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谈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h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日常学习中所要完成的书面作业仍占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课外阅读时间不充足,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经验的积累近乎空白。如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首先我觉得教师应该很好地指引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加强指导阅读的方式,营造氛围,使阅读无处不在。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指导 习惯
   近年来,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形势仍不能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阅读兴趣单一,阅读量少、阅读时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等。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课外阅读指导。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一旦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让学生积累了阅读经验,丰富了阅读体验,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读书热情。
   1.激发兴趣,好书引读法。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所以我们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被吸引,更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更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我们教师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选择了适合孩子口味的,孩子才会对阅读课外书有更大的兴趣,并能让这样的兴趣一直持续到以后。
   2.巧用故事,诱发悬念法。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在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之中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还没结束,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们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注重展示交流,体验阅读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采用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沙龙、知识竞赛、现场作文等方式,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在此过程中要及时的给学生肯定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阅读和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知识和信息,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三.营造书香家庭
   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家长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倡导亲子共读,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临潭县城关镇第四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三言二拍”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含有“救星”角色,这一类角色既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也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现实主义价值。因此可以说,“三言二拍”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它还残留着较为明显的民间故事的印记。  关键词:三言二拍 冯梦龙 民间故事 救星  明代通俗小说集“三言二拍”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评价甚高,甚至被认为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但也不可否认,“三言二拍”中的许多作品
摘要: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对学习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行为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高校中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厌学现象,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不利于高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因此,对新时期大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情绪  随着就业、竞争等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一些学生因为厌学而不能获得学位而留级,甚至被退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西方音乐在我国的文化定位、西方音乐研究在音乐学界的“身份”界定、西方音乐研究中方法论与研究视野探索等一系列问题,中国音乐学界开展过一系列的学术
内容摘要:美感如果运用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则可以让学生在投入感情的朗读过程中,将对“文本自然美”的感悟更加深入一个层次。由于文本的自然之美本身就是体现在其对景物,静物,风貌,人文的描写以及抒情,拟人,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上,相比文本的其他特色,它更适合与要求拥有丰富的感情的朗读教学结合,只有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相结合,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真正获得培养。   关键词:美感 朗读 理解
杨草原读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像每回一样,去和妈妈谈自己对故事的想法。妈妈特别喜欢听他说,他也爱和妈妈说,因为就算他说错了,说的再不合适,妈妈也从不训斥他取笑他,妈妈总是这样说:“你能独立思考是最好的,但是关于这件事,我的看法是……”  这回,草原对妈妈说:“妈妈,我觉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那个总想要好东西的老太婆,进了强盗的山洞,也会像高西木一样出不来的。因为她也贪心。”  妈妈问他:“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是文本、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借助有效的教
【关键词】推销预计需求技巧  任何一个旅游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为了生存发展,都必须运用某种营销策略。在餐厅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挣钱不挣钱,全靠炊事员;卖钱不卖钱,全靠点菜员。”餐厅服务员的推销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促进客人的消费。  推销是为了影响或引导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餐厅员工,不仅为客人提供服务,同时也向客人推销的推销员。一个工作有效率的和有说服本领的推销员应该不断增加客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的现实需求,必须强化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沈阳农业大学作物生产类专业提出了完整、系统、全面、协调和创新
内容摘要:张抗抗的作品——《作女》,描写了一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期女子,她们特立独行,永不安分。或为摆脱出身的束缚,远走他乡,历经磨难,只为嫁的更好;或为摆脱各种社会规则的束缚,四处奔走,挑战社会。她们是“出走”的一代,属于新时期的“娜拉”。本文主要就文本中的陶桃这一人物进行形象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 “娜拉” 陶桃  《作女》中的陶桃,是来自北国嫩江边上的一位小镇女子,为了不使自己未来的孩子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分析探讨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师来说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