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一种方法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_mark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重要基本类型,通过置换反应可以比较还原性、氧化性强弱并有规律可循。
  【关键词】置换反应;还原性;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难点与重点,而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是指导并学习氧化还原理论一个重要的环节。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则是物质失电子的能力,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则是比较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虽从概念上看似简单,但对学生而言,具体判断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却非一件易事。判断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介绍通过置换反应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把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可是在初中化学所见到的置换反应全是金属单质与化合物(酸或盐)的反应,生成物为新的金属单质或氢气和另一种化合物。而判断置换反应能否进行的依据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在高中学习比较卤素单质活泼性大小的内容时,提到了非金属单质与化合物(盐和水)发生的置换反应,生成物为新的非金属单质或氧气和另一种化合物,从而使置换反应中的单质范围扩充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类。
  第一类,金属单质发生的反应,如:
  Fe+2HCl=FeCl2+H2↑ ①
  Zn+CuSO4=ZnSO4+Cu ②
  第二类,非金属单质发生的反应,如:
  Cl2+2NaBr=2NaCl+Br2 ③
  2F2+2H2O=4HF+O2 ④
  通过高中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学习,我们知道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对以上两类置换反应加以比较并对单质的金属性(还原性)、非金属性(氧化性)以及对应反应化合物中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进行对比,从而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氧化产物间的氧化能力强弱关系,还原剂与还原产物间的还原能力强弱关系。
  让我们从以上两类例子中的②、③两个化学方程式为例加以说明。化学方程式②:
  Zn + CuSO4 = ZnSO4 + Cu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上式中通过金属活泼顺序表可知Zn比Cu活泼,即Zn单质的还原性比Cu单质的还原性强;对应的CuSO4中的Cu2+的氧化性比ZnSO4中的Zn2+的氧化性强。由此可得如下结论:
  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Zn> Cu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Cu2+>Zn2+
  同样对于化学方程式③:
  Cl2 + 2NaBr = 2Na + Br2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通过卤素单质活泼性比较可知:Cl2比Br2活泼,即Cl2单质的氧化性比Br2单质的氧化性强;对应的NaBr中的Br一的还原性比NaCl中的Cl一的还原性强。也可以得出与以上相同的结论,即:
  还原性:Br一>Cl一 氧化性:Cl2>Br2
  通过以上两例分析可得如下结论:
  (1)金属单质对应的是还原性强弱关系(因为原子失电子);与其反应酌化合物的离子(阳离子)是氧化性强弱关系。
  (2)非金属单质对应的是氧化性强弱关系(因为原子得电子);与其反应的化合物的离子(阴离子)是还原性强弱的关系。
  对以上结论可通过练习掌握(以A、B、C;a、b、c代表6种不同的非金属、金属元素)。 例1有反应:
  ①A2+2B—=2A—+B2
  ②A2+2C—=2A—+C2
  ③C2+2B—=2C—+B2
  试比较:
  (1) A2、B2、C2非金属单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2) A—、B—、C—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 由①可知氧化性:A2>B2
  由②可知氧化性:A2>C2
  由③可知氧化性:C2>B2
  故非金属单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2>C2>B2
  同样:由①可知还原性:B—>A—
  由②可知还原性:C— >A—
  由③可知还原性:B—> C—
  故阴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B—> C— >A—
  例2有反应:
  ①a+b+=a++b
  ②a+c+=a++c
  ③c+b+=c++b
  试比较:
  (1) a、b、c金属单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2)a+、b+、c+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 由①可知还原性:a>b
  由②可知还原性:a>c
  由③可知还原性:c>b
  故金属单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c>b
  同样:由①可知氧化性:b+>a+
  由②可知氧化性:c+>a+
  由③可知氧化性:b+>c+
  故阳离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c+>a+
  实践证明,该结论不仅限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也适应于其它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作者单位
  甘肃省成县教育局教研室 甘肃省成县 742500
其他文献
用功率密度为2.8mW/mm2,3.8mW/mm2及5.4mW/mm2的He-Ne激光辐射干种子,辐射时间均分别为5,50和500s。发现经激光辐射干种子的玉米幼苗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增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下降,谷光甘肽(GSH)含量增加。其
This study proposes three models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the three major types of mafic dyke swarms.Parallel dyke swarms form in response to a regional stre
城市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尺度,而一个国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又是衡量该国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然相应要求发展城市
世界是平的,竞争零距离。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大时代,面对机会与挑战,只有大创造才能赢得大天下。2007年8月8日,距奥运会还有365天,北京在路上。2007年8月8日,李宁也在路上。“
The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neutral red (NR) with DNA were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Chemometrics approach as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
故障现象 1:开机后便烧断保险丝管,电源无法供电工作。 分析与维修:开机检查时发现保险管F1已经烧断,测功率电阻R1(4.7Ω)已经开路,当换上电阻后开机时,功率电阻正常,保险丝
有关甲骨文引用材料的两则辨误沈志忠(一)郭旭东先生的《甲骨文“稻”字及商代的稻作》(《中国农史》1996年第2期)一文对歧义颇多的“稻”字从甲骨文材料、文献记载等方面,结合殷代的自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我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我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极为光辉的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数学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需要数学思考这一问题作一探讨并就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进行了反思。笔者认为,数学思考是现代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要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关键词: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数学思考;教学反思    一、数学思考的内涵及教育意义  1.数学思考的内涵。  数学思考亦即数学思维,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勇于创新可以指导、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勇于创新的具体体现,是创造性(即勇于创新)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造力),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就此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开放性问题;创造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勇于创新可以指导、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