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禅”到“妙悟”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起王维的诗,人们首先想到的无疑会是“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著名评论。的确,“诗中有画”堪称是王维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征。除此之外,摩诘之诗也给后人留下了“诗中有禅”的话题,他的名与字,还有他的雅号“诗佛”都在提醒着这一点,当我们从佛教义理的角度去审视王诗时,往往会有别样的发现。
  《鸟鸣涧》是王维的名作,诗曰: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评论家们常引僧肇《物不迁论》中“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的话来解读此诗,认为“此诗写一种极静极幽的境界,却采用以动形静、以有声形无声的辩证手法”(马茂元选注《唐诗选》)。这当然是极有见地的,不过,如果我们承认“诗无达诂”的话,那对此诗的理解还可以更宽广些。
  首句“人闲”,有异文作“人间”,抛开版本的因素不论,作者似有意将首两句写成对仗,故本文取前者。至于“桂花”是否为月光的代称,历来也有争议,考虑到第三句对“月出”的点破,则第一句不应先有月光的来临,因为诗的前二句与后二句显然有一个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另外也有学者考证出确实有春天落花的桂树品种,这样一来,诗中的时令物候也不存在矛盾,退一步说,即使春天不会出现“桂花落”的景象,这也不成为一个问题,至少在王维那里不是问题,他既然能画雪里芭蕉,为什么不能写春天桂花落呢?芭蕉在佛教中是种别具象征意味的植物,而王维这里所写的春桂也不妨作如是观。
  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前二句重在对静与空的表达。桂花本为极细小之物,桂花夜落而能为人感知,足见人心之安闲与夜之静谧,“夜静春山空”更是补足了这个意思,诗人还在空间上点出了“空”字,由此,这山谷就给人留下了安静空灵的印象,而诗中之人也正以“闲”的状态呼应着是时是地的环境。可以说,在诗的前二句里,人的心灵与外物是同归于寂的,夜静、山空最终都指向心灵的静与空,然而,这一和谐的状态却被打破了。
  后二句中,由于月的出现,此前的静与空统统消失。月光洒满春涧,照亮一切景物,山不再“空”,鸟鸣断续,叫声回荡山谷,夜亦不再“静”,尽管有人会说这是以动衬静,类似于“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表达法,但无论如何,这只受惊的鸟确是叫了,而且还叫了数次(“时鸣”)。因而,我们可以说这首诗实际上写的是从空到满、从静到动的变化过程,当然,静也是一种空,是声响上的空,是故我们也不妨说,此诗表现的是诗人对“空”的领悟。
  如果诗中之人的心灵与那个自然是相通的,那此时的他一定无法再继续“闲”下去,或者说,他的心从一开始就没有做到真正的“闲”。正因为他的心没有完全死寂,他才能感知到月出鸟鸣,才能觉察出自然的律动,这情形像极了佛经里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坛经·行由品第一》载,六祖慧能在广州法性寺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话就好像是专为这首诗中的人而发:不是月出破坏了空,也不是鸟鸣搅扰了静,一切的变化不过是心灵悸动的体现罢了。如果诗中之人就是王维自己的话,那他应该算是一位“仁者”,做“仁者”没什么不好,仁者活在人间,心中不能忘情,因此才能保持一份生机。
  对“空”的向往终归失败了,正所谓“念念说空,不识真空”(《坛经·般若品第二》)。从这种意义上说,《鸟鸣涧》终究还是一首人间的诗,而王维的另一首名作《辛夷坞》则是一首超越的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六中感叹:“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他举为例证的王维两首五言绝句即是《鸟鸣涧》和《辛夷坞》,“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后人循着这条思路,对《辛夷坞》中的佛理进行过许多精彩的阐发,但胡应麟所说只是他的阅读感受,并且这感受还颇为玄妙,至于诗中到底体现了哪些“禅宗”意趣,则并未明言。
  辋川有王维的别墅,那原是宋之问的庄园,说它是庄园或许并不恰当,因为它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高墙大院,而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区域(参陈铁民《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的辋川诗》),在那里,王维能够看到渔夫樵子,偶尔遇见田夫野老。现实中的辋川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但在《辋川集》中,王维却反复说着“空山不见人”(《鹿柴》)“深林人不知”(《竹里馆》)“隔浦望人家”(《南垞》)“涧户寂无人”(《辛夷坞》)“畏有山僧来”(《宫槐陌》),他有意将他人排除在外,从而让辋川别墅变成一个无人打扰的、寂静空灵的场所,可以说,王维在这组诗中所写的环境已经不纯是自然的,他因心造境,构建出一个能够承担其理念的地方。他在写作《辛夷坞》时,是否真切地看到了辛夷花的开落已不再重要,甚至那几句诗也可视作是其《寄崇梵僧》 “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间”的翻版。
  萧驰先生推断王维这类山水小品的写作“应当与其在修禅中的某些觉受有关”(萧驰《佛法与诗境》),笔者也认为在这些诗歌中,诗人的觉受是第一位的,而作为触发觉受的媒介——自然景物则是次要的,这是我们解读《辛夷坞》的一个前提。五祖弘忍曾说:“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释净觉《楞伽师资记》)“道树花开”不禁让人联想到幽谷中的那株辛夷树,因此,弘忍的这段话可能就是《辛夷坞》的一个写作起点,而此诗的出现也并非仅仅是为了唱和裴迪的同题诗作。
  与创作起点往往不只一个相似,一首诗的意旨归宿也常是多向的,这应当成为我们解读《辛夷坞》的又一个前提。辛夷树说不上高大,但辛夷花色泽鲜艳,香气浓郁,它们绽放枝头,是对生命力的最好展示。正是得益于生机的存在,自然万物以及人的心灵世界才能丰富多彩,这就是佛家所说的“色”。《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果然,辛夷花都凋谢了,繁华终成过眼烟云,从开到落的生命历程象征着从色到空的转化,“空”才是“色”的本质。而更加值得玩味的是“纷纷开且落”一句,它要表达的不是单向地从开到落,而是开与落的循环往复,花开花落,周而复始,用《心经》里面的话说,即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与《鸟鸣涧》相比,《辛夷坞》对空、色的理解显然更进了一步,“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苏轼在《送参寥师》中的这句诗堪称是对《辛夷坞》的最好评价。在前诗中,诗人执着于对空的追寻,因为他还没忘情,也不明白“色即是空”,所以他失败了,而在后诗中,色与空不再对立,当他领悟到这一点时,他便超越了对空的迷惑,“万念俱寂,身世两忘”。方东树说王维的诗“高华精警,极声色之宗,而不落人间声色,所以可贵。然愚乃不喜之,以其无血气无性情也。……称诗而无当于兴观群怨,失风骚之旨,远圣人之教,亦何取乎?”(《昭昧詹言》卷十四)方氏中诗教的毒太深了!对于这样的批评,王维应该会觉得欣慰,因为他想要的恰恰就是“无血气无性情”。
  《鸟鸣涧》开篇第一个出现的就是“人”,他笼罩全诗,后面次第而来的花落、夜静、山空、月出、鸟鸣,全部依赖于人的觉受,作者无法忘怀人或我,执我以求空,自然要无功而返。《坛经·坐禅品第五》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好在这次失败的“坐禅”经历不会影响太久,在《辛夷坞》中,那个“人”高妙地消失了(“寂无人”),辛夷坞成了一个圆满自足、不得不失、无欲无求的所在,只有如此,诗人才可能拥有更丰富、更深刻的精神体验。从《鸟鸣涧》到《辛夷坞》,王维修禅境界的精进在某个侧面得到了形象展现,而他最终的觉悟也就藏在《辛夷坞》文字的背后。当然,王维肯定无意把自己的作品写成其学道经历的思想汇报,但《鸟鸣涧》与《辛夷坞》却在客观上成了其领悟禅机时交出的一份答卷。有意思的是,《鸟鸣涧》本是《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一首,与《辋川集》二十首无关,也许是两首诗的内涵与风格有着太多的相似处,以至于古往今来的许多评论者都把前者也误会成《辋川集》中的代表作。
  必须要承认的是,以上的分析都没能跳出胡应麟等人以禅解诗的思路,当我们换一种视角来看《辛夷坞》时,它仍会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禅宗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有学者认为该诗的内涵可以用老庄哲学中的万物自化、自然无为思想来解释。与道家哲学相反,儒家是强调积极用世的,人的价值只能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等诸多关系中才能实现,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无功而返,“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蔡邕《琴操》)如无王者的眷顾,兰之美就无人欣赏,如果把涧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花当作是对空谷幽兰的诗意表达,那想必连方东树也会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吧。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日常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会发现,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性,学生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又由于小学科学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活动教学都能够进行实践活动的,因此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整体差异的出现,就导致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有明显的板书教学特征。而随着网络学习空间的出现,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来进行网上的自主学习,同时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可以随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现象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辅导。
[摘 要: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重视程度不高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为研究主题,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相关教师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参考。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改善;现状]  1现阶段农村初中英语教
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和物流水平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商购物平台的快速发展。同时,各大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纷纷对自己的界面设计进行了优化与改进,这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过快的界面优化与改进的速度不仅没能让使用者拥有缓冲时间,同时导致思维混乱,降低了用户体验。因此,面对如今的局势,电商平台应立足实际、放眼未来,用新的方法去解决。  一、电商平台再设计的基础  (一)当前国内背景  当前
[摘 要:芭蕾产生于15世纪的意大利,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规范的训练体系。芭蕾基训又称芭蕾基本功训练,是芭蕾舞技术技巧的基础,也是芭蕾教学体系中的一门主课,它主要训练舞者的身体协调性、灵活程度以及肢体的能力等。可以说芭蕾基训是是舞蹈专业学生接触舞蹈领域的“第一门基础课”,也是培养和造就艺术表演人才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课。在芭蕾基训课堂中,理论学习与
新的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向师生互动互教互学,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地释放学生的个性,激发内在潜能,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一、持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新时代下,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全面理解教材内容,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从
[摘 要:在世界艺术体系中,芭蕾作为一种高雅的舞蹈表演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舞蹈艺术家和舞蹈教育工作者对芭蕾舞进行研究总结,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在芭蕾舞的教学中,芭蕾基训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决定着芭蕾舞演员的专业水平和基本素养的高低,为此在芭蕾舞长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中逐渐找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芭蕾基训,然后分别阐述了芭蕾基训
[摘 要: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却出现了教学成效相对低下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尝试建设“金课”,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有效地提升,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去。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金课”]  “金课”又称为一流课程,是指金课建设计划的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
[摘 要:統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编写体例科学、体系完备,更加注重写作目标的阶段性、读写结合的关联性和写作过程的实操性,更加有利于写作教学的组织实施。基于此,结合日常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深入探析教材写作部分教学设计特点,提出了通过读写结合进行关联性训练,通过聚焦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点面结合进行思维拓展训练等方面的写作教学对策建议。  关键词: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对策建议]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意识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新时代教的教学意识包括目标意识、规范意识、系统意识、空白意识等方面,这些教学意识直接影响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姿态以及教学效果。高中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提高专业素养,更离不开优良教学意识的培养。本文从高中教师教学意识现状分析入手,探究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 高中教师; 教学意识; 探究思考]  教学
“孩子们,老师要出门半个月,但是语文课照常,没有老师讲课,你们要自己独立完成这半个月的学习任务。”这是我外出前留给学生的嘱咐。本学年,我曾两次因事外出较长时间,但这并没有影响我高三两个班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一直以来我所实践的“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学习者”的做法,已见成效。在此,我就从遵循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下面我就以一套试卷——“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为例,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