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人两次按下的红手印

来源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t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写在昨天
  
  正值党的十七大在京召开之际,记者来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这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村子。在这里,曾经谱写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个音符。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严宏昌说,每年来小岗村参观旅游的有5万人。县委宣传部同志介绍说:县里每年要接待前来采访的记者1000多人次,不少记者都要去小岗村看看。
  小岗村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它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当年这个生活靠救济、吃粮靠返销、全村20户人家,家家讨过饭的穷到梢的小村子。1978年,大旱之年,为了活下去,11月24日,一个寒风凛凛的夜晚,除了两户单身汉外出讨饭不在村里,其余18户的户主都聚到村西头的一间破茅草屋,在鬼火般的油灯下,召开了一次长达三小时的“绝密会议”。全村人决定冒着遭批判蹲大牢的风险,把集体耕地分到各家各户,并写下一纸字据,由队长严俊昌、副队长严宏昌带头,18个户主签了字,按下了红手印。并约定,此事瞒上不瞒下,谁也不许对外传。一旦出了事,队干部若为此获罪坐牢,社员们要把队干部的小孩抚养到18岁。
  这本是小岗村村民为了度荒年,填肚皮,万般无奈的举措。当初,他们也并没有走进历史,更没有书写历史的意识,却不曾想这一举措日后居然成为结束“一大二公”旧管理体制的符号,成为农村改革波澜的源头。
  当年那张按着18个红手印的字据已被世人皆知,作为一级文物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然而,这次到小岗村采访,在村书记严宏昌家里谈话时,意外地得知,事隔20多年后,小岗村人又一次在一份文书上由全村各家各户的户主按下了红手印。
  这是小岗村人第二次按在纸上的红手印。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小岗村人历经20年由盲目满足到苦恼徘徊后,直到现在重振精神,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加快小岗的发展速度时,又一次按下的庄严手印。
  听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和支部书记严宏昌介绍小岗村20年的徘徊和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不由引发笔者深深的思考。
  
  一度徘徊
  
  小岗村人当年将全村集体耕地分到各家各户后,一改往日“队长哨子磨破嘴,催人上工跑断腿,喊了半天人半数,到了地头鬼混鬼”的景象。一家一户,起早贪黑忙在分到自家的田里,悄无声息地闷头干活。没有牛耕田,用铁锹挖;没有生产费用,找亲友借贷;缺粮断顿的人家以野菜充饥;有的人家干脆打发孩子到外村讨饭,讨回饭来给留家干活的大人填肚子。
  日日起早,天天贪黑。1979年秋,小岗村粮食总产13.2万斤,相当于全村1966年到1970年五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总产3.52万斤,相当于过去二十年产量的总和。这一年,这个23年来没向国家交过一粒粮食,年年靠国家供给、救济的村子,一下子向国家出售三万斤公粮,2.5万斤油料,第一次留足了集体储备粮,第一次留足了生产公积金,同时也兑现了当初分田时的集体承诺: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才是自己的。
  当年,小岗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22元暴升到400元。
  400元,这在当年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小岗村人经济上大翻身,一下子暴富。但小岗村人真正暴富的并非仅仅是经济。当这种后来被称为大包干的生产和分配体制得到中央认可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岗村,一下子名扬天下。于是,考察的、参观的、访问的、学习取经的,不远百里千里涌向这个交通不畅的偏僻小村。陆陆续续进村的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各级官员、各地群众。
  小岗村头上戴上了耀眼的光环。过高、过重的荣誉一时间让朴实的小岗农民难以承载这种沉重。
  小岗村充满喜悦,祖祖辈辈渴望温饱的愿望也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期间,农村改革的大潮已波及全国农村,一批批原本贫困落后的村子,生产积极性获得极大释放后,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一批又一批村子走出贫困,成为兴旺发达的富裕村、名牌村。然而,由于满足,小岗村的脚步却一度放慢,光环与荣耀也一度成为包袱,造成小岗村的徘徊。
  这一徘徊就是二十年。直到2003年,小岗村的人均收入仅仅只有2000元。
  “二十年发展缓慢,原因在哪里。”记者问到。
  对于全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这确实是个容易让人觉得敏感甚至缄口的问题。
  省财政厅下派干部、现任小岗村第一书记的沈浩思考片刻后谈到:小岗村人这二十年并未停止左突右冲,但老一辈村民都是传统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眼光过多的盯在传统农业上,没能形成优势产业。期间,也有一些企业慕名来小岗落户,但村里人自恃是名村,没能为人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外来企业走了。小岗人也试图自己办企业,办了几个作坊式的小企业,由于市场意识不到位,垮了。加之在荣誉面前搅入宗亲情结的纠葛,你说东,他偏说西,民心一度涣散。严宏昌回忆起2002年他辞去村主任职务时的情景,深有感触的说:“当时,凡事没有裁判,工作太难干了。”
  小岗村的车轮转动缓慢,不只是村民急,省里、市里、县里乃至社会多方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尽管外来援助的资金断断续续注入村里有千余万元,尽管县、镇几次派干部介入村领导班子,终因小岗村的内因没有启动,村民每天出入村口那座辉煌的村牌楼,却没能跟上全国农村改革的快速步伐。
  “大包干只能解决温饱。思想不解放,不以改革开放求发展,就不可能富裕起来。“这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进村几年以后最深刻的感受。
  
  重写小岗人
  
  “我们小岗村这几年开始发展了。”村支书严宏昌介绍说:沈浩书记来了以后,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去南街村、耿庄村、华西村学习人家的经验。回来后,大会小会,白天开,晚上开,和人家对比找差距。都是有影响有名气的村,可人家靠发展致富出的名,咱小岗出名也只是靠当年带头搞了大包干。落后了。这几年,尤其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岗村找到新的亮点,现正按照市里提出的三步走规划在发展。
  “哪三步走?”记者问。
  “第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改变过去一麦一稻的传统种植。引进藤仁牌优质葡萄,全村种植500亩,劳动力人均一亩,每亩收益3000元。引进大学生和村民一起种双孢菇食用菌,全村建了186个蘑菇棚。每个大棚450平方米,每平米每季能收30斤蘑菇,市场也很好。”沈浩如数家珍般侃侃而谈:“第二步,发展旅游业。小岗村建了大包干纪念馆,是个红色旅游景点,融入全县的旅游景区,每年靠旅游业可收入100万元。第三步,把‘小岗村’这个知名品牌转化为发展的资本,吸引外来资金办工业、办商贸。现在已经办起了加工当地小麦的小岗面业,企业潜力很大。村里辟出一大片土地办工业,已经建起厂房1400平米,引进了彩钢厂,集体每年收入8万元,20多位村民进厂务工。像这样的厂房我们要建10个,租给外来企业办厂,那样,村集体年收入就大了。小岗村周围没有象样的农贸市场,现在村里建了。这个农贸市场有400个摊位,60套门面房,外租出去一年也能收入10多万元。另外,明年要兴建有相当规模的农家乐、生态园,既招揽人气搞创收,也美化了村容村貌。”
  午饭后,沈浩开着他从省城带来的私家车,带记者满村转了转。
  沿着村里笔直的水泥大道,穿过村牌楼,路南是新建的村办小学,整洁漂亮。路北,按照村里规划,80套村民新居正在施工建设。村东头,路南路北都是套着黑色网罩高大的食用菌棚。走近大棚,遇见省农大毕业的一位女大学生,她是承包眼前几个大棚的责任人,他告诉记者又一茬菇子已经出土了,明天上海农贸市场的一位总经理要来村里签约订购蘑菇。再往村东是一大片剪裁整齐的小柏树圈围起来的空地,空地里一丛丛鲜花和排水沟渠排列有序。沈浩告诉记者:这是村里规划建设的公墓,准备把各家的祖坟统一迁进来,腾出土地发展经济。
  驱车来到村南村北。400多摊位的农贸市场也已竣工。新建的彩钢厂已经开工,高大的厂房里天车吊着钢材正在卸货。沈浩指着彩钢厂路对面一大片荒地说,“这一片地明年动工,建养鱼塘、生态园、农家乐,接待四面八方来参观休闲的客人。”在我们驱车行走的路上,远近可见一片片葡萄园,那是一家一户承租的藤仁牌葡萄,由于品种好,今年葡萄一上市全部卖光。
  “靠地里种植收入、家庭养殖收入、劳动力进厂务工收入、全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000元已经上升到5000元。过去小岗村人想的是种好田,吃饱肚,现在想的是发展,是挣钱,我们的目标是人均收入1万元。一两年后,等工业、商贸全部发展起来,这个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说这段话时,沈浩显得很轻松。看得出来,他是胸有成竹的。然而,在严宏昌家做客时才了解到,这位从省城下派的第一书记,伴随着小岗村几年来的发展,他的路走得并不轻松。严宏昌和支委张秀华分别介绍说:沈浩才来时,村里人信不过。有的说,城里人受不了乡下的苦,挂个名份,待不了几天就得跑。有的说,他是借着小岗村的名气来镀金的,镀完金就走。可沈书记住下来了,一住就是几年。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大年三十还泡在村里,今年中秋也没回合肥,是和咱小岗村人一起吃的团圆饭。平时,他办公探亲用的是自己的车,不给村里人添麻烦。单身一人,办公住宿只用一间房,那条件和他在城里的条件是不能比的,上个厕所都要跑到楼下院子外,不容易啊!2005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省城调令下来,要调沈浩回机关,于是,发生了小岗村人又一次集体按下红手印的故事。
  小岗村人得知沈浩要调离的消息后,背着沈浩跑到县里找县长,要求留下这位已经完全融入小岗村的第一书记。县长说,人家是省里干部,县里没权留。村里人又找到省财政厅,厅里说,下派干部归省组织部管,厅里做不了主。无奈,全村每家每户的户主只好联名写信按手印,交到省长手里,终于留下了这位领军人。真的把人留下了,小岗村人心中反而不安了:人家家中丢着80多岁的老母亲,丢着妻子和正在上学的女儿,作为一家之主,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人家不能尽孝尽责,实在对不起人家。于是,支委们又代表全村找到沈浩,去向他表示歉意。
  沈浩留下了,这一留至少又要三年。但他很平静。“其实我已经习惯了。再留几年,一定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新契机,发展小岗村。”
  小岗村人把沈浩留下后,他们认可的已不仅仅是这位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领军人,更认可的是这几年来,正在实施和将要实施的小岗村的发展规划。
  小岗村,曾因一度徘徊,虽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今天,这个全国文明村,正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时机,奋起直追。
  完成小岗村的采访,记者在想,当初小岗人秘密搞起大包干,已被证明是一笔历史的财富,而二十年的徘徊,以及再度奋起,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不也是一种可供人们思考和借鉴的社会财富吗?
  小岗村,祝你大跨度地前进。
  
其他文献
【摘 要】光伏玻璃的生产,离不开产品的防霉和隔离。如何在保证产品包装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玻璃间隔防霉粉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正是现在光伏玻璃生产企业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光伏玻璃;间隔防霉粉;划伤  光伏玻璃的生产,离不开产品的防霉和隔离,常用的防霉隔离方式是防霉纸和防霉粉。防霉纸隔离效果好,但成本高、使用不方便;利用防霉粉进行防霉和隔离,其成本约为防霉纸的1/8,使用方便,是目前我们公司主要的
期刊
近日,福建永定县虎岗乡领导喜滋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灌洋片区的3600多亩芙蓉李,喜获大丰收,产量达200多万公斤,创产值约72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群众可望人均增收1000元。眼下,虽然整个水果市场销售疲软,但是灌洋芙蓉李却出现了旺销势头,原因在哪里?   虎岗乡灌洋片区位于永定西北部,属于山区,交通闭塞。其中龙溪、汉洋两个村,共1100户4300人。除了种地之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为改善农
期刊
边西村这些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座现代化村庄初具规模。  作为村整体规划的第一步,去年,村里投资50万元建起了全新的自动抽水公共厕所,这在周遍村子中是少有的。厕所干净整洁,卫生方便,成为边西村的一个亮点。今年五月份,村里又投资修建了一条10米宽,并带有两排路灯和绿化带的环村公路,解决了长期困扰边西村的公路长短不齐、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问题,为加快边西村现代农业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程实现的步伐打
期刊
“干部、干部,就要为群众干事,为群众服务”。自2002年上任以来,她一直把这句话当作“治村”的准则,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她和村两委把一个4000多人的村子改造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市、区、镇领导对她的业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农民亲切地称她是“人民的好支书”。她就是广西全州县绍水镇霖源村党总支部书记赵丽萍。    欲富口袋先富脑袋    霖源村是一个大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92人,下辖5个支
期刊
有人说他有点傻,放着自己的财不发,却当起了比“芝麻官”还小的“村官”。让村民感到惊奇的是,他把一个1500多人的村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个“村官”就是桃江县修山镇三官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枝南。在他的带领下,三官桥村由穷变富,从治安混乱村变成了和谐村。  七月,记者来到桃花江畔的三官桥村,采访了被村民誉为“百姓心中的好村官”刘枝南。    不当老板当“村官”    三官桥村是地处桃江、汉寿、益阳三县交界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新建管分离体制下,管道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的分摊问题,设计了三套建设单位管理费的分摊方案,分别是代建分摊法、预算分摊法和分类分摊法。  【关键词】建设单位;管理费;代建制  引言  201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制定《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新建管道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相对于EPC总承包模式的老建管分离体制,我们称2011版项目管理办法为新建管分离体制
期刊
“当‘村官’就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村官’就要情为民所系;当‘村官’就要利为民所谋,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辽宁省大石桥市旗口镇旗口村新任村委会主任孙志余竞选村长时立下的宏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两年来孙志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兑现着自己的诺言,被群众誉为是“咱们百姓心里的好‘村官’”。  旗口村全村530户,共有水田5477亩,素有“辽南粮仓”美称。旗口村又是旗口镇政府所在地
期刊
编者按:为响应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宣传、表彰沂蒙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实践中做出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农村干部,激励他们努力实践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目标,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中奋力拼搏、建功立业,《村官》杂志编辑部特联合临沂市相关部门、临沂电视台、临沂日报共同举办“和谐临沂、魅力村官”评选活动。本刊将从本期起陆续刊登候选人物事迹。    初秋时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加油站的建设与经营也迎来了新的春天,越来越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随之而来的加油站安全管理问题也逐渐成为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推动工、农业生产力,促进交通运输业持续进步以及提升加油站安全生产以获取高效经济利益的转型能力的关键。本文就以加油站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主,浅析与其应对的可行性措施,以形成预防为主、安全经营的
期刊
按难易赋分 按实绩定分 按分值兑奖    “现在有什么事一个电话,镇干部就会迅速赶到现场,办事效率高了,态度也热情多了。”浏阳市枨冲镇青山村村民李春生谈起该镇的“镇官”考核,脸上绽开了笑容。在浏阳市委组织部支持下,今年4月起,枨冲镇开始了乡镇干部岗位管理考核的探索之旅。41项工作按难易度、工作量分类赋分,并根据工作成效加减分;每分1000元,干部得分越高年终奖金就越多。这套全新科学的考核模式,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