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烽火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套什么样的书?
  这是一套儿童小说,分为《珠江烽火:黑云压城欲遮天》《珠江烽火:红旗漫卷寒敌胆》《珠江烽火:不畏疯蚍强撼树》《珠江烽火:翘首前路已燎原》四册。小说以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广州起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钟赤星、甘南火等几个出身迥异、各怀梦想的少年,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广州起义,受战火洗礼后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小说旨在引导青少年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伟大革命精神。
  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曲江县城,四个穷苦人家打扮的少年,郁闷地走在萧条的街市上,看上去比三伏天被晒蔫了的小草还要无精打采。
  这四个少年正是钟赤星、侯江海、阿龙和安仔,他们这些天,几乎走遍了韶关和曲江城的大街小巷,却依然探听不到一丁点儿南昌起义部队的消息。眼看着归队时间只剩下两天了,他们只能做好回去的准备,毕竟当初是跟邱连长做了保证的,如果这次说话不算话,以后再有什么任务,邱连长一定不会派给他们了。
  但他们四个实在不甘心就这样一无所获地回去。
  尤其是从韶关回曲江路上遇到的两件事,让他们始终耿耿于怀,他们急于找到南昌起义的部队,和农军、小分队一起,为当地的穷苦百姓报仇。
  那天他们在回曲江的路上遇到一对爷孙,老爷爷须发皆白,衣衫褴褛。粤北的冬天还是比较阴冷的,老爷爷四处破洞的单薄衣衫显然无法御寒,他冷得瑟瑟发抖。他步履蹒跚,摇摇晃晃地走着,手里紧紧握着一个小孩子的手。
  那孩子看上去不过五六岁,身体瘦弱,细小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被老人抓住的小手露出了手腕,干瘦得似乎只是一层皮包着他的小骨头。他那一双小脚丫上套着两只破破烂烂的草鞋,鞋底大概是磨出了洞,走过的地方偶尔会留下一点儿血红。可即便这样,小孩儿也是一声不吭,默默地任由爷爷拖着走。在荒凉破败的土路上,这一老一少的背影更显得格外凄惨。
  四个少年见状心中不忍,急忙从后面追上去,钟赤星帮着抱起了小孩。侯江海机灵,看出这爷孙俩的饥饿,让安仔把他们带的干粮都给了这爷孙俩。
  这爷孙俩应该是饿极了,老爷爷竟顾不上和他们客气,就跟小孙子一起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侯江海怕孩子噎着,一边轻轻拍着孩子的后背,一边建议到前面不远处的一块大石旁喝点水再慢慢吃。
  大家一起来到大石旁,侯江海照顾小孩坐下后,一边看着爷孙俩喝水吃东西,一边跟老爷爷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爷爷这时认准了四个少年都是好人,就把自己家的事,原原本本地跟他们说了一遍。
  原来,老爷爷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起初靠着几亩薄田,还勉强可以度日。后来那些恶霸地主,被上面的反动派派了税,三天两头就要征军费。反动派找地主要钱,地主自然不愿意让自家的银子白花花地流出去,于是要么就提高佃户的租子,要么就想方设法地霸占贫苦农民的田地。
  有一年老爷爷家收成不好,没能留下稻种,到了该播种的时候,没办法就去地主家借了些钱买稻种。没想到黑心的地主竟然放高利贷,驴打滚,利滚利,三分息变五分息,五分息还要变成十分息,老爷爷家哪还得起啊!
  一年还不起,两年还不起,最后田地全都归了地主不说,他们全家还得给地主种地还债。
  后来农民运动发展到了老爷爷的家乡,惩治了地主恶霸,把田地也都分还给了他们。老人的儿子、媳妇为了感谢农会,还特意做了顿好饭要招待人家,没想到人家水都没喝一口。
  可就是这样,却还是让地主记上了仇,前段时间反动派背叛革命,镇压农民运动。农会干部和农军只好暂时撤退。恶霸地主又有了靠山,愣是把老人的儿子和媳妇抓去活活打死,还抢了他们被发还的田地,把老人和小孩都赶出了家门。
  钟赤星和阿龙都“腾”地站了起来,钟赤星原地快速地转了几圈,重重地跺了一下脚,骂道:“这群混蛋也太不是人了!”
  侯江海和安仔急忙劝住他俩,又问老爷爷这是要去哪儿。老爷爷告诉他们,自己在汕尾那边还有一门亲戚,打算带着小孙子去投奔他们。
  老爷爷左右看了看,小心翼翼地低声说道:“听说那里的农军更厉害,把那些给地主撑腰的当兵的全都打跑了。有农军的地方,才是咱们穷人能活命的地方,我就算自己去不了,也得想办法让这孩子去。”
  老爷爷说的时候,眼睛一直在看着孩子,眼里满是慈爱和希望。
  听老爷爷提到汕尾,钟赤星不由想起在花县时邱连长和甘南火说的话,不由得惦念起甘南火来,他的伤应该都养好了吧?
  侯江海看到钟赤星的眼神,就知道他在想甘南火了,其实自己也非常想甘南火呢。关于农军的事,四个少年不好说什么,只是宽慰老人,他们一定能到汕尾过上好日子。
  又坐了一会儿,见老爷爷和孩子吃饱了,侯江海帮忙把剩下的干粮都包了起来,塞到了老爷爷怀里。几个人又将身上的钱凑了凑,送给了老爷爷,钱虽然不多,但起码在他们讨不到饭的时候,够他们买点儿吃的充饥。
  老爷爷推托几次没有推托掉,只好含着眼泪收下了。侯江海还细心地把钱分成了几份,分别仔细地藏在了老爷爷和孩子的身上,以防他们弄丢了或被坏人抢了去。对于这一老一少来说,前面的路还很长,他希望能尽量帮这爷孙俩想得周到些,这样至少可以让他们平安抵达汕尾的可能性再增加几分。
  送走这爷孙俩,四个少年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难受得谁也没有心情说话,正在默默地赶路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紧接着几声粗野的呼喝声响起:“滚开!快滚开!再不让路打死你们!”
  四个少年还没来得及闪开,几个穿着军装的人就已经冲了过来。这些人都衣衫不整,表情凶恶,一看就知道是反动派。
  “你们是聋子啊?让你们滚开没听见吗?信不信老子毙了你们!”这些敌人横冲直撞地跑来,其中一人撞到走在最外边的钟赤星肩膀,立时高声喝骂道。
  钟赤星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的火,这会儿见了反动派,又被这么一吼,压在心底的怒气一下子冲上了头顶。他想也不想,撸起袖子猛地向前迈了一大步,一下子就迈到了那个敌人的面前,瞪起充满怒火的眼睛看着对方。
  那个敌人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把枪抓在了手中,确定枪还在手里后,他才回过神来,大声喊道:“怎么,你还想造反不成?”
  另外几个敌人听到他的喊声,慌忙围了过来,都举起枪对准了钟赤星他们四个。
  侯江海赶紧站到钟赤星身前,赔着笑脸说:“几位老总,误会,误会,我们怎么可能造反呢?您也瞧见了,我这兄弟有点憨,脑筋不好的,您几位大人有大量,千万别计较。”
  阿龙和安仔在钟赤星身后,一个劲儿拽他,安仔趴在他耳朵边提醒他:“你忘了邱连长当初是怎么说的了吗?”
  “若是冲动,就地开除出革命队伍!”邱连长言犹在耳,钟赤星攥紧的拳头又放开了,极不情愿地后退了一步。
  前面的侯江海眼角瞥见钟赤星退了一步后,心底总算松了一口气,接着跟那几个敌人道歉:“老总们也看见了,他不敢跟老总们闹的,这不是让我两个兄弟拽走了吗?几位老总就饶了我们这一次吧。”
  几个敌人似乎还有急事,没时间跟他们纠缠,又骂了几句以后便离开了。
  侯江海擦擦脑门儿上的汗,又回头去劝钟赤星:“好了阿星,我知道你生气,咱们谁不生气啊?可就凭咱们几个,能做些什么呢?到时候把命搭进去多不值!还不如忍他一时,以后让邱连长带着咱们端了这些混蛋的老窝。”
  (选自《珠江烽火:翹首前路已燎原》,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其他文献
第一次来龙港,之前只知道这个位于浙江南部的城市,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到2020年8月,剛满周岁。车刚开上龙金大道,接车的作家余先生就开始跟我聊天,聊他自己,也聊这座年轻的城市,他的兴致勃勃中掩饰不住一种自豪。  上世纪90年代初,跟很多温州人一样,余先生离开家乡到安徽黄山做小生意,因为自身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看到当时游客们购买的黄山茶叶,包装简陋又难看,于是忽然想到做茶叶包装袋的设计,他将黄山那棵
“我怎么总感觉被什么给捆住了……”椅子上的女人无力地自言自语。  几圈尺黑色电线勒紧她,从脚踝缠到脖子。黑皮线的另一端,连着盏旧吊灯,在低矮的天花板下晃来晃去,形制酷似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下面扣着的,是不知谁的随时会掉的脑袋。他一言不发走过来,插上电源。灯,直照在女人脸上。只见绑哥特式复古吊床上的饶博士,眼神时而迷醉时而崇拜时而惊心又时而焦虑。现在,她唯一能动弹的只有大脑和猩红色高跟鞋。男人已换上
如果将烟台比如一只引颈高飞的天鹅,那么雄踞在烟台城市中央、雍容尔雅、灵秀高耸的毓璜顶,便如那天鹅高傲的颈项,引吭高歌,展翅欲飞。  “毓璜”两个字,原本是玉皇大帝的“玉皇”。传说,元末的烟台市区,只是一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渔村。在其中部有一座枝繁叶茂、瑞气盈腾的小山丘。一位全真教华山派道长偶经此山时,只见一束金光从山顶射出,直入云天。于是,道长潜入山中洞窟,见一金蟾,在吐金光。金蟾见生人入洞,
世界太小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竟能走到一起。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我所在的公社250多人参加考试,只考上两人,我是其中一个。  我考上的是赤峰师范学校,这是个小学校,但却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省级领导,另一个是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  我所在的中文科全班35名同学,30名男同学,5名女同学。中文科的同学都是文学爱好者,除了上课,大家议论的都是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比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
事情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  女儿班里几个同学和家长自发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大家参观博物馆,徒步,爬鸣沙山,烧烤,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暮色降临,我们正准备踏上归途的时候,女儿同学的妈妈突然说:“我家里有一只小刺猬,是我儿子在柴堆里捉的,你们谁拿去养?”见大家没人吭声,我说:“我拿去吧!正好女儿想要一只刺猬。”女儿同学的妈妈就从屋后提来一个塑料桶,又拿来一个盛鸡蛋的竹篮子,她把塑料桶对着竹篮子一倒,
在一个地方待得久了,难免会产生厌倦和迷茫,怎么也抵挡不住外部世界的诱惑,总觉得外面一切都好。可是,等我们真正在外面闯荡了一番世事并如愿以偿之后,反倒觉得本乡天地最好,怎么也舍不得离去。  如今,耳顺之年的我一切变得平淡、自然,这,正如哥伦比亚作家大师马尔克斯所说的:“在生命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是需要我们用寂静来偿还的。”  是的,我爱独处,尤其喜欢山。这种心境,这种嗜好,过去我是不曾有过的。
他如瘦骨的酒瓶子  一个嶙峋的老人吹着瘦骨的酒瓶,站在地球之上  不会吆喝,不会吹嘘,甚至不会倾吐苦闷  多少个酒瓶子,被丢弃  闽南的夜晚,被拂弃尘垢和残留的酒液  把柴街石当作永不离散的筵席  彻夜不归  分离就是刮去心头肉。数着柴街石,流离的少年  不解养育之恩。世间万物轨迹中  唯有一條流浪狗,和月光紧跟其后  那个嘴角抽动的醉汉  紧握一夜星辰  公园旋转,谁解他的心燃烧着  一面湖的念
往保加利亚,往里拉修道院,公路蜿蜒在不修边幅的山野间。  大巴司机是保加利亚人,中午时分,他把我们拉到了一家路边小餐馆。  壁炉正燃烧,随意,懒惰,散漫。  第一道菜上来了,凉凉的面包片,凉凉的黄豆浓汤。面包片撕成小块,蘸着黄豆浓汤吃,仍然是凉凉的。我们中国南方的舌尖,老是惦记着冬天里那暖暖的味道。  于是我顿生奇想,用叉子挑着面包片,到壁炉边烤。隔着紧闭的厚厚的玻璃门,做个姿势,闹腾一下吧。  
我接触海南黄花梨,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某日,朋友打来电话,说新开了个海南黄花梨收藏馆,请我帮忙拍一些照片,既做画册,又可在网上销售。我背起摄影包,拿着三脚架就去了。   收藏馆,在一栋临街铺面的一楼,其实就是产品展示厅,约有一百多平方米。装修古朴古香,配上灯光,显得优雅穆静。有从乡下农民手中收购来的古床,古桌椅;有自己按木头形状,因材而雕琢的作品,或人物,或动物,或花草,琳琅满目,栩栩如生。最惊叹
姐姐,今夜没有月光  三月的细雨打湿江南的倩影  春燕南归的途中,姐姐  我在读着离别的诗行  就像花丛中蝴蝶折断了翅膀  姐姐,今夜沒有诗与远方  柔柳在烟雨中梳妆  水晶串成的雨链  会让这苍茫的人间迷失天堂  姐姐,我不是乘着银色的月光登场  我身后有无数抹黑,比崖底还善良  姐姐,我是背着前世欠下的债而来  前方有一条路叫坚强,比离别更柔肠  姐姐,今夜没有月光  冷风将乱了的心湖,抚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