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哭泣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r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中午放学回来,上一年级的儿子一直无精打采,不再纠缠着我亢奋地讲他在学校里的新鲜见闻。即便是我逗他,把他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在他鼻子前晃上一圈再端上桌,也不见他往日的欢呼雀跃。
  饭桌上,见他一直闷闷不乐,我忍不住询问,但他无动于衷,一言不发。脾气火爆的老公见状,大声命令:“吃饭。”儿子乖乖地端起了饭碗,可仍然不动筷子不夹菜,一张小脸涨得通红,饭碗在他手中微微地抖动。我赶忙指使老公去厨房端汤,然后扶住儿子的肩膀,托起他的头问:“宝贝,怎么啦?”
  “妈妈,我可不可以哭?”儿子鼻翼急促地翕动着,可怜兮兮地问。
  “到底怎么啦?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哭?”我心一紧,猜想儿子肯定是受了什么委屈,连忙说:“想哭就哭吧!”
  儿子怯生生地望了望厨房,紧紧地咬住了嘴唇:“可爸爸说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我又好气又好笑,一把抱住儿子冲进了他的卧室。“哇……”儿子终于放声大哭了。我静静地抱着儿子,不再追问原因,决定先让他哭个够。
  良久,哭累了的儿子终于一五一十地道出了缘由。原来,刚入学的第一次小测试,他考了个不及格,同桌的宁宁笑他“考了个大乌龟”。自尊心极强的儿子又羞又气,和宁宁打起架来。老师赶到,忍不住呵斥了几句,还说要告诉家长。儿子被人取笑,打架又没打赢,还挨了老师的批评,自然是委屈溢满了心头。回到家中,又气又急,又怕我们训斥,情绪无从发泄,神情才如此异常。
  “妈妈,我想回幼儿园。”儿子哭哭啼啼地恳求道。
  “那同学们不但要笑你考个乌龟了,还会说你是胆小鬼呢……”我用纸巾帮儿子擦拭眼泪,轻声安慰道:“以后想哭就哭,男子汉也是可以流泪的。”
  儿子指了指餐厅:“那爸爸见我哭,会不会揍我呀?”
  “嗨!你可以只当妈妈的面哭呀!”我笑道,继而郑重地说:“可是,除了哭,我们的小男子汉能不能找到别的解决办法呢?比如告诉老师,告诉妈妈,或者跟变形金刚说呀。”儿子认真地听着,我抚摸着他的额头,继续道:“哭没有错,但关键还是要想办法!眼泪可解决不了问题哦!一次考得不好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要不断努力,以后会考得越来越好的。同学笑话你是他不对,但你跟人家打架,就是你的不是了。这样不但会伤害同学间的感情,也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你说是不是呢?”
  儿子认真地点了点头,我继续引导:“那你应该怎么做呢?”儿子略一思索,答道:“下午我去跟宁宁道歉……”我欣喜地拍着他的肩膀表扬道:“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走,我们吃饭去!”
  一直以来,我和丈夫都认为,男孩就要有男孩的样子,不能像女孩那样哭哭啼啼,因此总要求儿子“流血流汗不流泪”。但是儿子毕竟年龄小,并不能有效地控制情绪的波动,有时也需要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强压泪水,不但不利于亲子情感的沟通,还会给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阴影。所以,让孩子在受了委屈时尽情地哭出来,并因势利导让他将不良情绪释放,其实反倒是一件好事。我相信,儿子的泪水只是净化心灵的甘霖、缓解情绪的纽带,而不是懦弱没出息的表现。
其他文献
可乐饼,是一种大人孩子都喜爱的、富含蔬菜的营养食品,原本是用油炸制成的,这里介绍一种不需油炸,一样喷香美味的可乐饼做法。  可乐饼  材料:土豆两个,洋葱四分之一个,牛奶100毫升,玉米粒15克(可以用碎鱼肉、碎鸡蛋、三色豆代替),美乃兹(卵黄酱)15克,面包糠20克。  做法:  1.土豆去皮切块,煮熟后沥干水分,用餐叉压碎。  2.洋葱切碎块,放少许油炒至金黄,晾凉后和牛奶、玉米粒、美乃兹一起
进入秋季,孩子最常见的症状莫过于咳嗽了。如何应对这一症状呢?建议父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更有利于孩子康复。  排痰重于止咳  由于宝宝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像成人一样将痰吐出,致使致病菌滞留在呼吸道内,导致炎症加重,或者向下蔓延到肺脏而发展为肺炎。如果此时积极设法帮助孩子排痰,就能减轻咳嗽症状,阻止病情向肺炎发展。  帮助孩子排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若辅以以下措施,更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志德迷上了魔方,走到哪玩到哪。妈妈越看越担心,怕孩子玩物丧志!“玩魔方能玩出个数学100分?”妈妈天天念叨这句话,但志德就好像从来没有听见过一样。这天,坐地铁的时候,志德又在那里低着头玩魔方,妈妈生气地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魔方,跟你说过多少遍了,玩物丧志,你长点记性好不好?”志德脸上流露出尴尬的神色,却没有看妈妈,仍然自顾自地玩他的魔方。  道理都说尽了,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  有时候,给孩子讲
妈妈还想睡会儿,可以吗?  我时常会对儿子撒撒娇。比如,因为前一天晚上加班,第二天早上我就会赖一会儿床,当豆豆来找我时,我会迷迷糊糊地说:“妈妈还很困,要再睡一会,爸爸带你起床吧。”后来豆豆每次醒来,都会问:“妈妈,你还要睡一会吗?”我如果说“是的”,他就会转过身去把爸爸叫醒,说:“爸爸,我们起床吧,让妈妈再睡一会。”有时从外面回来,我躺在沙发上,对豆豆说:“妈妈累了,你能帮我捶捶背吗?”他马上爬
说到教孩子不怕黑,很多家长的方案都是:亮着灯哄睡;不让孩子单独进黑屋子;不讲可怕的鬼故事;不看恐怖片……  对不起,如果孩子对黑暗“过敏”,哪怕用足了这些方案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让孩子不怕黑,必须寻求契合孩子心理的“脱敏方案”——教孩子深入黑暗,与黑暗和平共处。  滑稽搞笑的鬼故事  “从前有一个胆小的鬼,特别怕光,一见到光就往妈妈背后躲,火柴划出来的光就让它打颤,蜡烛那么大点的光就让它走路绊门槛,
充满温情的隔离角  在英国做代课老师时,我走访了不计其数的学校,多数学校对孩子的惩罚手段基本是一样的,那就是“暂时隔离法”。曾经我也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只有剥夺孩子玩耍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权利,让他们感觉受挫,他们才会听话。可后来慢慢发现,实际效果和我的期望背道而驰,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但没有改观,相反还变本加厉了。为此,我很困惑。  一次,我去一个私立学校上中文课。学校小巧玲珑,却五脏俱全,每个班级布置得
恶化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都喜欢在社交网站发布孩子的搞怪图片或者记录孩子的糗事,在百度输入“搞怪宝宝照片”,结果就有约1550000个。宝宝们被父母装扮出各种雷人造型,有的过于成人化,有的滑稽得近乎丑化,令人捧腹大笑。但细想一想,当孩子长大后大量接触网络时,特别是在青春期——也就是所谓的叛逆期,万一发现自己曾被如此丑化过,他会怎么评价父母,如果同学朋友看到了,又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埋下信息
高中同学子俊从哈佛学成归来,我做东请客。闲聊中,我谈到自己的女儿:“小小年纪就爱穿衣打扮,对待学习却漫不经心,并且屡教不改,我为此伤透脑筋。”子俊听后只是笑笑,不出声。我好奇地问:“你父亲当年用了什么先进的教育方法,把你培养成哈佛博士的?”子俊说:“我父亲是地道的农民,哪懂得什么教育方法。”“那你就是天生爱学习喽!”子俊摇摇头,说:“也不是。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暑假,父亲到城里打工,把我带去玩了几天。
什么是教育儿童的最佳方式?我的一位学者朋友推荐这样的哲学:“任何一个行动都会产生一个后果,选择这个行动,那么必将承担其后果。”  他认为,各种年龄的儿童都想知道,父母对他们有什么期望,如果不服从,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所以,当命令被坚持下来,行动界限被规定得分明时,他们学到的东西最多。  朋友的话听起来不无道理,于是我亲身试验了一番。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5岁,正是精力无限的年龄,玩起
宝宝又在和空气说话了,“我们一起来搭积木吧!”“快吃菠菜,你不想变成大力水手啦?”在孩子25岁的时候,许多父母都因此而倍感困惑和担忧:孩子为什么总是和一个现实并不存在的“朋友”玩?他的内心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呢?    [ 做错事的替罪羊 ]  星期天,妈妈正在厨房打扫卫生,忽然听见“轰”地一声脆响。妈妈奔出厨房一看,只见洋洋一脸无辜地站在满地碎片中,那只千辛万苦从景德镇运回来的青花瓷花瓶摔了个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