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3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习惯是能伴随孩子一生并能督促其不断改变命运的基石。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阅读数量升级到阅读质量,阅读广度发展到阅读深度,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
  关键词:课外阅读;良好习惯;培养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教诲我们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阅读数量升级到阅读质量,阅读广度发展到阅读深度,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 推荐书目,营造氛围
  推荐课外书目,让学生知道读什么书。笔者将学校图书馆与班级图书角紧密结合,低年级时主要推荐图画书,提倡亲子共读;中高年级时推荐整本书阅读,每年推荐共读书目十余本。此外,还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比如,笔者给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孩子们布置的暑假作业主要就是阅读,推荐了整本书《史记故事》《快乐王子》和《草房子》,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孩子们设计阅读单;平常利用课堂带领孩子们共读整本书《不老泉》《小王子》和图画书《铁丝网上的小花》《失落的一角》等,从不同的作品中开拓学生眼界,达到一个量的积累,并在课上课下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把薄书读厚、厚书读薄。看完整本《不老泉》后,笔者尝试与孩子们探讨生命的意义这一深奥的命题,孩子们在“黄西装”的丑恶面目、塔克一家的遭遇和温妮的抉择,以及同伴的交流激辩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不是长生不老,而是生命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和伤痛,遵循生命的规律,并要学会帮助别人,学会奉献,这才是真正完整的“不老的”人生。
  笔者惊奇地发现,推荐书目之后,孩子们常常在课下跑到我跟前分享他最近阅读的书目。如徐晓曼学习了鲁迅的文章后阅读了《呐喊》《朝花夕拾》,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动跑来问我;很多孩子学完了《最后一头战象》后,买了沈石溪的小说,如《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等。毋需多言,只要给孩子们营造阅读的氛围,孩子们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
  阅读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孩子不愿读、不肯读、不能坚持读,怎么办呢?这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与学生共读、赛读就是个不错的方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学生马睿的桌子上摆着一本名叫《永不止步》的书,心想这个调皮的孩子竟也能读这样励志的书真不错,但经过聊天发现他不过是应付妈妈而已,根本没看。笔者之前没有读过这本书,为激发马睿真正读书的欲望,决定与他赛读这本书,两周后在全班交流。从来没有跟老师PK过,不会是真的吧?这个孩子眼中闪出激动的光芒。为了见证这件事情,笔者在全班公开了这个消息,并邀请有意愿的同学参与进来。顿时,班里炸开了锅。两周如期而至,笔者把准备好的读书ppt演示文稿播放分享,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感到很惊讶,大概没想到老师会信守承诺,不仅读了,还做了ppt。一下子,孩子们的热情被点燃了!因为之前已要求家长和孩子做了话题交流,所以课堂上不少孩子争先恐后,尤其是马睿最活跃,原因不说大家也知道——因为这本书是他带来的,由他引起的共读。笔者问孩子们最感动或钦佩的是什么?马睿争先回答:“是尼克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笔者问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想说的?孩子们几乎都答到了遇事不能半途而废,要不怕困难,有信心、有勇气,坚持到底。
  三、 丰富体验,持之以恒
  一方面,笔者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不仅要看文学性的图书,还要看自然科学、历史等方面的图书。另一方面,笔者结合阅读开展了丰富的阅读活动。如制作思维导图、读书卡和书签,写读书笔记,设计书腰,开展演讲比赛、故事会,表演童话剧、写亲子共读征文、创编诗歌,与孩子聊书,并及时进行优质阅读方法的分享,鼓励学生坚持读,快乐读,为学生搭建读书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丰富着学生的人生体验;再次,坚持每天2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读书。这样既能通过朗读带给学生愉悦的信息,也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 塑造品格,个性阅读
  塑造品格,发展个性,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核心目标。受生活环境、学习、家庭、生理因素或遗传的影响,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每个人的性格都具有可塑性、稳定性、阶段性和能动性。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和阶段性特征明显,一旦抓住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予引导和培养有益其终生的发展。所以,孩子们跟这位“缺席的老師”自我发现的最佳方式就是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对于学生从阅读中吸取成长的养料,塑造良好品格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到了高段,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表达个人观点,形成独立的性格具有很大价值。譬如读《不老泉》讨论对生命的意义,读《失落的一角》谈启发,读曹文轩的作品,说苦难。通过阅读,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学生体会阅读之美,阅读之快乐。
  2016年国家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中有一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创新得益于善于动脑、善于怀疑、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人云亦云是塑造品格,促进个性发展最无痕的感染和改变,这些品质都将会在深刻的阅读中发展。
  五、 读写结合,因势利导
  在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过程中笔者注重将读写结合,给学生搭建平台或观察与捕捉学生的潜能,将勤苦阅读的成果化为己用,激发创作意识和灵感。
  孩子们三年级刚开始写作文就如同人蹒跚学步,需要鼓励和引导。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不断向西海都市报“校园作家”栏目推荐学生的作品,先后有3名学生的作文荣登报纸,家长和孩子看着报纸上自己写的文章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年级时,一名女孩课下拿着创编的小诗给笔者看,笔者就专门给她一整个晨诵的时间在全班展示,结果她创作的灵感源源不断,其他学生也纷纷效仿,一时间竟都成了小诗人。阅读,就在一入一出中得到升华。
  总之,阅读是学习之母,知识之舟,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王桂欣.好习惯是这样养成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马海艳,青海省西宁市,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保育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一轮的物理教学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但很多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素养的培养,而容易忽视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本文在介绍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定义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教学,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科学本质;单摆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四个方面。但在
摘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激发兴趣,布置任务,评价引导,梳理程序。引导学生情趣盎然,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反复实践中培养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实践能力;自主探究  一、 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这些书吗?(出示《葫芦娃》《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三毛流浪记》等儿童读物。)都喜欢这些书吗?当你看到这些色彩鲜艳、装帧精美的图书时,有什么感受?  生1:封面很吸
摘要:在这个已经重点强调“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教育改革时代,作文已被列入了教学中重点培养的对象,高考作文总分60分,占全卷二分之一分数,足以见得作文的重要性。因此,写作的培养还需从小抓起,本文就积累素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做出分析。  关键词:积累素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用  在教育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中,作文教学作为教学重点之一,间接地反映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同时对学生词汇、
摘要:高考农业题中,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核心内容。在所有产业中,农业是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最大的一种,现代农业更重视农业生产技术对自然条件的改善和利用,覆盖技术通过对改造下垫面性质从而影响气温而被人类利用。学生通过学习覆盖技术相关内容,学会分析覆盖技术一般方法。  关键词:二轮复习;覆盖技术;教学目标;区域;农业  近年来试题命制更加突出考生的能力素养考查。二轮复习重能力提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职校德育教学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如何紧跟时代的发展,采取好的策略和方法,促进职校德育教学。本文以淮海技师学院为例,探讨了如何提高职校德育教学实效,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新的教师力量等。  关键词: 德育教学;互联网 ;职校  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发达,通过一条枢纽,将各行各业串联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各行各业一起发展,从而促进了我
摘 要: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语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国兴起了“英语热”,英语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着。但是随着英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倘若不能够很好地去解决将会破坏英语教学的生态。就拿高职英语而言,高职英语视听说模式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得以重视。但是,高职英语听说课程同样存在着许多弊端,笔者
摘 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思考的习惯,只有善于思考和发现,才能真正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做到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思考和寻找问题所在,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自身的数学意识。为此,高中数学阶段,教师需要从各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成长。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中数学;培养  一、 前言  随着新课标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主动
摘 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陶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本文试图从陶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着手,让孩子们亲近作文,喜欢作文,热爱作文,建议让孩子们回归生活,贴近自然,亲自实践,细心观察,让孩子从内心出发,抒发自我的真实想法,让孩子们的作文发光发亮。  关键词:细心观察;回归生活;抒发自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
摘要: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问题学生”,我们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是忽视、冷落,认为这些“问题学生”不值得爱,其实这些学生是最需要爱的。曾经看过这样一句有趣的名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笔者通过自己班上两名“问题学生”的转变,充分感受到了教师的教育责任比教学责任还要重大。  关键词:问题学生
摘要:ipad是一种继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之后的移动终端学习工具,由于它体积小,性能高,功能齐全,携带方便,移动灵活,已成为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本文从运用ipad与传统学具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ipad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运用ipad呈现学生思考过程,实现了思维可视化,培养提高了学科思维能力几个方面,阐述ipad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关键词: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