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在,人生尚有来处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不管脚步走多远,身影在何方,浪迹天涯的心灵始终走不出生养自己的地方——家。我倾尽心血修缮风雨中飘摇的老屋,就是想让漂泊的心灵有个温暖安定的归宿。
   老屋位于桂西北深山一个叫东抗的地方,传承着我们这个家族源远流长的家史,年近七旬的老屋,我父亲在世时不断修修补补,还是经受不起风雨长年侵蚀,已显老态龙钟,屋顶瓦片破碎不堪,四围木板老朽掉落。一场山雨来袭,屋外哗哗啦啦下大雨,屋里滴滴答答落小雨,每个角落都是雨水,整个房子没有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为了防止雨水把屋内家什淋湿泡坏,老屋里在雨漏下方摆满大大小小的锅碗瓢盆。每次回到老屋,我们都要把这些锅碗瓢盆里满满当当的雨水倒掉,离开时,又得把它们放回原处。
   看着老屋日益破旧,母亲是最着急的,“这个老房子再不修,很快就要塌下来了,到时候你们都回去住哪里?”这几年,母亲总是这样没完没了地唠叨。
   母亲每一次提起,我都是嘴上应答,没有做太多的表态。一方面,修建房子我确实没有钱,另一方面,我一直绞尽脑汁思考老屋怎么维修。很多人建议,干脆推倒,然后在原地建一栋钢筋混凝土房子,那样更简单更省钱。我也知道,那样做最省事。
   可是,那样的代价是,历经沧桑近70年的老屋,将在不到半晌的时间里轰然倒下,缭绕几代人的袅袅炊烟,瞬间找不到来时的踪迹,浪迹天涯的游子再也找不到对家的那份牵挂。
   历经长时间的思考,我们兄弟对维修老屋终有头绪:旧房不拆,格局不改,方向不变,将老屋四周破败的木板拆掉,从100多公里外的地方将火砖一车一车拉进大山,一块一块砌起,严严实实地将老屋围在中间,再换掉屋顶残缺的瓦片,给历经几十年风雨的老屋换一件遮风挡雨的新衣裳,让它再次容光焕发伫立在巍巍大山之间。
   抡起老屋维修第一锤后,我转身离开大山,继续到山外谋生。有一天,一张老屋的照片从山里传到我的手机上。照片上,老屋四围木板已被拆完,一个四面透风的空架子顶着破旧的瓦片孤零零地站在山间。我看了又看,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历经4个月漫长的维修,我们兄弟同心协力,老屋终于有了新模样。今年春节,我和弟弟带上全家一起回到老屋。这是20年来我们家第一次这么在老屋过年,老老少少,齐齐全全。
   年还没有过完,大家因为生计先后离开了老屋。但是,我们的眷恋,我们的归宿依然是老屋。穿梭茫茫人海,穿行车水马龙,每当回眸那栋凝聚着几代人心血、装着我们全部成长记忆的老屋,疲惫的身心总能找到那份犹如躺在母親怀抱的温暖安定感。
   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于我,老屋亦然。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
其他文献
林道,博登湖畔的一座古城,德国人认为这一片湖光山色是他们的伊甸园。到林道时是下午时分,闪着亮光的雨,在车窗外随风飘洒。云杉林里有疯狂生长的野草和一条象牙白的沙土路,它们似乎被风雨携带着,从跟前越过起起伏伏的山丘,转眼间到了天边。下榻的旅馆就在云杉的怀抱里。那是8月中旬,还没到秋天,凉意却悄悄触摸着裸露的脖颈。林道的凉意,好像染上了云杉的绿色,纯净而透彻。旅馆老式的电梯,金属杆做的推拉门,按钮被不同
湖南永州,雅称“潇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时,留下了《永州八记 》,在文学史上影响重大。   永州的道县,古称道州。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中,道县形成了稻作文化、神秘文化、理学文化、书画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几大特色文化。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道县成为了湘南的一个闪耀之地。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长征。红军于11月初进入
谷雨這天要喝茶。当然是绿茶。喝谷雨茶,说是有特殊的功效,例如特别的清心明目、清凉解毒,诸如此类。应该是一个习俗,姑妄言之。谷雨,这个节气的名气真是欣欣向荣,谷得雨而生,嫩嫩绿绿一片,好看得紧。   明代钱塘茶人许次纾,在他的著作《茶疏》中说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现在大家采茶,都要赶早,谷雨自然是迟了,连清明都嫌迟了,明前最好,过了清明,茶叶是一天一个价,跟过山车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田间地头、山坡树丛、河边溪畔,野菜一丛丛、一簇簇,嫩生生、绿莹莹,让人蠢蠢欲动。过年大鱼大肉吃油腻了,这时候一把野菜,袅袅春天的气息,一下子唤醒味蕾。最先登场的是荠菜。荠菜萌于严冬,茂于早春,二三月状态最佳。荠菜可羹、可汤,可拌、可炒。用瘦肉和荠菜拌馅,做春卷、包饺子,味道极佳。春卷香,饺子鲜,我都喜欢。小时候日子清苦,开春的时候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没什么招待,母亲就会到河滩上挑一
四月的一天下午,我到美食街一家私房菜館买熟田螺,看案板上放着两种田螺,一种清爽,一种色泽浓厚。我就问老板娘这二者的不同,老板娘说:“颜色淡的是香辣口味的,是卖得最多的,大部分人都买这个,分微辣、中辣和重辣而已。颜色深的是糖醋的,是给小孩和怕辣的女孩吃的,这种买的人少,我一天只做几份,卖不掉就算了,也没打算靠这种赚钱,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怕他们来了买不到失望。”我听了心里一怔,我想这个老板娘真是有心
雨水刚过,市面上就有了香椿。短小芽子,暗紫和绿的色,用些粗大的绳草捆了。拎了两把,一把炒蛋,一把腌了。可回头发现香椿的香头不大,看着嫩,吃着柴,像蓬散的蒿草。索性都腌了,先是烧烫水,将香椿粗大的根部烫过,烫了揉搓,再撒上盐去。眼见着香椿的翠绿就有了,然后枝叶渐收,成了软体。一个时辰,香椿就咸了。喉上还有残留的椿梗,再上街发现香椿的卖价又跌了。想想刚买过的口感并不可赞,便任凭卖主吆喝也视若罔闻。走过
结识苦禅先生很偶然。1979年年底,我国恢复了国际奥委会席位。在人民大会堂有个庆祝大会,李苦禅、黄永玉等一批画家送画祝贺。当时人民体育出版社拟出版一本作家、画家养生健身的书《生活在微笑》,我知道苦老好武,便应诺写他。席间,我说起此事。苦禅先生很痛快地答允我采访他。   1980年10月29日上午,我应约将写他的稿子送去审阅。我将稿子从头到尾念了一遍。他很满意,对文中的一段描述,他更为高兴。那段文
我所寫文章,大多是对世间的好作品——尤其是对心甘情愿承认写不出来的好作品的礼赞。这就涉及为什么阅读的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回答:其一,我需要有人对我说些什么;其二,我需要有人替我说些什么。二者都不妨形容为“契合”,然而程度有所不同。前者也许讲出了有关这个世界的更多真谛,然而如果我开口,所说的将是后者讲的那些。如果在世界范围里举出一位作家的话,那就是卡夫卡,借此正可回答我为什么不事创作的问题——因为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写于白帝城。在李白之前,白帝城最著名的事件是“白帝城托孤”。《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贸然讨伐东吴,大败后一病不起,在白帝城交代后事。他跟诸葛亮明确表态,如果太子刘禅够格,诸葛亮便辅佐他,否则就取而代之。诸葛亮哪敢取而代之?他也明确表态:一定竭力效忠刘禅,死而后已。刘备则几乎要求刘禅对诸葛亮执父子之礼(《三国志》卷三五)。总之,这是一个君臣同心同德的感人故事。李白此番被朝廷
南宋宫廷花木画颇为兴盛,文献中记载的画家人数和现存画作的数量皆骤然增多。从现存画作的装裱形式来看,南宋宫廷花木画的兴盛或与册頁、团扇等小品画的流行有关,契合了南宋宫廷崇尚小巧精致的审美趣味。南宋宫廷花木画的风格多属于精工设色一路,有的在边角或隐蔽处有简单的画家署款,代表画家有林椿、马远、马麟、李嵩、鲁宗贵、朱绍宗等。林椿系淳熙年间画院待诏,《图绘宝鉴》称他“傅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林椿《葡萄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