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阶段:
让豆豆玩Ipad的初哀就是想随时随地让他看些多媒体学习资料,看电子书、动画学英语、做一些益智小游戏。刚开始,豆豆的确看了很多故事书,如《神笔马良》、《西游记》、《成语故事》等,画面优美。制作精良、声音动听,很吸引孩子。还可以用图画软件直接涂鸦,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也可以在上面弹钢琴,模拟真实;通过拼图、游戏的形式学习,寓教于乐:在听英语或故事的时候,还可以同步录音,回头可以看自己讲得如何。
菜鸟阶段:
经过一阵单纯的学习阶段,这小子很快发现了Ipad的别有洞天,原来还有那么多好玩的游戏啊,如流行的会说话的猫、洞穴人救人、切西瓜、泡泡球、空战游戏等,豆豆玩得不亦乐乎,开始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了。每次一开机就是直奔游戏,操作娴熟,远远超过豆妈。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游戏大师、电脑高手。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从以前小霸王游戏机、街机到现在的电脑、Ipad、Iphone游戏,第一接受群体都是孩子。对于新鲜事物,孩子的兴趣更大。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新兴科技产品掌握很快,豆豆也不例外,对于Ipad的学习功能兴趣不大,渐渐地,我们家的Ipad成了游戏机。
沉迷阶段:
接下来,受周围小朋友的影响,这小子的游戏视野更加开阔了。豆豆去好朋友RUBY家玩,知道了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原来这两个是全球最流行的游戏。此后,这两个小家伙交流的主要话题就是游戏(以前是围棋和英语),还找来通关攻略,两人研究起来。一见面或电话就开始交流游戏心得。之后又在小区里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极品飞车、捕鱼达人等大型游戏,回家后就吵着要安装。我应允后,发现豆豆几乎天天都玩,因此压缩了看书、下棋,学英语的时间,豆妈为此大为不满,没收了Ipad。
控制阶段:
没有了Ipad的日子,似乎也平静了几天。当豆豆一看到别的小孩在玩,又重新燃起了烈焰,吵着嚷着要玩。我看这架势,强行高压是不行的,那就改堵为疏吧,和原先的每周积分奖励贴纸挂钩起来,规定:必须一周有五天都达到八颗星以上才可以玩,如果九颗星玩两个游戏,十颗星(满分)玩三个游戏。有了这个奖励机制后,豆豆在吃饭、穿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方面确实大有进步,因为有动力了。这样豆豆每天都争取达到八颗星,当然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而我实事求是,严格执行,每天贴上考核合格的星星。对于没有五天达到八颗星的,那一周就不能玩游戏,这小子都自觉接受了。
而对于玩游戏的时间,我们也大大压缩,只能周末玩,每次十分鐘。这样算下来,一周累计最多玩三十分钟。周末能否玩游戏,取决于他平时的表现。这是原则问题,一开始执行,曾遭到小子的抗议,但他发现哭闹无效后,自然也就乖乖照做了。
对于幼儿该不该玩Ipad的讨论似乎意义不大,关键要看如何引导。从豆豆玩Ipad游戏来看,适当玩玩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不必过于迷信专家的危害言论:会影响智力、心理、身体发育等。只要不是长时间的玩,不过度沉迷,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就没啥问题。我们一直提倡,对于新生事物,不要抹杀孩子的兴趣与探索,但是家长要做好引导工作,坚决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幼儿的眼睛还在发育中,如果用眼过度,容易出现各种眼睛疾病,近视、散光、弱视等。家长对于孩子玩Ipad游戏的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制止,要疏导结合,和孩子约法三章是很有必要的。Ipad并不是专家眼中的洪水猛兽,也不是一些家长、孩子眼中的饕餮大餐,其实就和屠龙刀、倚天剑一样,关键看使用的人。
让豆豆玩Ipad的初哀就是想随时随地让他看些多媒体学习资料,看电子书、动画学英语、做一些益智小游戏。刚开始,豆豆的确看了很多故事书,如《神笔马良》、《西游记》、《成语故事》等,画面优美。制作精良、声音动听,很吸引孩子。还可以用图画软件直接涂鸦,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也可以在上面弹钢琴,模拟真实;通过拼图、游戏的形式学习,寓教于乐:在听英语或故事的时候,还可以同步录音,回头可以看自己讲得如何。
菜鸟阶段:
经过一阵单纯的学习阶段,这小子很快发现了Ipad的别有洞天,原来还有那么多好玩的游戏啊,如流行的会说话的猫、洞穴人救人、切西瓜、泡泡球、空战游戏等,豆豆玩得不亦乐乎,开始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了。每次一开机就是直奔游戏,操作娴熟,远远超过豆妈。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游戏大师、电脑高手。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从以前小霸王游戏机、街机到现在的电脑、Ipad、Iphone游戏,第一接受群体都是孩子。对于新鲜事物,孩子的兴趣更大。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新兴科技产品掌握很快,豆豆也不例外,对于Ipad的学习功能兴趣不大,渐渐地,我们家的Ipad成了游戏机。
沉迷阶段:
接下来,受周围小朋友的影响,这小子的游戏视野更加开阔了。豆豆去好朋友RUBY家玩,知道了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原来这两个是全球最流行的游戏。此后,这两个小家伙交流的主要话题就是游戏(以前是围棋和英语),还找来通关攻略,两人研究起来。一见面或电话就开始交流游戏心得。之后又在小区里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极品飞车、捕鱼达人等大型游戏,回家后就吵着要安装。我应允后,发现豆豆几乎天天都玩,因此压缩了看书、下棋,学英语的时间,豆妈为此大为不满,没收了Ipad。
控制阶段:
没有了Ipad的日子,似乎也平静了几天。当豆豆一看到别的小孩在玩,又重新燃起了烈焰,吵着嚷着要玩。我看这架势,强行高压是不行的,那就改堵为疏吧,和原先的每周积分奖励贴纸挂钩起来,规定:必须一周有五天都达到八颗星以上才可以玩,如果九颗星玩两个游戏,十颗星(满分)玩三个游戏。有了这个奖励机制后,豆豆在吃饭、穿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方面确实大有进步,因为有动力了。这样豆豆每天都争取达到八颗星,当然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而我实事求是,严格执行,每天贴上考核合格的星星。对于没有五天达到八颗星的,那一周就不能玩游戏,这小子都自觉接受了。
而对于玩游戏的时间,我们也大大压缩,只能周末玩,每次十分鐘。这样算下来,一周累计最多玩三十分钟。周末能否玩游戏,取决于他平时的表现。这是原则问题,一开始执行,曾遭到小子的抗议,但他发现哭闹无效后,自然也就乖乖照做了。
对于幼儿该不该玩Ipad的讨论似乎意义不大,关键要看如何引导。从豆豆玩Ipad游戏来看,适当玩玩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不必过于迷信专家的危害言论:会影响智力、心理、身体发育等。只要不是长时间的玩,不过度沉迷,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就没啥问题。我们一直提倡,对于新生事物,不要抹杀孩子的兴趣与探索,但是家长要做好引导工作,坚决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幼儿的眼睛还在发育中,如果用眼过度,容易出现各种眼睛疾病,近视、散光、弱视等。家长对于孩子玩Ipad游戏的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制止,要疏导结合,和孩子约法三章是很有必要的。Ipad并不是专家眼中的洪水猛兽,也不是一些家长、孩子眼中的饕餮大餐,其实就和屠龙刀、倚天剑一样,关键看使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