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l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是我们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追求的目标。我们这里所说的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这里的高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构建高效课堂。
  一、紧贴教学内容,精心制作课件
  翻开初中的信息技术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书本的体例与同是自然科学的物理化学有点差异。信息技术课的开篇是从计算机的发展史开始的,接下来才进入正题——计算机的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等。这些内容属于叙述性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加改变地照本宣科,就会出现讲台上老师挥汗如雨手舞足蹈,课桌前学生萎靡不振不知所云。对于这种曲不高而和寡的尴尬现象,老师是不愿意看到的,可是这些知识,却又是学习计算机时必须夯实的基础,就像英语学习中的ABC,没有趣味但是有不可或缺。如果我们在教授这方面的内容时,作一些灵活的改变,开动脑筋提前制作一些紧贴这些内容的辅助教学小课件,在课堂上不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或者动辄让学生看书,而是通过课件的演示,将这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生动图片和声音,自然就会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一来,学生很乐于接受,教师也教得轻松。同时,我们还利用课件的动态展示,轻轻松松地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所教的知识中,有效地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将其顺利地带入新知识的境界之中。课后的调查反馈信息显示:学生普遍反应生动活泼的课件使课堂内容更丰富、更紧凑了,学习也更自主和轻松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改变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玩”的态度
  在初中学生的头脑中,信息技术课与玩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很多地方信息技术课没有考试和升学压力。尽管初三学生是要面临着中考时的微机会考任务的,但是这样的考试更多的是象征性的等级考试,即使有的地方将这次会考成绩计入中考,也就是区区十分而已。而对于在初一、初二的学生而言,中考似乎还很遥远,所以并不是很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加上信息技术课大都在计算机房上,学生面前基本是人手一台电脑,上机操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自由支配掌握。所以从总体上而言,他们在课堂上,或者是乓乓乓敲击键盘调出有趣的画面,或者是偷偷地连上网络浏览网页,或者是左顾右盼地看热闹。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要及时的加以调整,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嬉戏”认识及时地转向严肃认真的态度。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是游戏课,嘻嘻哈哈马马虎虎绝对不可能学好这门科技含量极高的课程。
  三、确立规矩,严格要求
  毋庸讳言,微机室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其组织教学比一般的课堂难度要大得多。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就不能只以简单的不说话,不走动为要求,学生适当的讨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不及时辅导与约束,很有可能就放任自流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铁的纪律是干好一切事情的保证。虽然说学习不是打仗,但是操作起来道理是一样的。要想在信息技术课中构建高效课堂,我们首先要攻下教学秩序过于活跃这一问题。一开始就必须让学生明确微机室有着独特的严格管理制度,明确了这个管理制度,才可以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四、巧妙转化,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课的专业化程度,细节性的不衔接,就会给我们制造全盘的拦路虎。所以,大多数学生面对这一门课时,总觉得依靠自己玩也玩不出多大的名堂。这时候老师的分化突破难点的工作就要及时地跟上。在具体的讲授中我们巧妙分化,善用比喻,在建立规范的定义和解释后,可以创造性地把书本上生硬的名词或者操作步骤生活化,用通俗的口语让专业术语生动起来。讲解硬盘,我们用桌子的抽屉比喻;讲解网络,我们用四通八达的自来水管道来比喻,这样的转化轻松地将复杂抽象变成简单明了,难点也就不再是难点。学习的效率、课堂的效率也就自然高了起来。
  信息技术中的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努力和更长的等待与坚持,才能结出芬芳四溢的甜蜜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初中)
其他文献
【摘要】突出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作者通过科学创设情境、体现创新观念和实施科学评价三方面论述了科学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关键词】学习氛围;主体地位;科学评价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要求体育教师掌握新的教学观念,彻底扭转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倾向,凸现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文章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现状及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紧密结合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群教学体系模式,构建教师、学生、课堂、实验、实践、考试为
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已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安徽省在2000年秋季在高一年级新生中试行。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素养为主旨,强调科学方法、科学过
作文教学素称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不论在高考、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的赋分都超过总分的三分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真正花在作文教学上的时
【摘要】英语教学中,除了口语训练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写作技巧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技能。如何培养高三学生的写作技巧,本文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写作技巧;高三英语;方法  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有四种技能,它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思想交流,即写作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书面表达实质上是一种指导性或控制性写作,它不可以离开要求去随意发挥、自行立意。它的写作在指定范围内比较灵
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立足河南实际,围绕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论述了推进我省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的方法,使我省社会管理之路越走越宽广。
“3+X”高考模式,命题的操作原则是首先注重各个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加大。从理科综合测试的试
本文在语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和探讨体验式活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具体说,就是在语法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体验,并以归纳、演绎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发现、
教学评价无疑会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导向和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评价改革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六大具体目标之一,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高中语文新教材是一套全新的语文教材。它全面贯彻了当前素质教育和中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想,充分体现了一个长期被教学理论和实践忽略的最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