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他们在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爱的鼓励和帮助。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03-03
  [作者简介]张霞(1987—),女,广东茂名人,本科,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五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家门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了农村家里,他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少之甚少。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我所带班级共有学生61人,其中留守儿童有13人,占21%。其中2人成绩优秀,4人成绩中等,7人成绩较差。他们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暴躁易怒,不大关心班集体。有个别同学特别调皮捣蛋,无心向学,不服管教。我认为他们的这些表现都是缺少关爱,缺少正确引导造成的。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特殊性,用爱去感化他们,用爱去引导他们。
  一、家校联系,真诚沟通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关爱和沟通,所以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他们总是自己一个人扛着,默默承受。为此,教师要多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在家表现以及心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要引起家长们对孩子心理变化的重视。
  班里的小雯同学在父母离异后跟随妈妈生活。妈妈为了生计到深圳打工,她平时跟外公一起生活。她是一个听话、安静、内敛的孩子。有一次,我去巡班,当时数学老师在教大家怎样使用圆规,我发现,小雯的手上没有圆规,她一边看着老师示范一边看着同桌操作,眼神里充满了专注与好奇。课后,我找小雯来谈话,问她为什么没有圆规。刚开始她支支吾吾,看了看办公室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后来,我把她拉近我的身边,小声地问她,是不是忘记带圆规了。经过几番追问,她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她妈妈在外面打工很辛苦,钱也不多,为了能让家里省钱,她根本就没告诉外公上课的时候需要用圆规。面对一个如此懂事的小孩,我摸了摸她的头,说:“小雯,你的懂事让老师很感动。生活上的困难是一时的,你要认真读好书,将来有出息了,生活就会好起来,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当天,我和她妈妈通电话了解了她家的一些情况,父母离异后,小雯变得比同龄人更成熟懂事。外公视力不好,家里的家务都是小雯帮忙做的。小雯妈妈得知她为了给家里省钱而宁愿自己不买学习用具时,哭了,并决定以后多跟小孩说些生活上开心的事情,尽量不让孩子承受过多的生活压力。第二天,我把一副新圆规送给了小雯,并鼓励她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双手画出属于自己圆满幸福的明天。
  二、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生的权益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各种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通过,2006年12月29日修订)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其中,受保护权是指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容不得任何人随意践踏。教师要尊重学生,同时也要保护学生不受其他同学欺负。
  小贤是班里成绩稍差的一位留守儿童。由于他口齿不太伶俐,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有一天,他哭着到办公室找我,说坐在他前面的小润打他。我立即找到小润,问清楚事情的缘由。一个星期前,小润故意把小贤的透明胶扔进了垃圾桶,小贤就让他赔,小润不肯赔。于是,小贤就天天叫他赔,小润心里烦了,就辱骂并且动手打了小贤。经过思想教育之后,小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小贤道歉赔偿。为了防止这类欺负、侮辱同学的事情再次发生,我在班里展开了“团结、互助、尊重”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我让同学们要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要学会尊重同学,遇事互相关心,培养同学们关爱别人的意识,以增强班级凝聚力。
  留守儿童长期跟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爱与呵护,心里存在一些消极的情绪,若再受到外界的歧视,势力会引起他们对社会的不满,从而不利于身心发展。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纾解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能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
  三、宽容理解,爱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是爱之深,责之切。很多教师都以为对学生狠狠地批评教一顿,然后再让其醍醐灌顶,就是尽责,就是教育,就是师爱。但是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教师要顾及部分学生行为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的心理特点,一味地责罚,只是“治标不治本”。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只有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下,才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教育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霖是跟妈妈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他平时脾气比较暴躁,容易冲动,但又爱面子。一天课间,李明告诉我他放在书包里的10元钱不见了,他上午带过来的时候,只有同桌小霖看见过他的钱。我把小霖找来,告诉他李明的钱不见了,小霖马上就急了,一副漠不关己的样子,并大声说:“他不见钱关我什么事,我没有拿过他的钱,我都不知道他有钱。”“但是,他说上午就你一个人见到过他的钱。”“我是见过他的钱,但是又没证据说明是我偷的。”小霖一开始就否认知道同桌带钱的事情,后来又在我的反问中承认知道同桌有钱。我猜想小霖在隐瞒些什么。“那你刚才又说不知道他有钱?”小霖显得有些慌张,“我忘记了,反正不是我偷的。”从他的回答中,我肯定他跟这件事有关,但是我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钱是他拿的。何况以前他是个很讲义气的男孩,从来没偷过东西。除非他自己亲口承认,否则作为一名老师,我不能随便随便冤枉任何一个学生,更不能搜身翻书包。我对他说,“老师想报警让警察来解决,你觉得呢?”小霖不出声了,脸憋得通红,额头直冒汗,手指不由地拨弄着。我接着说:“你家有被小偷偷过吗?”“ 有。”“那你是怎么想的呢?”“我恨死他们了,让警察抓他们走!”“你同桌把钱弄丢了,他心情一定不好,回家可能还要挨爸爸妈妈的批评。这是件小事就不麻烦警察了,我希望我们能帮他找回丢失的钱。你知道是谁拿的吗?又或者知道谁靠近过他的座位吗?”“我不知道。”心理攻关似乎不太顺利。“那你愿意帮他找回他的钱吗?”“我愿意帮他,但我不一定能找到。”我见他似乎有悔改之意,便鼓励他:“你果真是个讲正气的男子汉。如果你找到小偷是谁,请悄悄告诉我,老师希望你能宽容一点,能给这个同学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到处声张伤害他的自尊。”小霖有点不好意思,又仿佛放下了心理包袱,舒了一口气说:“老师,谢谢你,你真好,我会尽力而为的。”下午,李明告诉我他在笔盒夹层内找到那10元钱了,但他纳闷为什么上午找了几次都没发现。我笑笑对他说:“可能它跟你捉迷藏了吧。”我知道一定是小霖认识到错误,把钱还回去了。说也奇怪,从那以后,小霖的课堂纪律逐步好转,成绩也在慢慢地进步。
  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学生犯了错误,都会害怕后悔,希望得到理解与宽容。特别是留守儿童,教师要保护好他们脆弱的自尊,用宽容与理解这把金钥匙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门,用爱的教育给予他们引导。
  留守儿童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希望得到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以及肯定。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教师应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真真正正地健康成长起来。教师今天用爱托起的太阳,明天定会更夺目更耀眼。
  参考文献:
  [1]吕绍清.孩子在老家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的双重冲突[J].中国发展观察,2005(9).
  [2]刘屹,唐绍洪.对“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的理性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6).
  [3]苏莉.论师德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教材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服务学生的学习成为品社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如教材中有的内容已经过时,有的内容比较单薄,有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等,如何将有限的教材资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应用以下方法。  一、用教材资源  一是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改变教材呈现的顺序,为学生提供更适合其认知规律的学习资源。如教学《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我将教材第一个主题“家乡探寻”的“你们打
期刊
所谓“协作学习”,就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享有自主的权利,可以大胆发言,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思维想象。  一、合理建组,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班的人数、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化基础、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在建组前,我作了详细的摸查,然后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班级的人数(48人),确定四个人一组较为合适,每组中按好、中、差生(一二一)搭配。每组中尽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乌克兰巴甫雷什乡村中学的校长,他曾记下了下面一则真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小女孩害羞
期刊
音乐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音乐中的舞蹈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强烈地艺术感染力赋予每个孩子一种灵动地使命,幼儿在蹦蹦、跳跳、唱唱、玩玩中尽情地抒发内心多彩的世界,获得愉悦的体验和美的享受,从而培养了幼儿高尚的情感、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音乐教师,在几年的教育教学中,经过不断努力、探索、实践,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舞蹈小天使,使我园的艺术教育有声有色。现在
期刊
英语听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而对于条件差的农村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但是,是否条件差,就没有办法能提高中学生的听力能力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对于跨文化语言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当前对中考、高考英语进行改革,把听力计入总分的一个原因。然而,英语听力对于广大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来说,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因此,就针对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
期刊
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学生易产生怠惰、厌烦的心理,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背道而驰。而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利于营造轻松、自由、有趣的教学环境,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体育游戏,主要是指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培养体育技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启发智力为目的,按照
期刊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了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时期更应该强调的是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形式表达,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发展各种潜能,获得丰富
期刊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而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景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
期刊
什么是学困生?“学习困难”,也称为“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最早是由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1963年提出的。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无明显缺陷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使学习能力的获得或发展产生障碍,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从心理层面研究,学困生内在的心理有以下特点。  学困生的心理现状比我上述的要错综复杂,“执拗任性”“妄
期刊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协调发展。然而,要做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美育功能,在条件较差的乡村中小学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