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诱导pEgr-sHemopexin在MCF-7细胞的表达和侵袭能力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小管形成的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w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治疗基因克隆于可被辐射诱导激活的Egr-1启动子下游,利用Egr-1基因的调控序列可被辐射刺激的特点,形成基因和射线对肿瘤的双重杀伤作用,是近年来放射治疗研究的热点[1-2].下游目的基因的选择,对提高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疗效至关重要.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端血色素结合蛋白样片段PEX可阻断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3-5].本研究根据Egr-1基因启动的辐射激活特性和PEX的抗血管生成和阻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将肿瘤抑制基因治疗和放射治疗二者联合起来,在构建pEgr-sHemopexin(pEgr-sPEX)重组表达质粒的基础上,观察体外pEgr-sPEX重组质粒辐射诱导表达特性,检测辐射诱导pEgr-sPEX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探讨抑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的方法,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对人外周全血细胞nm23-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用nm23-H1基因表达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X射线照射人外周全血细胞,于不同剂量(0-5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6、12和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剂量-效应关
目的 探讨X射线照射联合RNA干扰STA33基因对人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针对STA33 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编码小干扰RNA(siRNA)的DNA模板寡核苷酸链(siRNA1、siRNA2和siRNA3),构建STA33-siRNA阳性和阴性重组质粒.用以转染Eca-109细胞.Eca-109细胞分为5组:转染试剂对照组、阴性质粒对照组、重组质粒siRNA1实验组、siRNA2
目的 探讨螺旋断层放疗联合抗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11月本科34例行根治性螺旋断层放疗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鼻咽部肿瘤(pGTVnx)及可见的转移淋巴结(pGTVnd)处方剂量70 Gy/33次,高危区(PTV1)60 Gy/33次,低危区(PTV2)56 Gy/33次,5次/周.其中17例放疗期间联合尼妥珠单抗,200mg/次,
目的 回顾性分析淋巴结阳性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5年10月,选择260例代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单纯手术组(A组)130例,术后放疗组(B组)13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分为3个亚组,A1组(无淋巴结转移)42例,A2组(淋巴结转移个数1~3枚)43例,A3组(淋巴结转移个数≥4枚)45例;B1组(无淋巴结转移)43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靶向性的硼脂质体,为硼中子俘获治疗的研究与应用建立一个有效的靶向给药途径方法采用新型的主动载药方法-pH梯度法制备硼脂质体,分析不同药脂比例对包封率
前列腺癌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0—CRT)可提高靶区剂量,对周围组织给予较好的保护,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为了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多不令人满意,肺癌患者免疫力低下是原因之一,而放射治疗又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腹部疼痛、黏液或血性分泌物、里急后重、直肠瘘或穿孔,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影响放射治疗的进程和疗效.因此,寻找能够有效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方法对肿瘤放射治疗的顺利完成尤为重要.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商品名爱维治)主要适用于大脑循环和营养方面障碍、外周血液障碍及烧伤、烫伤和放射所致的皮肤黏膜损伤[1]。
目的评价脑胶质瘤调强放射治疗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优势。方法本研究采用10例脑胶质瘤患者,针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3DCRT和IMRT的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不同照
目的 探讨槲皮素(ON)对6 Gy X射线照射后大鼠免疫功能及肝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第1组连续7 d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 ml/150 g体重)作为对照组,第2组(QN组)连续7 d用槲皮素(40 mg/kg体重)腹腔注射,第3组用单次6 Gy X射线照射,第4组(6 Gy+QN组)连续7 d腹腔注射槲皮素(40 mg/kg体重),在最后一次注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