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股市套牢家庭如何调整资产配置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励女士跟不少人一样,前两年在尝到股市的甜头后,就将大量的资金追加投入其中。可是现在,这笔资金面临严重缩水的问题。如何做出合理的家庭理财规划,才能抵御这种风险呢?
  
  励女士一家四口生活在河北省唐山市,她和先生都从事财务咨询工作。母亲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继续工作。3岁的女儿给家里增添了不少的快乐。
  
  月度年度收支稳定
  
  励女士每月收入10000元,先生和母亲每月收入各为5000元。投资性房产每月月租收入3000元。这样,每月收入共有23000元。
  在支出方面,食物开销大概每月2000元,其他包括置衣、娱乐、交通费大概需要花费3000元。另外,女儿现在已经开始接触一些培训课程,主要是艺术方面的,这笔教育费用大概需要2000元。所以,月花销一共在7000元左右。每月可以结余16000元。
  年度性收入方面,年终奖金有30000元,正好花在保险费支出上。其中人身保险25000元,家财险5000元。
  
  金融资产集中投在股市
  
  励女士的家庭资产主要包括3万元现金及活存,自住房价值100万元,投资性房产价值100万元。另外,收藏品价值约6万元。
  此外,励女士家庭投资性资产还有60万元,集中于股票和基金中。现在两方面投资大概各占30万元。这样的资产配置困扰她多时,因为她将家中大部分流动资金都投入了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中,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压力不小。励女士说,这60万元是几年来她和先生工作的辛苦积蓄,以及母亲的养老金。前两年的股市让她尝到了甜头,可现在觉得投资应该分散一点,如何保证60万元不继续缩水,已是她的当务之急。
  此外,他们家拥有一辆私家车,买进时20万元,励女士保守估计现值15万元左右。
  在家庭负债方面,令励女士欣慰的是,两套房产的贷款已经全部还清,现在只剩下短期消费贷款6000元。
  所以,家庭净资产已经达到283万元左右。
  
  有一定保险保障
  
  励女士和先生都分别投保了分红型终身寿险和意外险,且两人的保额也相同。其中终身寿险保额10万元,因为缴费期限设定为10年,所以这部分保险的年保费支出相对较高,两人加起来年保费约17000元。意外险保额也是10万元,同时附加了意外医疗险,两人年保费相加不到800元。
  在女儿身上,他们也投保了保险产品。据励女士介绍,女儿一共有两份保险产品。一份是教育金储备附加意外险的保险产品,从初中开始每年可以领取一定金额,同时意外险保障额度有1万元,年保费2000元。另一份是纯教育金储备保险,待到女儿长大后,可以在规定时间点领取教育金,例如考上大学本科,每年可以领取一笔教育费,等大学毕业时还可以再领取一笔成才费等等,年保费5000元。她觉得用这种方式储备女儿将来的教育费用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为此,他们全家每年的人身险保费支出大约为25000元。另外还有一笔5000元的车险保费支出。
  
  关于投资与养老
  
  励女士认为自己当前的首要问题是,投资方式如何改变。面对股市的风云变幻,她和先生都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风险同样较高。所以,他们在思考是否应该将60万元的投资资金分散开来,将一部分继续投资股票、基金,另一些投入更低风险的产品。不过,有哪些方式可以选择,又该如何分配比例,他们想得到专家的建议。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养老无忧。现在,励女士已经拥有两套房产,而且没有贷款,住房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女儿的教育金储备也在一点点积累,她觉得虽然不知道十几年过后这笔资金到底还有多少价值,但也算是留给女儿的一笔财富。励女士说,她现在虽然只有30岁,但她还是比较关心退休养老的问题,毕竟退休后收入会减少,家庭资产会不断下降,早做储备工作可以心里有底。她希望专家可以给出退休规划方面的建议。
  
  专家建议一:资产配置及投资建议
  李海宁
  
  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首先,看一下励女士家庭的财务情况分析:
  励女士家庭的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主要有以下问题:
  ●投资形式过于单一,主要都集中在股市与基金上。由于这两类产品的关联度很高,同属于资本市场的产品,股市的波动对于这两类产品的投资回报同时产生相关的影响。所以,应该适当地调整投资组合与资产配置。
  ●投资风险过大。目前,励女士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风险较大的资本市场,但是以励女士的专业知识、金融投资经验来看,未必有精力很好地打理此类投资。股市的风云变化中虽然蕴涵了很多机会,但是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特别是在行情不是很好的熊市之中。所以,应该分散投资风险,调整投资组合。确认家庭的理财目标
  
  励女士的理财目标应为:
  ●根据家庭收支情况,适当调整理财投资的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进行多样化投资,实现财富的稳定、长期增值;
  ●子女教育的资金储备;
  ●老人的赡养资金储备,(包括生病治疗费用以及旅游等需求的满足);
  ●励女士夫妻俩的养老准备。
  
  资产配置与投资建议
  目前,国内CPI一直处于高位。通胀压力加大,加之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而对内却不断贬值,所以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理财目标应该盯着CPI指标,而非以往所认为的跑赢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以励女士的情况为例:
  ●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适当的调整股票的持有,建议根据价值投资的理论选择蓝筹股并且长期投资。也可以考虑选择资源优势企业、产品有涨价空间的行业、销售规模大的企业或多元化综合性的企业的股票进行长期投资。这样也可以使家庭财富长期稳定地积累。
  ●基金投资策略方面,建议进行一定的调整:根据市场动态,适当地将目前的单一的股票型基金按照一定比例,调整为债券基金或混合型基金。在股市看好的形势下,增加偏股基金的比例,相反的行情,则增加债券基金比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金的配置可以结合励女士赡养老人与自身养老计划的理财需求,制订两个投资期限不同的基金定投计划:(1)为母亲做一个5年期的基金定投;(2)励女士今年30岁,在确认了自己的退休时间后,为自己做一个25年期左右的基金定投。
  由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长期向好的,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下,选择波动较大的股票型基金做基金定投,并且长期投资5~25年,资产的回报率应为正值。这样,将家庭每月结余中的一定数量资金投资于基金的定额定投,既解决了励女士赡养老人和自己养老计划这两个理财目标的实现,又使得励女士不必为无暇关注股票与基金的走势波动而烦恼。
  ●可以运用银行理财产品,稳健对抗CPI。目前,银行产品中信托类产品 收益比较稳定。大部分非保本信托类理财产品实质上是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因为其行业特征和担保特征决定了除投资证券市场的信托产品外,其他信托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几乎都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建议励女士可以按适当比例投入到此类产品中。由于目前的经济处于加息周期,所以可以投资于6个月到1年的短期产品中。一般年化收益率为6%~8.5%,可以稳健对抗CPI。
  ●适当进行黄金和收藏投资:目前励女士有6万元的黄金和收藏品投资。黄金是资产保值首选。进行黄金投资应该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方式持有黄金,选择时点进入黄金市场。而收藏不仅仅是艺术,现在也是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行为。此类投资是一种特殊的门类,投资效益往往比别的项目更显著,增值幅度也较为可观。但是,这类投资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应谨慎投资。
  流动资金如何分配?建议将现有的活期存款分别以活期存款形式和货币市场基金形式存放。也可以选择10天~3个月的、回报率在年化3.9%~4.6%的银行产品。当然资金的流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才是收益性。
  关于子女教育费用的储备。由于励女士已经为女儿购买了一定数量的教育保险,可以适当地满足此理财需求,今后可以通过其他投资适当进行追加。
  此理财计划需要根据励女士家庭收入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定期更新调整,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评估。
  
  专家建议二:保险建议
  蒋士华
  
  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可以预期的。但收入增长常常并不同步于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超前或滞后。这些都成为财务保障建立的理由和约束条件。
  人生所要遇到的生老病死同样可以预期,所不同的是什么时候发生是无法确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应该为自己和家人更早、更全面地建立人身保险保障。
  从上述的两个理由来看,励女士的家庭收入受市场经济景气的影响会较大,确立稳健的理财思路应当成为首选,而且未来女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将会刚性增长,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家庭财务比例,如有留学、创业考虑,应当有更安全的财务规划来保障。另一方面,从人生来说,人的机体退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健康、医疗费用的支出并未有较全面和长期的考虑,而对于养老的忧虑并未在现有保险上得到体现。
  具体解决思路。从目前静态来看,应当确定的中长期理财目标为:
  ●在孩子18~22岁之时,有高于50万元的留学金或创业金。
  ●在夫妻俩退休之前,应有大于200万元的退休保障储备。
  ●为自己和丈夫建立全面、长期的意外险、寿险和重疾险保障。然后可以再根据未来收入、健康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每年的保障检视作为调整和补充之需。
  同时我们看到,该家庭目前不动产类投资偏大、股市投资偏大的结构应当调整,并根据未来收入和目标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比如增加稳健类资产投入。另外,考虑到励女士的收入占家庭财产收入比例最高,同时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更长,她本人的保障和养老应当同步倾斜。按家庭总保障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10%~5%计算,每年所缴保费可以在3万~万元。
  具体建议如下:
  ●孩子的留学和创业金:3岁小孩,年缴1.2万元,缴费18年,到22岁时个人账户资金规模预期可达到约50万元以上,同时享有10万元寿险保障和10万元附加大病保险。
  ●励女士的补充养老金和保障:30岁女性,年缴1.2万元,缴费20年,资金充足的年份时可每年追加2万元,如果一共追加5次,合计投入共34万元,则65岁起,每年约可以领取补充养老金5万元左右到终身(届时账户中还有110万~250万元可支配现金),同时享有一定的寿险保障和10万元附加大病保险。
  ●励女士的先生的补充养老金和保障,可以参考励女士的方案来调整设计。
  在上述参考计划中,主要是以目前市场较受欢迎的万能产品为主、投连险为辅的方式来为其搭建的,而夫妻俩的寿险保障需求则可以配合人生不同阶段所肩负的家庭责任,来进行主动的灵活调整。另外,对现有的25000元保费支出结构,不妨再做一次调整,比如申请变更夫妻俩现有的终身保障的缴费期限,将缴费期拉长到20年,在这两份保险上每年就可以减少50%的保费支出;而孩子的教育金保险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删减。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协调每个家庭成员的保障和各类理财金安排,同时控制家庭的年总保费支出在合理范围内,保证持续缴费能力。
其他文献
了解作品应当从了解画家入手。油画在中国一百多年了,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百多年来的画家的总体状况有个基本认识。    画廊在销售时经常有客人咨询各个时期画家的情况,比如这个画家多大年龄。哪个学校毕业的,他们这一批画家的作品的价格等等,这是投资收藏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还有一些客人热衷于收藏老一代画家的作品,但又常为老画家作品的价格卖不过新画家而困惑。其实这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因为不论哪个时代、
期刊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很多实际困难,凭企业单方面能力甚难改变,但是对于企业而言,要借贷,而且要省钱借贷并非没有变通的办法。改变直接向银行“伸手要钱”的做法,转而通过中间渠道,间接从银行借贷,其结果很有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一份材料表明,2006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有4200万户,这些中小企业的增加值占GDP的59%,而我国每年都有约30%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约62%是由
期刊
购房不慎也会遭遇楼市“地震”!其中的关键因素是现金流。这是因为持有房产是有成本的,如果没有能够计算好自己的实际财力,面对市场和环境的动荡就会发生资金链的断裂。所以还是那句话,购房量力而行是关键。    购房者遭遇滑铁卢    说到近期的房地产市场,深圳楼市无论如何都是要关注一下的,而那里的购房者遭遇的楼市“地震”更是让人感觉心惊。据报道,由于今年以来深圳房价过山车似地下跌,很多人的家庭财富由“富产
期刊
一个多月前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通过现代媒体的传播手段,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灾难的发生,这更引起了大家对于地震的关注。  灾难过后,人们痛定思痛,开始对灾难进行总结。有些人认为,应该加强对地震预报工作的研究,让人们能够在地震来临前,及时躲进避难场所,以避免人员伤亡。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临震预报,历史上只有中国成功地预报过一次。  然而也
期刊
职场“地震”会对家庭财务产生威胁,尤其对于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职场上的闪失则意味着家庭财务状况的恶化。    职场生变,收入锐减,这对家庭财务来说同样是一大不可忽视的威胁因素。  专家表示,维持职场稳定重在预防危机的发生。在职场危机产生之前,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从这一点上说,预测职场上的“地震”,比预测自然界的地震要容易一些。因此如果做个“明白人”,预判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前找到
期刊
2008年以来,新基金的发行普遍遭遇了“滑铁卢”,但债券基金却在市场中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债券基金为何受宠,这与当下的市场环境和债券在熊市中避险功能的表现不无关系。    一切似乎历历在目,8个月前,只要有新基金发行,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基金,都会被一抢而空,连QDII基金都被疯抢。近期,新基金成堆发行,但是,新基金的发行情况明显不如去年,基民疯抢新基金的现象不复存在。  不过,新基金发行的整
期刊
大小非解禁成了股市悬而未决的“堰塞湖”,成了投资者心中不解的痛。那么,大非自愿延续解禁期,是否意味着暴跌了8个月的大盘见底?    大小非解禁如洪水猛兽,不仅压垮了牛市的脊梁,使股市在一泻千里之后仍一而再、再而三地暴跌。大小非解禁成了股市悬而未决的“堰塞湖”,成了投资者心中不解的痛。  然而,当股指跌破2800点,股改后的首家全流通股三一重工承诺继续锁仓两年,话语刚落,股价即以涨停作为回应。在其示
期刊
地多了,老婆多了,都不幸福。这话不是我说的,因为我既没有地,也没有“多”的老婆。显然,如果因为我只有一个老婆和一套房子但自认为活得还算幸福,就推论出标题的这句话,这不算逻辑。但是,因为发明这句话的是冯仑,那个地产商万通集团的老板冯仑——他老人家既有地又有“操盘”若干个老婆的财力——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还有点可信度。  冯仑是个很能表达的人,而且他的表达方式不是任志强式的暴躁,也不是王石自认为的“青涩”
期刊
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承认,金融问题有一部分是由政策缺陷和监管不足造成的,这是一个信号。  周小川是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时发表这番言论的。据新华社报道,周的原话是这样的:“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周期跟过去不一样。传统的商业周期主要是由于投资、产能过剩引起的,但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政策缺陷或监管不足造成的。”这就是说,很多金融动荡并不是实体经济出现了大问题,而是由政策和监管层面造成的。显然
期刊
商业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的骤然叫停,一方面为不顾风险、盲目经营的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金融理财产品在设计、审批过程中相关监管的缺失和对投资者利益的忽视。    违规,托词还是导火索?    就以外汇保证金业务为例,商业银行最早推出这一业务的时间为2006年10月,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相继有3家银行推出这一业务产品。然而在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暂停这一业务接受媒体问答时,将暂停的矛头直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