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应只是学术象牙塔, 而应成为科技研发中心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尽管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在重庆还处于推进阶段,但类似的理念在国内外一些城市早已开始推行。不妨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先行一步的高校,在以高校为中心的创新生态圈建设过程中,如何将知识、人才、产业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互促互进,结出智慧果实的。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从几个点、一条街发展为一个圈
  ——始终坚持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大学属性、科技属性,坚持推动创新创业与城区共发展
  同济大学的土木、建筑等学科享誉国内外。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部分同济教师通过挂靠校办企业,在校园里创办了大大小小的公司,大学周边也开始零星出现一些教师的工作室。
  后来,杨浦区以“服务科教就是服务杨浦,发展科教就是发展杨浦”为理念,在赤峰路组建了上海沪东科技经济园区,环同济周边的工作室逐渐被正式公司取代,形成了从设计到工程监理,再到模型制作、效果图制作、图文输出等相应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集群,建筑设计一条街逐渐成形。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正是从这里起步,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几个点、一条街,发展成了一个圈,逐步形成了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工程咨询、环保科技、工程设计软件等为核心的知识型服务业集聚群。
  在“环同济”的发展历程中,有一条经验十分宝贵,那就是紧密依托校地合作,始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比如,在2007年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前后,学校就以学科链对接区域产业链,进行校区布局调整,将“装备制造学科群”迁至嘉定校区(国际汽车城),重点孵化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等高新企业。“装备制造学科群”搬迁后,四平路校区便开始集中力量发展“城市建设与防灾学科群”。
  正是因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坚持依托学科、联动城区,才让高校的知识溢出助推区域转型升级,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设计产业集聚区。
  而作为“环同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它始终对接学校创新创业需求,将园区企业与大学学科紧密结合,培育大学教师创立的学科性公司,支持大学生创业。
  在大学科技园2000余家注册企业中,由同济大学师生创立的企业数达1100余家,参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有600余家。这个数字,也从另一个维度印证了大学科技园给大学带来的“获得感”。
  另一方面,随着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而形成的强大产业资源和人才集聚,也开始多方面反哺、促进同济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西安碑林区:建设没有围墙的环大学创新产业带
  ——将创新产业带建设作为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
  作为国内高等教育重地,西安也早已借助丰富的科教资源,启动了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
  2013年1月,碑林区与西安市科技局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所驻区高校共同启动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按照“市区共建、校(院)地合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原则,通过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和机制模式创新,成功建设了一座没有围墙的智力密集型园区。
  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包括“企业孵化、技术转移、投融资服务、展示交易、公共服务”五大平台,按照“三区一轴多园”的空间构架建立,以“大学科技园 专业园区 众创空间”发展新模式,推进产城融合,形成“空间 平台 服务”的立体“双创”生态圈,成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创业孵化系统,提供企业融合处事平台,敦促资金链、创新链、工业链的配套耦合,为创新创业提供代价链支撑和处事平台支撑,引进知名创新型载体,形成一整套可复制的创新孵化系统。
  不仅如此,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还以创新统筹科技资源机制模式,营造“24小时创新创业生态圈”,引来众多“金凤凰”:腾讯众创空间带着五大核心能力筑起“互联网 未来”的生活体验馆和实验室;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体感应用、全息技术等技术支持、培训和服务;陕西省青年创业联盟搭建公益平台满足青年创客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
  如今,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已是碑林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它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吸引着一大批独具特色、规模各异的众创空间、专业园区以及合作伙伴和服务商,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涌现了一批耀眼的“双创之星”,孵化了一大批优秀企业,诞生了众多引领前沿的技术成果。
  旧金山湾区:最具影响力的双创基地
  ——高校不应该只是学术象牙塔,而应成为科技研发中心,不仅要与企业合作研发,还要鼓励师生投身创业
  作为典型的知识驱动型湾区,旧金山湾区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高等院校,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旧金山分校、旧金山大学等。尤其是斯坦福大学通过制订产业联盟计划,鼓励科研人员校外创业以加速科研成果商业化,在硅谷的兴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依托湾区内相对集中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以人才为纽带,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开展紧密的合作,旧金山湾区的原始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湾区内的各大高校设有一批重点实验室,包括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不仅推动了湾区高校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创新,促进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还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
  此外,旧金山湾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尽管硅谷是靠市場起家和发展的,但其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一方面,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坚持严格的反垄断监督与执法。当然,政府还从资金上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各类研究,并提供部分订单和委托开展一些项目研究。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会给予优惠的投资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来到这里。
  在不断探索前进中,旧金山湾区已形成了“高校—企业—风险投资—政府”的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以硅谷为核心的旧金山湾区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了由政府部门、高校教师及学生、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各类中间机构、非正式社区组织等创新要素构成的创新核心网络层。
  这样的创新生态体系对世界范围内富有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的个人都是开放的。宽松的经营环境、独有的融资渠道、充足的人才与科技资源以及无所畏惧的创新精神,共同造就了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基地。
  (综合摘编自《文汇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
其他文献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近期对外宣布,已通过微型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开发了一种超轻型新材料,该种材料承重量可达到自身重量的16万倍,在重量和密度相当的情况下,刚度是气凝胶材料的1万倍。  研究人员通过在聚合物、金属、陶瓷等材料上涂覆薄膜涂层(聚合物、金属、陶瓷),芯模通过加热方法去除,留下中空管状结构,通过重复上述工艺过程制造管状结构,从而形成超轻
1、  我從没住过有独立客厅的房子,我们家所谓的客厅是一个集客厅卧室餐厅于一体的房间。这意味着我们家没有一个“公共空间”,客厅是妈妈的房间,我住在一间没有直接光源的小房间。  吃饭往往是我感觉最局促的时刻。  爸爸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离开了我们,所以之后我在家吃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妈妈两个人蜷在“客厅”的一张茶几上度过的。四面白墙,茶几与一个单人沙发和一个衣橱一起摆放在“客厅”的一边,另一边是妈
据说在元末明初吴姓祖先就来到这片山坳地定居。此后,他们辛勤劳作,自给自足,人丁逐年兴旺很快就发展到了1300户,至今当地人还称它为“千三侗寨”。    人在现实里,史在歌谣中    在山坡上看见地扪侗寨时,着实让我吃惊不小。且不说它是不是世外桃源,最起码在不通公路的年代里,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绝世之地。黑压压的干栏式木楼一片连成一片,一条清溪舒缓地弯个U形大弯从村中穿过,依稀可见廊桥和鼓楼点缀在其间。
“盘马弯弓子弹上膛,我们是一群凶猛的血狼……”听着“血狼”特战旅官兵洪亮的歌声,记者不禁也跟着旋律哼唱起来。“血狼”,为什么要叫这样的名字?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进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寻找特战尖兵的故事。  深夜孤狼  “这任务怎么完成?进了这个山,算是掉进死胡同了!”从冬季演练开始的那一刻,“蓝军”就已经接到命令,加大巡逻力度,严守所有关卡。这次“红军”演练的唯一任务就是经过地图上给定的目标点
好的办学主张应该有怎样的内涵特质?如何提炼出既科学又有学校个性的办学主张?  经过问卷调查、认真学习、班子研讨、教师讨论等环节,郑州龙门实验学校初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主张,即践行“兴发教育”,办一所有生命力的学校。学校之所以提出“兴发教育”的辦学主张,是基于这样的思考——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兴云雨、发生机、乘时变、化万端”。可以说,龙既是中华民族肇兴和发祥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文明
“火中取栗”这个典故最早见于《伊索寓言》,后来法国诗人拉·封登把它改写成《猴子与猫》。寓言说:狡猾的猴子哄骗头脑简单的猫替它从炉火中取栗子,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的栗子,都被猴子吃光了。猫不但没吃着栗子,还烧伤了爪子。后人就用“火中取栗”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卖力,自己吃了苦头,却得不到一点好处。例如郭沫若《郑成功》:“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吗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一、中国走自己的路  历史终结论其实是站不住的,因为人类文明始终要进步的,中国要走自己的路,不能受别人干扰。你不能说美国那一套就是完全正确、完美无缺的。如果这样,你就是守旧者,因为时代是在变的。  最早的时候,西方的一些旅行家到中国以后,就说中国体制特别好,老百姓可以通过科举做官,在西方都要讲血统,读书不能改变你的身份。所以清朝这种体制完美无缺,我们英国应该学中国这种体制。但英国真正的实干派不相信
摘要:经典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几处翻译历来有争议。如果从人物精神入手来翻译这几处文字,这些争议将不再存在。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列传》;争议;文字;翻译  经典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几处翻译历来有争议,近来笔者重教这篇文章,发现从人物的精神入手来翻译这几处文字,这些争议将不再存在。今不揣浅陋,把自己的一点浅见写成小文,见教于方家。  第一处,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是什么样的城市,冠之“仁爱”?是什么样的水土,誉为“最美”?2013年8月,我从北京启程,前往浙江省衢州市实地探访。去之前,我构思的是如何做好采访;到达后,我明了只需用心感受,因为,一切都在那里,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古道热肠的心……  “兰花热线”:累哑了嗓子温暖了心  衢州市“兰花热线”创建于2010年3月,当时还只是一个个人名义的调解服务手机热线,目前,已在全社区推广,扩大成了一个以党员义工为
6月5日,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发表了一篇惊人的文章:《中美即将进入百年冲突》(The looming 100-year US-China conflict),透露因为“美国的经济、外交和安全政策统统开始把与中国全面敌对竞争作为核心原则”,“目标是确保美国的主宰地位”。  沃尔夫说,这是美国的“新思潮”,“将中美关系限定在零和冲突的框架里”,把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