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传播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sir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一个月后,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一带一路”走入世界视野,开启了一段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新旅途。
  “一带一路”思想的提出迅速照亮世界,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给沿途各国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拉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我们自身的发展。“一带一路”源于汉代以来的“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为后来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文化物资交流的主要陆上通道,形成了后世所称的丝绸之路。只有通过丝绸之路这样一条道路,西域、中亚、西亚的人才了解东方还有一个强盛的汉王朝的存在,所以才有了汉人、汉文化、汉族、汉学这样一些褒义的东西,使得汉帝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政治实体。
  四年前习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到如今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合作国家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从亚洲到欧洲、非洲,甚至到美洲、大洋洲,很多开始没有加入其中的欧美国家,也逐渐加入到“一带一路”的队伍中来。中国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的综合实力也越来越强,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认可,中国制造成为可以信奈的品牌,中国创造也在不断提升。
  “丝绸之路”就是西汉之后以丝绸、瓷器等为代表的各种当时中国高端制造产品传播到中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当时的欧洲各国经济各方面都比较落后,衣服以亚麻制品为主,我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汉通西域以后,中亚及西亚各地时行衣着丝绸。在西罗马的中心罗马城和东罗马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从皇帝、元老院元老以至权贵之家,都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基督教会的法衣、祭服、挂幕、祭坛装饰概用丝绸。国家官吏穿着特殊形式的丝袍,世俗富人普遍穿着一般丝袍。中国也也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香料、农作物等还有文化、艺术方面的技艺。丝绸之路交融了中国与欧亚非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两千年前“丝绸之路”是借助物物交换来传播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历史文明和彼此的文化,今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传承的是国际合作的精神,借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开放包容之态,實现彼此的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今天的中国以高铁建设为契机,公路铺设,管道、光缆、桥梁,一项项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落地,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沿线各国争先恐后希望与中国合作,希望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能从他们的国家经过,能够提升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为沿线各国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经过四年的发展各国都看到了“一带一路”给沿途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以自己的高、精、尖的项目,借助“一带一路”带到了沿线的各个国家,引领着区域合作伙伴们走上了共赢致富的美好道路。
  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建设中,中国工匠们在建过程中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服务于社会的精神,把中国人民那种向往和平、友好的精神,并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梦想,传递着世界共建、互惠互利的合作文化,更是将中国人民具有的“工匠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的工匠与技术科研人员在异国他乡,远离亲人、朋友的地方,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益求精的精神,把“中国品牌”推向世界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在对外的援建过程当中中国工匠们把每一份工作、每一个操作、每一项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研究、细心琢磨,把品牌放在首位,更加扎实地埋头去把品质做好,让世界能够感受到中国的品牌,中国品牌的力量。我们的建造技术、科研水平、项目管理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少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我们的工匠不止做到了产品的精益求精,不仅只是技术、艺术要精而且道德品质更高,这就是所谓的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
  在“一带一路” 这个新的丝绸之路上要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品牌大放光彩,从中国制造走上中国创造。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几千年来不仅有优秀的文化传承也有传世的技艺,但处于新世纪的中华民族的工匠们不能停留在先人余荫的技能上面,不思进取,必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在这个发展的时代,我们的产品要做到德艺双馨,不能只为挣钱而去制造,那里的做法只能是为挣快钱而降低产品质量,质量的低下就没有发展的可能,只能是处于低层次徘徊,这样的产品也就不能成为品牌的,就没有实力走出国门到国际上去竞争。我们的工匠就是有一天也能把自己的产品做到让全世界的人都以购买我们的产品为荣。
  “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顶层设计。弘扬古代“丝绸之路”精神,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发掘新的合作潜力,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摄影对建筑的客观再现十分重要,通过对建筑材料特点的展现和展现建筑构件细部特征让观者更加了解建筑物。  【关键词】:建筑摄影;再现;建筑材料;建筑细节  在建筑摄影对建筑的客观再现中,如何展现建筑的材料特点和如何展现建筑构件细部特征这两方面非常重要。对这两方面的摄影拍摄可以为观者真实的展现一个建筑的材料、细部特征,加深观者对建筑的认识。  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元素,也是构成建筑形式美
期刊
【摘要】:在此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分析了观众的欣赏口味的变化所引起的演员演唱中的变化。以老生行当形成主流的一脉分析他们演唱的发声方法逐渐产生的变化,以及观众的欣赏角度所发生的变化。从原先的实大声宏到婉约苍凉,再到韵味持久,再到以情动人,这种演唱时所展现的不同风格地.反映出观众对于京剧艺术本身所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京剧;老生;技巧  一、京剧老生行当发展主线  由于京剧的形成到发展离不开观
期刊
一、和水稻有关的仪式  在种水稻之前一直到水稻成熟秋收之后,泰国每个地区都有祈求老天风调雨顺,粮食免收天灾,来年大丰收的典礼,各个地区的典礼有相似的但也有差别。  举行仪式的地方有两种,一是在自己家里举办的或者是平民百姓聚集在一起举办的叫做平民典礼;二是皇室成员在皇宫里举办的,叫做皇室典礼。人们为水稻举行仪式主要有四个目的:首先是呼唤鬼神或者神秘的力量来保护水稻,让水稻能够茁壮成长,能够有好收成;
期刊
【摘要】:我国的乡镇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开始追求乡镇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这个也是现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所以,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应是乡镇文化建设的重点。本文就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发展;建议  1.引言  在我国许多文学艺术形式都产生于民间,以群众文化的面目出现。群众文化的肥沃土壤为专业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期刊
【摘要】:苗族舞的传承和发展因为经济、文化面和地理环境等因素面临着人才断层、舞蹈原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面对当前苗族舞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组织民间团体促进苗族舞的传承,让民族民间舞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打造品牌舞蹈,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展“舞动兴文”主题活动,大力推广具有兴文特色的苗族广场舞。鼓励兴文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创作一批以苗族文化为基础的民间舞蹈,让苗族舞蹈在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中得到传承和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以及人们之间的联系急剧增加,扩展了笔译者以及口译者的翻译市场。成为一名合格的笔译者或者口译者的难度在于克服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翻译障碍。著名的翻译家们站在各自的观点上提出了他们对于翻译障碍的看法。比如,严复在他翻译的《天演论》一书的序言中写道“译者三难:信、达、雅”。“信”意味着对原有内容或思想的充分完全的传输或表达。“达”要求译文必须清晰流畅,没有任何语法错误和产
期刊
【摘要】:博物馆文创产品是高感性产品,消费者根据个人的审美喜好和情感喜好选购产品。本文以人格心理学和移情学说作为理论依据,以九型人格理论作为消费者人格分类的标尺,运用拟人设计法、剧本引导法和角色设计法三种方法进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人格化设计的探讨。  【关键词】:人格化设计;文创产品;博物馆  但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消费者选购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标准已不再是实用功能或审美功能,更为关注产品所传达出的体验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品牌效应已经各领域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最为关键性的要素。那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群众文化的品牌建设更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如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势必要将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列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范畴,并要围绕着这一关键要素,进行不断的分析总结,分析群众文化的品牌建设中实质性的问题,如企业职工的文化定位,企业职工文化的实质性内涵等,通过对这些
期刊
【摘要】:布朗族及其先民创造了丰富的茶文化,在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都极其热爱和敬畏茶及其茶神。本文运用费孝通先生的功能主义方法分析布朗族茶文化的产生及构成,以及茶在布朗人社会中的地位,并分析了茶在布朗人社会中的功能。  【关键词】:布朗族;茶文化;精神图腾  布朗族是云南 25 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它发源于上古时期西南地区的“百濮”。布朗族人口较少,大部分都分布在云南省的思茅、 保山、 临沧和西双版
期刊
【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我国对民居建筑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建筑是文化的结晶,民居建筑反映了各民族、区域的历史文化变迁,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本文以石堰坪地区的古民居建筑——吊脚楼作为考察对象,并通过设计美学入手,分析石堰坪吊脚楼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美学价值。结合特色村寨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吊脚楼的研究不应该仅限于进行延续传承,重点是对它进行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