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课前分层、课内分层、课后分层恢复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数学学业水平;通过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困生学习的潜能,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分层教学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它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差异,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但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及态度的差异,还有教材的安排(七上实数和七下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初一结束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初二数学教师提前面临数学学困生,分层教学承认差异,允许后进,充分挖掘学困生学习潜能。
一、课前分层
1 学生分层
学困生是指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未能达到教学要求,学业成绩偏低,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学习态度、习惯、技巧方法等方面跟优等生是有差异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还会拉大,他们更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给予帮助、指导。
2 目标和要求分层
学困生要求教师带着走,目标是达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降低要求,放低起点,坡度小,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鼓励他们敢实践、敢操作、敢提问。耍防止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3 备课分层
备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
谁知识有缺陷?什么缺陷?
谁能力不强?哪方面能力?在教学的哪个环节?
谁心理有障碍?什么障碍?怎么解决?
谁行为有问题?什么问题?
如:某学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错误多,耍弄清楚问题所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还是实数的运算),上课时针对这个问题向他提问。
二、课内分层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提问分层
提问注重层次性、启发性,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努力为学困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如: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提出三个问题:①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何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③怎样求得k的值?其中问题①专为学困生准备,既复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又能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练习设计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学困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体验成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巡视辅导分层
学生训练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要给予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去分母易漏乘,去掉分数线后忘添括号,应提醒学困生逐步书写过程,以保证他们对每一步骤作出正确反应,使学习收效迅速,这关键是师生间准确无误地交流,强调及时反馈,要求教师把每个任务分解成小步骤反复地进行训练。
三、课后分层
1 作业分层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对学困生布置作业要坚持三个原则:(1)作业量要适当,多了学生会产生厌恶感,养成拖沓习惯,造成质量下降;(2)作业不能太难,难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打击成就感。如:作业分基础题、放缓题;(3)作业要有针对性,针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不断鼓励他们“你这段时间作业完成得很好、进步得很快、有潜力”,进而引导、鼓励他们向拓展题、思维训练题“跳一跳”,让学困生在不断地“跳一跳”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2 辅导分层
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起到查漏补缺、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对学困生的辅导主要是增强信心、巩固知识、教会学习方法,利用课本中的作业题,要求学困生坚持每天做10分钟,然后交给老师批改,同时锻炼学生毅力;利用学习小组的辅导。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评价分层
学困生的分数较低,而这个分数易诱发自卑、自弃心理。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简单地用分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学习的情绪和动机,对学困生的评价要轻结果,重过程,多鼓励,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可改进评分方法: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允许学困生对测试订正后再打分。可把讲解后学困生订正内容的分数减半给他,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于学,作业试卷乐于订正,学习的积极性、订正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困生的自尊心得到维护,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
对初二数学学困生实施分层教学体现了我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当然,学困生的学习障碍非一时一日造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恢复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要持之以恒充满爱心,相信他们会取得自己最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分层教学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它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差异,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但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及态度的差异,还有教材的安排(七上实数和七下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初一结束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初二数学教师提前面临数学学困生,分层教学承认差异,允许后进,充分挖掘学困生学习潜能。
一、课前分层
1 学生分层
学困生是指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未能达到教学要求,学业成绩偏低,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学习态度、习惯、技巧方法等方面跟优等生是有差异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还会拉大,他们更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给予帮助、指导。
2 目标和要求分层
学困生要求教师带着走,目标是达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降低要求,放低起点,坡度小,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鼓励他们敢实践、敢操作、敢提问。耍防止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3 备课分层
备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
谁知识有缺陷?什么缺陷?
谁能力不强?哪方面能力?在教学的哪个环节?
谁心理有障碍?什么障碍?怎么解决?
谁行为有问题?什么问题?
如:某学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错误多,耍弄清楚问题所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还是实数的运算),上课时针对这个问题向他提问。
二、课内分层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提问分层
提问注重层次性、启发性,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努力为学困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如: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提出三个问题:①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何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③怎样求得k的值?其中问题①专为学困生准备,既复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又能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练习设计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学困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体验成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巡视辅导分层
学生训练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要给予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去分母易漏乘,去掉分数线后忘添括号,应提醒学困生逐步书写过程,以保证他们对每一步骤作出正确反应,使学习收效迅速,这关键是师生间准确无误地交流,强调及时反馈,要求教师把每个任务分解成小步骤反复地进行训练。
三、课后分层
1 作业分层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对学困生布置作业要坚持三个原则:(1)作业量要适当,多了学生会产生厌恶感,养成拖沓习惯,造成质量下降;(2)作业不能太难,难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打击成就感。如:作业分基础题、放缓题;(3)作业要有针对性,针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不断鼓励他们“你这段时间作业完成得很好、进步得很快、有潜力”,进而引导、鼓励他们向拓展题、思维训练题“跳一跳”,让学困生在不断地“跳一跳”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2 辅导分层
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起到查漏补缺、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对学困生的辅导主要是增强信心、巩固知识、教会学习方法,利用课本中的作业题,要求学困生坚持每天做10分钟,然后交给老师批改,同时锻炼学生毅力;利用学习小组的辅导。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评价分层
学困生的分数较低,而这个分数易诱发自卑、自弃心理。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简单地用分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学习的情绪和动机,对学困生的评价要轻结果,重过程,多鼓励,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可改进评分方法: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允许学困生对测试订正后再打分。可把讲解后学困生订正内容的分数减半给他,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于学,作业试卷乐于订正,学习的积极性、订正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困生的自尊心得到维护,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
对初二数学学困生实施分层教学体现了我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当然,学困生的学习障碍非一时一日造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恢复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要持之以恒充满爱心,相信他们会取得自己最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