宝珍一见棺木,脸色煞白,扑到地上便嚎。狄公不理会她,一声吼“开棺”,尸体被抬了出来。郭掌柜细心观察了尸体和棺材四周,未发现异样。这时,狄公见死者的鼻梁有些肿胀,便命郭掌柜用银镊掰开鼻孔检查。郭掌柜将银镊伸进死者的鼻孔轻轻碰了两下,再慢慢抽出,果然有一支致命的长铁钉。狄公从郭掌柜手中接过那长约三寸的铁钉,高声说道:“这便是陆陈氏谋杀亲夫的证据!陆陈氏,你还有什么话说?”陈宝珍抬起头,沮丧地回道:“我招。”回堂后,她接着供认道:“小妇人自小爱强,不甘人后,偏偏嫁了个陆明是个窝囊废,夫妻间也并无恩爱。一天,他回家后抱怨皮靴脱了掌,逼我马上修补,又催我好酒好菜服侍。我心中一肚子气,便在酒食里拌了蒙汗药与他吃。他吃后便倒下了。趁此机会,我用一枚铁钉钉进他鼻孔,然后擦干血迹,胡乱请了个江湖郎中做证人,谎称心病猝发而死。
  “后来,有一天,我到乡间去,路上跌了一跤,骨头脱臼,撕裂般疼痛。冰天雪地我爬不起来,正巧这时一个男人走来,他就是蓝大魁。他扶起我,几下推拿,骨头复了位,又替我按摩、抹药。我感动极了,见他体格健壮,相貌轩昂,便爱上了他,他也烈火似的爱着我。可不久,他就后悔了,想要摆脱我。我不甘心,威胁他说,真要丢掉我,我便要杀死他。他当然不信,我不过是一个弱女子。他仍不理我,我只得动手了。一切如老爷所言,我扮成一个后生溜进甘泉池浴堂,在他茶盅里下了毒……”
  不久后,陈宝珍在城门斩首示众。
其他文献
清朝的紫禁城,每天晚上八点,西一长街会有更声响起,这更声是告诉宫里的太监,没事的都赶紧撤了,慈禧准备睡觉了,宫门要上锁了。如果你慢了一步,没出去,那就很难办了,因为宫门上锁后,钥匙就成了未来几个小时内全皇宫最重要的物品,由太监总管李莲英保存。如果你出去晚了,就要去请示他,写一篇文章说明为什么慢了一步,记录在档……要是哪个太监慢了一次,以后就没法混了,所以这一条慢慢就成了宫廷禁令。  这时,前一天晚
期刊
乾隆皇帝弘历第一次南巡时未带后宫,在南京歇马时也是勤于政事、倾听民声、办理诉讼,果断惩处了江南一批贪官污吏,其中就包括松江知府。江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纷纷涌入南京献上贡奉,乾隆很是感动,当他品尝了松江厨师陈知味奉的四鳃鲈鱼时,不禁大加赞赏,封四鳃鲈鱼为“江南第一名鱼”,封陈知味为御厨,带回宫中侍奉。  乾隆回宫后,调年近四旬的清官蔡长云出任松江知府。蔡长云刚到任就遭遇天灾,数月阴雨连绵,天寒如冬,
期刊
诗圣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有1400多首。据说,杜甫并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他的诗中和酒有关的占21%,比李白还多。但是这么伟大的诗人,40岁之前的诗没有几首。杜甫活到58岁就去世了,如果他20岁开始写诗,40岁到58岁,只有18年,至于前20年,那个更年轻的,更爱喝酒的,也更洒脱的杜甫,我们几乎无从得知。  李白也好不到哪里去。唐人记载说,李白的《大鹏赋》和《鸿猷文》特别伟大,今天,《大鹏赋》幸运地流传了
期刊
一座手工作坊的逆袭  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它在清代被详细描述,是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一位叫做张诚的法国传教士写道:“它(养心殿)包括当中的正殿和两翼的配殿。正殿朝南,有一大厅和两大间耳房,一边一间。正厅前留有约十五宽的走廊,仅有粗大木柱承顶,木工精细,雕梁画栋……”后面张诚笔锋一转,“我们进入左手一间,看见里面满是画匠、雕刻匠、油漆匠”。最后张诚描述道:“一部分屋宇是供工匠们使用的,
期刊
嗜酒的人们还未喝海半仙的酒之前,光是闻一闻他酿的酒,差不多就醉眼迷离了。海半仙酿酒坊在诸暨同山镇最偏僻的冷巷,四里八乡无须问道于野,只须闻着酒香寻踪而至。  酿酒多半世家出身,没有三代以上的家族酿酒史,谁也不敢放言能酿酒。海半仙的老爹不酿酒,爷爷不酿酒,上溯五代差不多滴酒不沾。到了海半仙这里,他生下吃的开口奶是筷头滴下的一滴酒,第二口才是母亲的初乳。酒的血液自此随初乳浸入他的血液,一生与醇醪为伍。
期刊
慈禧有个亲弟弟,叫桂祥,常把慈禧的恩赐拿去当铺,换成了真金白银,接着就去抽大烟。慈禧知道后十分气愤,于是想整整这位亲弟弟。  有一年的端午,慈禧叫来几个太监,让他们送几个小枣粽子到桂公府。按往常的惯例,派人送东西到桂公府,哪怕再贵重,也不过是两个人,可这回慈禧派了四个太监,这情景一路上惹人侧目。桂祥一听是四人的排场,兴奋得无法言喻,赶紧在门口迎候。哪料到送来的不过是几个小粽子,桂祥顿时傻了眼。要知
期刊
明朝的嘉靖皇帝不爱鹰犬猛禽,独爱漂亮猫咪。因为中国有句古语,“猫有九条命”,有长寿之象征寓意,这一点正迎合了嘉靖皇帝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因此对猫特别喜欢。  为了拍皇帝的马屁,一些擅于阿谀奉承的谄媚官吏便从民间苦寻了纯种颜值高的猫咪献给嘉靖皇帝,最終,有两只猫在众猫中脱颖而出。  其中一只猫毛色淡青,微微卷曲,但一双眉毛却洁白胜雪,所以被明世宗赐名为“雪眉”。  另一只猫眼睛睁开时圆圆的,不怒自
期刊
袁世凯最为落魄的时候,曾得一妓女沈氏相助。  沈氏略有才学,个人故事曲折,不知何故沦落红尘。她深知袁世凯非池中之物,用情颇专。待到袁世凯要去朝鲜时,此女再三缠绵,不予放行,并索求袁世凯一句话。  袁答:你等我。  一晃多年过去,袁世凯被李鸿章从朝鲜调回,进京第一件事便是寻觅沈氏。得到的答案是,袁世凯离开妓院的当天,此女便将自己赎出,在京郊购一农家小院,静等袁世凯回来。  袁世凱找到沈氏的院子,看到
期刊
读史发现,身为九五至尊的清朝皇帝在吃饭时,规矩也是蛮多的,其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必须撤下去。而且,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即便再想吃也不行。为什么清代皇室会定下这样的家法?原来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哪怕是家人。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有人下毒,更主要的是怕让太监或者大臣们知道,因为有人会因此邀宠
期刊
公元前205年,因司马卯背楚降汉,楚王项羽迁怒于都尉陈平,流露出杀戮之意。陈平每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决定弃项羽而投刘邦。  这天下午,趁着军营开晚饭的时机,陈平背上包裹偷偷溜出軍营,一路策马扬鞭逃到黄河边上。陈平想,过了黄河,就是刘邦的地盘,我也就安全了。看岸边停着一艘小船,陈平也没细问,急匆匆登上小船,招呼船夫赶快开船。等船驶到了河中心,他忽然感到船慢下来,抬头一看,只见船夫漫不经心地摇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