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策略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而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景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景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景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景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其他文献
新课程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的活力。那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使“高效课堂”体现出“高效”的特性呢?  一、
期刊
专注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集中在某一活动上的能力,是认知、记忆、思维、想象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是脑部的网状结构及边缘系统对外界刺激的警觉程度和维持的长度。  小学生在学校里是否能专心专注地学习,从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已经受到家长、学校及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发现,近年来专注力缺失的儿童数量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专注力缺失的儿童都普遍存在,不仅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还
期刊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在职业劳动产生之后逐渐形成的,用以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集体等相互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它既是做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又是做一个好教师的规范。一个教师能否真正恪守“爱岗敬业,以身作则”的师德师风和行为准则,能否成为让人民
期刊
在教学中,教材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服务学生的学习成为品社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如教材中有的内容已经过时,有的内容比较单薄,有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等,如何将有限的教材资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应用以下方法。  一、用教材资源  一是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改变教材呈现的顺序,为学生提供更适合其认知规律的学习资源。如教学《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我将教材第一个主题“家乡探寻”的“你们打
期刊
所谓“协作学习”,就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享有自主的权利,可以大胆发言,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思维想象。  一、合理建组,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班的人数、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化基础、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在建组前,我作了详细的摸查,然后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班级的人数(48人),确定四个人一组较为合适,每组中按好、中、差生(一二一)搭配。每组中尽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乌克兰巴甫雷什乡村中学的校长,他曾记下了下面一则真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小女孩害羞
期刊
音乐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音乐中的舞蹈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强烈地艺术感染力赋予每个孩子一种灵动地使命,幼儿在蹦蹦、跳跳、唱唱、玩玩中尽情地抒发内心多彩的世界,获得愉悦的体验和美的享受,从而培养了幼儿高尚的情感、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音乐教师,在几年的教育教学中,经过不断努力、探索、实践,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舞蹈小天使,使我园的艺术教育有声有色。现在
期刊
英语听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而对于条件差的农村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但是,是否条件差,就没有办法能提高中学生的听力能力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对于跨文化语言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当前对中考、高考英语进行改革,把听力计入总分的一个原因。然而,英语听力对于广大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来说,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因此,就针对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
期刊
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学生易产生怠惰、厌烦的心理,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背道而驰。而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利于营造轻松、自由、有趣的教学环境,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体育游戏,主要是指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培养体育技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启发智力为目的,按照
期刊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了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时期更应该强调的是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形式表达,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发展各种潜能,获得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