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ei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用自己的慧眼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与内容,搞好阅读、赏析、借鉴、表达等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核心问题 读写结合
  文本的教学价值是指蕴藏于文本中的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包括语文知识、思想内涵、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一般情况下,读者阅读文章往往是为了消遣,或者获取相关信息,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则不同于普通的阅读,因为它肩负着培养学生识字、写字、感知、感悟、欣赏、借鉴、运用等语文能力的重任。所以,教师应努力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一、设计出具有统领作用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研读文本
  阅读课堂上离不开问题的提出与答案的探究。然而笔者发现,某些教师喜欢“满堂问”,“碎问碎答”充斥于课堂。其实,这是一种低效的串讲方式,没有瞄准文本的重点,面面俱到地向学生灌输众多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学生学得疲惫而不得其要领,压抑思考与感悟能力的发展,泯灭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为扭转这一局面,教师面对某一文本,要在用心研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内容,设计出核心问题,以引导学生品读、欣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核心问题”,是指具有统领作用、能够辐射全篇的主问题。比如,教学《船长》一文时,笔者针对第二段设计了这样一个具有统领作用的问题:“哈尔威船长先后下达了几道命令?你从每一次下达的命令中读出了哈尔威船长怎样的精神与品质?”这一问题的设置彰显了文本的教学价值。因为这一逻辑段内容较长,表面上看比较散乱,学生读起来似乎找不到叙述的线索;这一问题的提出恰好指向叙述的条理这一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清层次,理解此段内容,领略船长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办法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首先,由各组员自主阅读标画出叙述三次命令的句子,并默读思考第二个问题;其次,展开交流,各组员依次发言,由组长集中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在展示探究成果阶段,各组代表发表真知灼见:“我从第一次命令中读出了船长舍己救人的品质。”“我从第二次下达的命令中,感受到了在灾难降临的时候,船长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妇女,保护弱者。”“我认为第三次下达的命令体现了船长对孩子的关爱。”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船长的崇高品质。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富有较强的辐射力的,能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第二学段的内容,进而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
  二、瞄准精彩语段,培养学生欣赏与想象能力
  大凡比较经典的、可读性较强的文章,都是讲究写作艺术的:或迂回曲折,欲扬先抑,或着力泼墨,作好铺垫;或留有空白,诱人想象;或对比烘托,突出特点;或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这些写法的运用都是蕴含着教学价值的,都是值得教师引导学生着力欣赏、玩味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感悟、欣赏与感悟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审美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比如,《船长》一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段,都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咀嚼、欣赏。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轮船遇险时乘客混乱的场景是精彩的,船长跟机械师对话是精彩的,船长如同黑色雕塑屹立在舰桥上的形象是精彩的,文章最后画龙点睛的语段是精彩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就要瞄准这些片断组织学生品读、咀嚼,领会句子或语段的内涵与表达上的特点。如关于混乱场面的描写,作者先后描写了两处,第一处写灾难突然降临时人们忙乱的场面,第二处写救生艇出现时人们逃生的混乱场面。为什么要描写这样的场面?这对凸显船长的精神品质有什么重要作用?这些问题都要引导学生用心思考,明白这样写的意图,进而迁移运用到习作中。又如最后两个自然段,写船长完成使命,随着巨轮沉入大海时“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的沉默与淡定跟之前“大声吼叫”、“威严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的写法应引导学生仔细玩味,领略其好处。
  三、走好“读写结合”之路,让写作与阅读牵起手来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确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最早提出并践行这一思想的是我国特级教师丁有宽先生,在这方面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小学作文教学指出了一条路径。苏教版教材编写上借鉴了这一理念,在课后习题设置上及单元作文指导上也体现了这一策略。当然,仅凭教材上的设置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能力发展需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凭借敏锐的眼力,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设计优质的题目,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他们的读中练写提供机会,创设平台。
  比如,《船长》第2自然段描写了灾难降临时混乱的场面。那么,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混乱的场面呢?课后就可以要求学生也借鉴课文中的写法,描写自己见到的场面。此外,学习《船长》之后,还可以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给船长写一封信,教师可以作出这样的提示,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路:当年的见习水手克莱芒如今也已成长为一名船长,当他一次次驾船经过哈尔威船长遇难的地方时,禁不住心潮起伏。他在心里会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呢?请你以克莱芒的口吻给船长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船长的钦佩与怀念之情。信中可以追述当年船长指挥自救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抒写自己的心理独白。再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现“人间有爱”这一主题的课文之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作文题目——读了《爱之链》和《爱心项链》,你一定非常感动。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很多。请写一个你熟悉的普通人的故事,表现他(她)心存大爱的美好品质,自己拟一个生动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是跟阅读教学相联系的,是由读到写的延伸,学生写起来有“法”可循,有“章”可依;同时,也是跟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相通的,学生写起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综上所述,教师要跳出“普通读者”的身份,以研究者、执教者的身份,用自己的慧眼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与内容,搞好阅读、赏析、借鉴、表达等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淮安市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三年迈出三大步:2014年考查两篇课内文言文《晏子使楚》和《送东阳马生序》的比较阅读;2015年考查了一篇课内文言文《出师表》和课外文言文《史记·淮阴侯列传》的一段比较阅读;2016年考查了《小石潭记》和课外一篇《游媚笔谭记》。从考查的趋势来看是逐渐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据说2017年中考可能完全考查课外的文言文,所以从考查趋势看文言文复习策略也要跟着发生巨大变化。那么如何进行初
期刊
摘 要: 迫于高考压力,各地大搞题海战术,文言文教学最大价值几乎变成了应付考试中的文言试题。文言课堂成了默读课、失声课,文辞优美、意趣万千的古文被草率肢解,大量机械训练进一步麻木了学生的情感。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尽量活跃学生的思维,试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古文字课、训练课转变成提升学生素养的新课堂,作者从朗读、鉴赏、拓展三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朗读 鉴赏 拓展
摘 要: 有效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度和广度。通过增加人物举止,使形象立体化;通过添加语气词,使情感深刻化;通过增添背景资料,使主题鲜明化。  关键词: 人物举止 语气词 背景资料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来说,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读小说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从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
背景:富含脯氨酸的跨膜蛋白2基因(PRRT2)编码340个氨基酸,产物为富含脯氨酸的跨膜蛋白,其功能目前尚不清楚。2011年Wang, Chen等率先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中发现了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植棉经济效益降低,如何提高种棉效益,已成为当前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除改革棉田长期来一直沿用单一种植模式为间套
智能工程及人机结合的系统戴汝为戴汝为,1933年生,云南昆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模式识别,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及思维科学。五六十年代从事工程控制论及最优控制的
振动高梯度磁选是在高梯度磁选机上增加一种振动装置,使分选罐或分选介质产生振动的高梯度磁选法。它能提高磁性产品的纯度,避免介质堵塞和缩短冲洗介质的时间。第一台高梯
目的:  设计一种骨架可生物降解的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阿霉素共聚物,以提升阿霉素(DOX)的治疗作用并减少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药物副反应。检验该共聚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就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优点和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措施展开
摘 要: 在当代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着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指引学生的作用,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在当代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摒弃古板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并加以引导,充分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