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243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ipad是一种继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之后的移动终端学习工具,由于它体积小,性能高,功能齐全,携带方便,移动灵活,已成为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本文从运用ipad与传统学具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ipad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运用ipad呈现学生思考过程,实现了思维可视化,培养提高了学科思维能力几个方面,阐述ipad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关键词:ipad;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可视化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ipad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这种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数字资源为支撑的教学平台,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共享、不受时空局限、实现个性化学习等特点,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保障,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多年来,笔者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同一线教师一起备课,研课,探讨利用ipad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一课为例,谈谈ipad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 运用ipad与传统学具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有时候学习起来毫无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也很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将ipad和传统学具相结合,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比如:《体积单位的换算》一课,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难点是学习应用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我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时,建议教师首先以回顾学过的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为切入点,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的方式完成教学。学生先自主猜想,接着,一些学生先是拿出一盒小正方体的学具盒,要通过摆小正方体的方法验证。教师同步出示学习提示: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学习资源摆一摆,边摆边记录:(1)一排可以放几个小正方体;(2)一层可以放几个小正方体;(3)一共可以放几层。同桌两人先用学具盒里的小正方体学具动手摆,他们先把一层摆好,还一个一个地数着,接着,就摆出一排,两个人边摆边记录,当他们摆到第三層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发现了随着数字越来越大,需要小正方体的数量越来越多,有的人学具就不足了,有的人打开了ipad学习资源进行操作,很快就将一层一层的小正方体摆满了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小盒子,一层是一百个,十层就是一千个,转眼间,通过操作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都体验到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应该是1000。直观形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传统的学具相比,既省时,又省力,准确无误,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正确率从30%到100%,ipad的使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好的学习平台,引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实现了“玩做合一”的学习理念,化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实现了探究性学习,也为接下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 运用ipad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ipad的使用恰恰能够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由于学生人手一台ipad,具备了100%的学生参与深度学习和互动的条件,学生在利用ipad数字化学习资源,验证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利用ipad一边操作,一边汇报:一横排可以摆10个小正方体,一层可以摆100个小正方体,一共可以摆10层,所以,得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形成这样的表象是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摆出来的,不是靠想象出来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是传统课堂远远达不到的效果。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改变了过去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时,组织学生同桌讨论后,自主推导或结合学习资源中微课的演示实验来理解,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个性化。因为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也有的学生选择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实验来理解知识:1000毫升的水和一个1升的容器,将10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里,正好装满,所以,同样可以得出结论:1升=1000毫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个性化的学习,理解了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 运用ipad呈现学生思考过程,实现了思维可视化,培养提高了学科思维能力
  思维可视化,就是把不可视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通过可视化的图像呈现出来,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汇报者的思考过程。思考方法主要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抽象、概括、推理、分析等思考方法。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应用ipad进行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化,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学生通过ipad汇报自己或与同伴验证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过程,尤其是学生在汇报用推理的方法同样也可以得出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是1000这个进率单位时所演示的思考汇报过程: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从而推理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结论,用多种方法验证了一条结论: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样学生通过动手验证,已经建立了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关系。ipad的使用,不仅帮助同学们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在交流汇报中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直观的画面,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一一地呈现出来,达到了互相学习、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作者简介:
  隋春梅,辽宁省营口市,辽宁省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景—问题”教学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敲门砖”的角色,在现代结合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巧设问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景—问题”;中专数学教学;信息教学  由于我国中专院校的师资教学力量较为薄弱,生源的文化知识水平较差,因此在我国的许多中专院校当中出现了“偏科”的现象,即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热情不高,测试成绩不如
摘要:在新一轮的物理教学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但很多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素养的培养,而容易忽视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本文在介绍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定义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教学,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科学本质;单摆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四个方面。但在
摘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激发兴趣,布置任务,评价引导,梳理程序。引导学生情趣盎然,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反复实践中培养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实践能力;自主探究  一、 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这些书吗?(出示《葫芦娃》《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三毛流浪记》等儿童读物。)都喜欢这些书吗?当你看到这些色彩鲜艳、装帧精美的图书时,有什么感受?  生1:封面很吸
摘要:在这个已经重点强调“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教育改革时代,作文已被列入了教学中重点培养的对象,高考作文总分60分,占全卷二分之一分数,足以见得作文的重要性。因此,写作的培养还需从小抓起,本文就积累素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做出分析。  关键词:积累素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用  在教育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中,作文教学作为教学重点之一,间接地反映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同时对学生词汇、
摘要:高考农业题中,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核心内容。在所有产业中,农业是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最大的一种,现代农业更重视农业生产技术对自然条件的改善和利用,覆盖技术通过对改造下垫面性质从而影响气温而被人类利用。学生通过学习覆盖技术相关内容,学会分析覆盖技术一般方法。  关键词:二轮复习;覆盖技术;教学目标;区域;农业  近年来试题命制更加突出考生的能力素养考查。二轮复习重能力提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职校德育教学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如何紧跟时代的发展,采取好的策略和方法,促进职校德育教学。本文以淮海技师学院为例,探讨了如何提高职校德育教学实效,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新的教师力量等。  关键词: 德育教学;互联网 ;职校  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发达,通过一条枢纽,将各行各业串联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各行各业一起发展,从而促进了我
摘 要: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语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国兴起了“英语热”,英语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着。但是随着英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倘若不能够很好地去解决将会破坏英语教学的生态。就拿高职英语而言,高职英语视听说模式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得以重视。但是,高职英语听说课程同样存在着许多弊端,笔者
摘 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思考的习惯,只有善于思考和发现,才能真正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做到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思考和寻找问题所在,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自身的数学意识。为此,高中数学阶段,教师需要从各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成长。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中数学;培养  一、 前言  随着新课标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主动
摘 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陶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本文试图从陶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着手,让孩子们亲近作文,喜欢作文,热爱作文,建议让孩子们回归生活,贴近自然,亲自实践,细心观察,让孩子从内心出发,抒发自我的真实想法,让孩子们的作文发光发亮。  关键词:细心观察;回归生活;抒发自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
摘要: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问题学生”,我们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是忽视、冷落,认为这些“问题学生”不值得爱,其实这些学生是最需要爱的。曾经看过这样一句有趣的名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笔者通过自己班上两名“问题学生”的转变,充分感受到了教师的教育责任比教学责任还要重大。  关键词:问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