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亚特兰蒂斯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360年,柏拉图在自己的《对话录》里讲述了一个神秘岛屿的故事。
   远古的时候,诸神把整个大地划分为若干的区域,他们通过抽签划定了各自的领地。
   海神波塞冬得到了大西岛的领地,他把这里建设成一个“金屋藏娇”的地方。
   这个岛坐落在直布罗陀海峡以外的大西洋洋面上,面积比利比亚和亚细亚两块土地合在一起还要大。
   岛的中部到海边是一片非常美丽和肥沃的平原,平原的中心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一位名叫克利托的凡间美女住在山上,波塞冬和她在这里一起生育了五对双胞胎儿子。
   为了不让外人侵扰到自己的女人和孩子,波塞冬切断了山下周围的土地,以这座山为中心,建立起三道以陆地和海水组合起来的同心圆。各圈之间距离相等,水陆圈用桥梁和运河相联,每个桥梁两边都修建了塔楼和门。
   当初波塞冬创建这座城市时,世界上还没有发明船舶,航海技术也没有出现,外人不经允许根本无法接近内城。
   波塞冬从地下引出两股清泉水,一股是热的,一股是冷的。他又把整个大西岛分为十块,把最大、最好的那一块土地赐给长子阿特拉斯,并指定他做这里的国王,统治这个岛屿,其他的九个儿子则称为“亲王”,每人管辖一块地界。
   岛上拥有各种矿藏,各处都在开采和黄金相媲美的“山黄铜”矿。
   岛上还栽培了各类谷物、大豆以及香料作物,森林里盛产各种木材,可以生产家具和建筑房屋,还有椰子、石榴、苹果和促消化的山楂树。岛上除了众多的家畜之外,也有贪食的大象出没其间。
   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最外围城墙对外的一面涂抹着黄铜,朝内的一面则粉饰着锡。从远处观察,这个岛就像一团火焰一样闪闪发光。
   岛上的王宫里有一座供奉着克利托和波塞冬的神庙,神庙的建筑特色是非希腊风格,周围设有黄金围栏。神庙的外部用白银装饰,山墙上的雕像则用黄金涂饰。
   神庙的内部,屋顶装饰着象牙、黄金、白银和山黄铜,其他的墙壁、柱子和地板,全部以山黄铜作点缀。
   当航海技术和三层浆座帆船出现以后,就是这个岛最繁盛的时期,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集中在这里的港口,喧嚷的人群昼夜不绝。
   虽然已经传续了很多代,但是这里的国王和亲王们一直坚持每隔四年或者五年就到神庙里聚会。他们先是杀死一头公牛作为牺牲,夜幕降临时,他们共同进行判决。天亮之后,他们将判决写在一块金牌之上。
   无疑,大西岛拥有世人所羡慕的完美的文明。不过随着财富的聚集,他们身上的神性因为掺杂大量的凡俗成分而变淡变弱,人性慢慢主宰了他们的内心,他们开始变得骄横跋扈,盛气凌人。
   有一天,这支有着强悍军事力量的文明,想要征服整个欧罗巴和亚细亚。他们所向披靡,占领了北非和欧洲的许多地区,直到雅典军队挺身而出,将这批侵略者赶出了国门。
   可是就在此刻,可怕的地震和洪水犹如猛虎般侵袭而至,所有的勇士都被大地吞没。远处的大西岛也同样沉入了大海。据说这是众神之神宙斯对他们的惩罚。
   看来,众神喜爱的是内卷化的信徒,而不是有独立人格的属民,就像《圣经》中上帝抛弃了开智的亚当和夏娃一样,这个叛逆的文明也失去了众神的青眼。
   大西岛虽然沉没了,但是在它的周围形成了许多暗礁,阻碍着船只的航行,而且人类对那个神秘的区域也无法进行人工探测。
   后来,这个传说中的大西岛就被人称为亚特兰蒂斯。

01


   柏拉图告诉我们说,亚特兰蒂斯的传说早在他落笔之前9000年就已经存在了,这个乌托邦式的文明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七贤之一梭伦在埃及游历时偶然听到一位埃及祭司讲述的,然后梭伦又将这个故事转述给后人。但柏拉图是唯一已知的有关亚特兰蒂斯存在的记录者。
   在他的笔下,这个文明的陨落源自道德的破产。许多人认为这是柏拉图为了贩卖自己的价值观而独自构建出来的故事。
   柏拉图所描述的这个文明大约毁灭于公元前9600年,而据我们目前所知人类城市的出现,大约只有5000年的历史。
   准确地说,在公元前9600年,我们人类是一群原始的狩猎采集者。最近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化遗址,就是位于土耳其科尼亚省的圣塔约克遗址。这座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聚居地出現于公元前75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从发掘的成果来看,它比柏拉图所记录的要原始得多。
   在柏拉图的笔下出现了驯养的牛,据考古实践发现,有证据能证明最早驯养牛的时期是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之间。
   我们考察故事中提及的航海和造船业的历史时,同样按照目前所掌握的考古数据来说,最早的船舶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法老陵墓的绘画中。而地中海地区,海航事业的开拓者是腓尼基人,其可追溯的历史大约是公元前15世纪。
   事实上,几乎没有任何考古证据可以支持柏拉图的描述。

02


   在15世纪末之前,人类对于亚特兰蒂斯的讨论并不激烈,很少有人对这个失落的文明世界产生过探究的兴趣。但是随着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成功登陆美洲大陆之后,西方民众开始对未知的新世界充满了好奇。
   新大陆的发现拓展了人类的想象空间,一种以空想主义为基础的乌托邦小说横空出世,成为许多人发泄对现实不满的载体。
   公元1626年4月,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因病谢世。出于对他的怀念,第二年,他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新亚特兰蒂斯》出版发行。    这是一部乌托邦小说,晚年在政治上极度失意的培根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自己对科学、哲学、政治和宗教进行的一些理想化的构思。
   小说的主角是一位船员,他所乘坐的西班牙商船本应从秘鲁到中国横渡整个太平洋,可是船舶在海面上航行了五个多月之后偏离了航向。正当船上的饮食即将告罄之时,船员们发现了远处的一座岛屿。
   他们向岛屿靠近,主角观察到这个海岛的港口和欧洲其他任何一个热门的港口一样,洋溢着无限的活力。这个小岛在作者的笔下被称为本萨勒姆岛。
   岛上的居民告诉主角,他们的历史非常悠久。在遥远的过去,人类的航海能力远远超过了当代的航海家。早年的时候,本萨勒姆与许多其他国家和文明进行过交易,其中就包括柏拉图故事中的亚特兰蒂斯。
   后来,亚特兰蒂斯入侵了本萨勒姆岛,上帝为了惩罚入侵者,用洪水摧毁了亚特兰蒂斯文明。浩劫过后,岛上的领导者选择将他们的文明与世界其他地方隔绝开来。
   岛上唯一获准离开的是所罗门之家的代表,他们定期执行侦察任务,以监测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进展。
   这里是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他们不仅在农业、光学、能源和医学等领域领先世界,而且他们在社会秩序上也优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文明。“在天堂之下,再也找不到像本萨勒姆岛这样纯洁的国家。”
   培根的小说将人类的注意力引向了亚特兰蒂斯这个失落的文明。

03


   接着,更大的“惊喜”来自罗马教廷。公元1665年,罗马学院著名的学者阿塔纳修斯·柯尔彻声称:他在梵蒂冈图书馆找到了一份保存完好的亚特兰蒂斯真皮地图。
   作为埃及学的专家,柯尔彻确信这份地图创作于公元前四世纪,公元一世纪由埃及传入罗马。
   地图上显示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大岛,六条主要河流中间有一座高火山。
   柯尔彻在他的著作《地下世界》中以“亚特兰蒂斯岛的地图,最初是柏拉图描述后在埃及制作”为标题公布了自己的发现。
   书中他不仅将地图的临摹出来,而且他还公布了自己的推测:这份地图的第一个家很可能就是亚历山大图书馆,据说,图书馆毁于战乱,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都丢失了。地图却很幸运,它被人为地保存下来并带到了罗马。
   公元1680年,柯尔彻逝世,同时消失的还有这份地图,不过地图到底是失去了还是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在柯尔彻走后成为众说纷纭的一件疑案。后世的学者大多认为这份地图只是柯尔彻的个人创作。

04


   就在柯尔彻去世前一年,瑞典著名的解剖学专家、内科医生、植物学家奥劳斯·鲁德贝克在自己的作品《亚特兰蒂斯》中提出:亚特兰蒂斯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地址就在瑞典北部的某一处地区。
   为了寻觅亚特兰蒂斯的原址,鲁德贝克孜孜不倦地奔波各地寻找考古证据、研究各类符文、挖掘自然地标、收集萨迦人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次跨界并非毫无用处,他发明的用土壤地层测定文物年代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这个由鲁德贝克基于爱国情绪激情建立的“考古”成就,除了在他的祖国被视为权威之外,在国际上,却无法获得多数人的认同。许多同时代的人称呼他为“蝙蝠教授”(英语“bats”一词也有怪异的意思)。

05


   公元1882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位著名的前国会议员、律师、民间历史学家伊格纳修斯·唐纳利在他的著作《亚特兰蒂斯:古老的世界》中声称:人类在建筑、雕塑、绘画、雕刻、采矿、冶金、航海、陶器、玻璃器皿、运河、道路等等文明和技术方面的进步,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提到的这个岛屿。因此,亚特兰蒂斯在历史上是真实的存在。
   书中,唐纳利罗列出17个论据,分别从词源、地理、人种、语言、肤色、考古、风俗、动植物群落、神话传说等方面来佐证自己观点的科学性。
   唐纳利最后得出结论:亚特兰蒂斯曾经是大西洋中部的一个大陆,但是这块大陆突然下降到了海底,现在这个强大的帝国只剩下其高耸的山脉顶端,而这里现在被称为亚速尔群岛。
   尽管唐纳利的观点在板块构造学说创立之后受到了广泛嘲笑,但是直到今天他的书籍依然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

06


   即使时间轴转到了现代,仍然有许多人在找寻柏拉图笔下的亚特兰蒂斯。虽然柏拉图在作品中非常清楚地描述了亚特兰蒂斯的位置,但是许多研究人士仍然在其他地方“发现”了亚特蘭蒂斯的“踪迹”。
   比如:科林·威尔逊和兰德·费伦-阿斯这两位畅销书作家在《亚特兰蒂斯蓝图》中告诉我们,南极洲就是一万多年以前的亚特兰蒂斯;美国作家查尔斯·佩莱格里诺在《发现亚特兰蒂斯》中则信誓旦旦地确认摩洛哥的海岸城市塞拉,以及它附近的岛屿正是柏拉图笔下的亚特兰蒂斯;21世纪初美国一位跨界的建筑师罗伯特·萨马斯特,报告说他的科研团队通过深海声纳扫描,在塞浦路斯和叙利亚之间的地中海深处发现了亚特兰蒂斯的遗址……
   通过拜读这些民间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不免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从柏拉图的故事中发掘那些和他们的假设相符的那部分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论点,却故意漠视与他们的假设相驳的那部分内容。
   对这个神秘文化的探究带给我们的最大疑问就是:为什么过了几千年,我们中间仍然有许多人在寻找这个故事的谜底?他们锲而不舍的原因好像源自潜意识中存在着的对这个文明的集体记忆,只有将其解开,他们的内心才能得到平静。
   我相信在未来的无数岁月里,亚特兰蒂斯仍然是我们中间一部分人心目里真实存在的那个失落的古老文明。
  (摘自微信公众号“鱼羊史记”)
其他文献
劉震云参加腾讯娱乐的“星空演讲”,说了几件“一句顶一万句”的事,其中一件是《水浒传》里的郓哥,就因为他多说了一句话,死了四个人,分别是武大、潘金莲、西门庆,还有王婆。  他的这个说法,让我心有戚戚焉。  看《水浒传》,远行归来的武松对郓哥和颜悦色,跟他打听武大的死亡真相时,也曾想,他就一点也不恨眼前这小子吗?如果不是他跑到武大面前学舌,各种激将,起码武大不会自不量力地去捉奸。郓哥但凡懂点事理,就应
编者按: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思考、发现的过程。  学习中的质疑、思考与发现,犹如一座大桥,连接起已知的此岸和待知的彼岸。桥下,是鲜活的生命与浩瀚的知识交汇而成的思想大河。河中的每一朵浪花,都凝聚着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期待与明天的召唤。  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就是要将这桥与河、此岸与彼岸有机联系在一起,使教学双方都能拥有指向理想目标的坦途。  然而,很多情况下,这样的坦途只能存在于一种理想的教学情境里
考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主要看学校的整体风貌,微观层面主要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在宏观层面上,整体设计和建设学校的组织机构、文化样态和运行机制,使学校展现出优质而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在微观层面上,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培养担当学校教学主力的教学能手和引领学校教学发展的教学专家,以优质的
导语:  曾几何时,澳大利亚人在网上展开了疯狂骂战,原因很简单——有人骂他们土。  正文:  “土澳”这个名词的诞生,让澳洲人无法承受生命之耻,他们不停地强调自己收入丰厚、住房宽敞,在白人领域中具备无可比拟的优越感。可是就有一个日本籍女留学生,以自己在澳洲生活的三年为内容,编了一首歌,歌中这样唱道:“原以为澳洲遍地都是有品味的大帅哥,谁知道他们衣着土得掉渣还不修饰;原以为澳洲美食特有料,谁知道那里
《红楼梦》第二十回袭人受风寒卧病榻,宝玉服侍袭人吃了二和药,令其安静休息,至次日清晨起来,吃些米汤静养,宝玉才放了心。  普通的米汤,为什么袭人喝了宝玉才放心呢?  养生之道  米汤又叫米油,是用上等大米熬稀饭或做干饭时,凝聚在锅面上的一层粥油。米汤性味甘平,能滋阴长力,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20世纪80年代广东兴起煲“白粥”,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出了“米汤滋补”的合理性。广东“白粥”并非一般的白米粥
[摘要]江苏海门市三厂初级中学秉承“和而不同,谐而致远”的理念努力打造“和韵文化”,以“大生和韵”为学校立魂,对学生以“德韵”课程修其心,以“智韵”课程化其性,以“体韵”课程健其身,以“美韵”课程雅其品,以“劳韵”课程践其行。  [关键词]书香校园;阅读;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0-0081-02  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教
一个需要用上铡刀的面包是什么样的?习惯了面包店那些软蓬蓬的小东西,我很难把它们与如此粗暴的工具联系在一起,直到遇到了全麦面包。   注意,这里所说的全麦面包,不是超市里那种灰褐色,除了里面带有一点颗粒之外,与牛奶吐司毫无区别的那种,而是能钉钉子、能碎石头的那种真全麦面包。   我第一次吃到这玩意儿,是在某个老贵的西餐厅。穿着西装马甲的服务生小哥优雅地捧上了一份精致小巧、表面撒着糖霜和坚果的餐前
力气大    儿子放学回家,神气十足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班我的力气最大了!”  妈妈问:“你怎么这么有把握?”  儿子说:“老师说,我一个人拖了全班的后腿!”    酒鬼笑话二则    (一)  隔壁王叔某夜叉喝了个酩酊大醉,步履蹒跚地走回家来。进门时不小心撞伤了头。他踮着脚尖,摸索到梳洗间,找出一些胶布,对着镜子贴在伤口上,然后轻轻地睡在妻子身旁,心中窃喜,这下可以逃脱妻子的惩罚啦。  第二
父母教育子女、师长教育学生,维护其尊严是相当重要的,有时要严厉地呵斥,有时要给予爱的鼓励,有情有理,情理并重,方不失教育的目的。  良宽禅师是一位日本的得道高僧,毕生精进修持,从来没有懈怠过。  在良宽禅师晚年时,家乡的亲戚来找他,请他回家一趟,因为他在家乡的侄儿成日花天酒地、吃喝嫖赌,快把家产浪荡尽了。  大家将希望都寄托在良宽禅师身上,期盼这位做禅师的叔叔,能用佛法来开导不务正业的侄儿。  良
【摘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学的关键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依托语文学科教学,做好学科德育渗透,基于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深入感悟、理解文本主旨,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实现“立德树人”。本文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为例,对“引导合作探究,关注德育渗透”理念的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