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精汤治疗肾虚型少弱精症6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医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GI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生精汤治疗肾虚型少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肾虚型少弱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生精汤+生活方式指导治疗,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指导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精子相关参数、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性激素水平及抗精子抗体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60例,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良好,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被视为一种慢性疾病,病因不明,保守性手术后易复发,中医药在缓解痛经、预防复发等方面疗效确切。血瘀是内异症最基本的病理基础,气滞血瘀为内异症常见证型,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研究、药物机理探讨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内异症患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目的:对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且用药疗程在1~3 d人群的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信息系统(HIS)中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且使用疗程在1~3 d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共纳入4285例,归纳、整理其人口学特征以及患者诊断、合并用药等特征。结果:428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04例(占比56.51%),平均年龄50.67岁,最常见年龄段是45~65岁(占比35.64%),出院结局以好转(占比55.75%)、治愈(占比24.82%)多见;诊断排名前三分别是高血压病(533例,占比7.56%)、冠心
桑螵蛸是中医临床治疗肾病的常用药。为了明晰桑螵蛸在史料及现代文献中的记载,本文将古代文献中关于桑螵蛸名称,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采收炮制,毒性等方面介绍进行细致梳理。结果表明,桑螵蛸的古今用法较为一致,但现代炮制方法更为简化,炮制品种更为单一。本文的验证研究为桑螵蛸的临床药提供了一定的本草学参考。
多维体质是从人体不同维度认识体质的一种体质理论。当下流行的体质理论存在分类宽泛,细化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中医体质学说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古人对体质的认识及分类的梳理,我们发现从情志、形体、脏腑等多维度认识并划分体质是一种更佳的方式,即多维体质。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对多维体质的概念内涵及其构建思路作一般论述与探讨。总结出多维体质即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脏腑、形体等多角度认识并划分体质的概念;归纳出从理论与实际出发构建多维体质生理学、分类以及应用的多维体质构建思路。希望多维体质理论构想的提出能够弥补中医体质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于明清时期日趋完善。傅山论治疾病重视心肾两脏之间的关系,提出“心肾相克而实相须”的“克中有生”的观点,主张“治肾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肾”的“心肾相依”学术思想。傅山以“心肾相依”立论,创立多首方剂,临证论治妇人月经病、不孕、妊娠病、产后病,男子虚劳、遗精,以及呕吐、不寐等诸多疾病多有效验,为后世所推崇。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目前,中药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中药基原混乱,产地、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人为因素的干扰,采收时节、采收方式等因素,以及加工方式和炮制工艺对中药质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应从源头抓起,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研究,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要运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的方法对中药材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包括本草考证、本草基因组学、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植
鲜药的应用是历代中医医家尤其是温病医家治疗疾病的重要特色之一。作为温病的代表医家,王孟英临床尤擅鲜药应用,具有独到的鲜药用药观。以王孟英11部主要著作为据,归纳出王孟英运用的鲜药共计37味。对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疾病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王孟英在鲜药的运用上既继承了温病医家养阴滋液、顾护肺胃的特点,又具有重视瓜果食疗、药物本性、善运枢机的个人特色。对于指导鲜药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慢性骨科退行性疾病,以软骨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分解代谢失衡为典型特征。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OA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成为OA治疗研究的热点。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其多靶点、高疗效和低副作用的优势正在逐渐显现,本文主要阐述中医药基于NF-κB信号通路转导下的OA治疗过程,总结作用于该信号通路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旨在为OA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对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175例,以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42例,常规西药治疗)、柴胡组(43例,常规西药治疗+柴胡疏肝散)、香苏组(44例,常规西药治疗+香苏散)、联合组(46例,常规西药治疗+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积分情况,临床疗效,并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均降低(P<0.05),其中联合
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脑肠互动异常”,其病机可被概括为“神明之枢失衡”“胃肠腑气不通”“少阳枢机不利”.根据其发病机制,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提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