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Ipad,该疏还是堵?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tu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阶段:
  让豆豆玩Ipad的初哀就是想随时随地让他看些多媒体学习资料,看电子书、动画学英语、做一些益智小游戏。刚开始,豆豆的确看了很多故事书,如《神笔马良》、《西游记》、《成语故事》等,画面优美。制作精良、声音动听,很吸引孩子。还可以用图画软件直接涂鸦,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也可以在上面弹钢琴,模拟真实;通过拼图、游戏的形式学习,寓教于乐:在听英语或故事的时候,还可以同步录音,回头可以看自己讲得如何。
  菜鸟阶段:
  经过一阵单纯的学习阶段,这小子很快发现了Ipad的别有洞天,原来还有那么多好玩的游戏啊,如流行的会说话的猫、洞穴人救人、切西瓜、泡泡球、空战游戏等,豆豆玩得不亦乐乎,开始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了。每次一开机就是直奔游戏,操作娴熟,远远超过豆妈。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游戏大师、电脑高手。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从以前小霸王游戏机、街机到现在的电脑、Ipad、Iphone游戏,第一接受群体都是孩子。对于新鲜事物,孩子的兴趣更大。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新兴科技产品掌握很快,豆豆也不例外,对于Ipad的学习功能兴趣不大,渐渐地,我们家的Ipad成了游戏机。
  沉迷阶段:
  接下来,受周围小朋友的影响,这小子的游戏视野更加开阔了。豆豆去好朋友RUBY家玩,知道了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原来这两个是全球最流行的游戏。此后,这两个小家伙交流的主要话题就是游戏(以前是围棋和英语),还找来通关攻略,两人研究起来。一见面或电话就开始交流游戏心得。之后又在小区里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极品飞车、捕鱼达人等大型游戏,回家后就吵着要安装。我应允后,发现豆豆几乎天天都玩,因此压缩了看书、下棋,学英语的时间,豆妈为此大为不满,没收了Ipad。
  控制阶段:
  没有了Ipad的日子,似乎也平静了几天。当豆豆一看到别的小孩在玩,又重新燃起了烈焰,吵着嚷着要玩。我看这架势,强行高压是不行的,那就改堵为疏吧,和原先的每周积分奖励贴纸挂钩起来,规定:必须一周有五天都达到八颗星以上才可以玩,如果九颗星玩两个游戏,十颗星(满分)玩三个游戏。有了这个奖励机制后,豆豆在吃饭、穿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方面确实大有进步,因为有动力了。这样豆豆每天都争取达到八颗星,当然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而我实事求是,严格执行,每天贴上考核合格的星星。对于没有五天达到八颗星的,那一周就不能玩游戏,这小子都自觉接受了。
  而对于玩游戏的时间,我们也大大压缩,只能周末玩,每次十分鐘。这样算下来,一周累计最多玩三十分钟。周末能否玩游戏,取决于他平时的表现。这是原则问题,一开始执行,曾遭到小子的抗议,但他发现哭闹无效后,自然也就乖乖照做了。
  对于幼儿该不该玩Ipad的讨论似乎意义不大,关键要看如何引导。从豆豆玩Ipad游戏来看,适当玩玩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不必过于迷信专家的危害言论:会影响智力、心理、身体发育等。只要不是长时间的玩,不过度沉迷,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就没啥问题。我们一直提倡,对于新生事物,不要抹杀孩子的兴趣与探索,但是家长要做好引导工作,坚决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幼儿的眼睛还在发育中,如果用眼过度,容易出现各种眼睛疾病,近视、散光、弱视等。家长对于孩子玩Ipad游戏的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制止,要疏导结合,和孩子约法三章是很有必要的。Ipad并不是专家眼中的洪水猛兽,也不是一些家长、孩子眼中的饕餮大餐,其实就和屠龙刀、倚天剑一样,关键看使用的人。
其他文献
什么是教育儿童的最佳方式?我的一位学者朋友推荐这样的哲学:“任何一个行动都会产生一个后果,选择这个行动,那么必将承担其后果。”  他认为,各种年龄的儿童都想知道,父母对他们有什么期望,如果不服从,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所以,当命令被坚持下来,行动界限被规定得分明时,他们学到的东西最多。  朋友的话听起来不无道理,于是我亲身试验了一番。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5岁,正是精力无限的年龄,玩起
宝宝又在和空气说话了,“我们一起来搭积木吧!”“快吃菠菜,你不想变成大力水手啦?”在孩子25岁的时候,许多父母都因此而倍感困惑和担忧:孩子为什么总是和一个现实并不存在的“朋友”玩?他的内心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呢?    [ 做错事的替罪羊 ]  星期天,妈妈正在厨房打扫卫生,忽然听见“轰”地一声脆响。妈妈奔出厨房一看,只见洋洋一脸无辜地站在满地碎片中,那只千辛万苦从景德镇运回来的青花瓷花瓶摔了个粉碎。
一天中午放学回来,上一年级的儿子一直无精打采,不再纠缠着我亢奋地讲他在学校里的新鲜见闻。即便是我逗他,把他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在他鼻子前晃上一圈再端上桌,也不见他往日的欢呼雀跃。  饭桌上,见他一直闷闷不乐,我忍不住询问,但他无动于衷,一言不发。脾气火爆的老公见状,大声命令:“吃饭。”儿子乖乖地端起了饭碗,可仍然不动筷子不夹菜,一张小脸涨得通红,饭碗在他手中微微地抖动。我赶忙指使老公去厨房端汤,然后扶
编译/千月     我和丈夫正忙着准备晚餐。我们4岁半的儿子,加斯汀,在旁边不停地制造麻烦。责备他几次之后,丈夫乔治不得不将加斯汀罚站到墙角里去。他很安静,但明显有些不快,过了一会,他不满地说:"我要离家出走。"  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他的话使我很生气。"是吗?"我向他吼道。但是当我转身看着他时,他就像一个安琪儿,那么小,那么无辜,一脸的哀伤。我心里感受到了他的痛苦,清楚地记得在自己的童年,当我觉
威信往往来自于两种力量:一是对方的身份、职权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二是对方的人格魅力及情感所产生的力量。  如何树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建议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给孩子做榜样,以“无为”变“有为”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要让父母对孩子产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身教胜于言教”,在孩子面前做出榜样,树立威信。为此,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带头做
案例   玲玲七岁了,小时候说话一直挺正常,不知为何,自从进入小学校门,便显出口吃的苗头,而且势头愈演愈烈。玲玲爸妈担心不已,妈妈尝试过和孩子一起阅读课文来训练,可是效果平平;也尝试过严厉纠正,不说完整不许说下一句,但情况更是不妙;甚至还尝试过突然拍她后背等“惊吓偏方”,依然没有帮助。或许是口吃的缘故,玲玲越来越少和父母沟通了,这让爸妈更加不知所措,这时,他们决定前去咨询心理医生。  关于儿童口吃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孩子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其养成并不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培养就能完成,与家庭的影响也密不可分。父母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方式是影响儿童阅读的一个重要变量,总体而言,大体可以把家庭环境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重视语言的家庭。在这种家庭中,父母经常使用较为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并在家庭生活中占有很大分量,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
一个地贫儿的故事  “每个月输血和打除铁针要花四、五千元,我们全家每月的收入总共也就两千多。孩子上个学期读书的费用两千多元都还没交。”在展览馆前等待娟姐、嵘哥等配义工的时候,莫太太听说我是媒体记者,特意找到我。莫太太的儿子患有重症地中海贫血,今年11岁,读小学二年级。如果不是莫太太所说,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小男孩有11岁,他又黑又矮又瘦,看起来只有5、6岁的样子。“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中的事情了,
当了妈妈之后,时间变得像指间的沙子,越是紧握,越是飞速地溜走。  一日三餐营养合理,四季铺盖更新整理,百多平方室内日日清洁,全家衣物晾晒洗熨,双方父母定期探望,记账算账人情往来,从五花肉的选择到老公外套的搭配,从家用电器说明书的研读到孩子班主任性情的熟悉……这些,都只是必备基本功。升级版的妈妈,还得来点理财投资、家装艺术、植物栽培、保健知识、少儿外语辅导之类的选修课,此外,切记切记,不得忘记自身形
个案:  张琪和李静曾经是一对羡煞旁人的幸福夫妻,育有一个6岁的男孩儿浩浩,但不幸的是,在浩浩即将踏入小学校门的这一年,俩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张琪选择了第三者。  离婚后,抚养方李静将满腹委屈和愤恨在浩浩面前表露无遗,她拒绝了张琪对孩子的探视要求和物质补偿,隔断了浩浩与爸爸乃至奶奶爷爷家的所有联系;每当浩浩想念爸爸或对家庭变故产生疑惑时,李静便声泪俱下地对孩子控诉其父如何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