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新与旧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开篇语来形容彼时的伦敦最合适不过了。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琳琅满目的工业品和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就让这样的争议从未中断过。 而这句话放在资本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骚乱的今天来看,依然如此的恰当。
  帝都的荣光
  1851年5月1日,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汇集在英国伦敦一座被称为“水晶宫”的穹顶下。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聚会,人们相聚的目的是展示进步和繁荣,这次盛会的准确名称是——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它的英文名称是“The 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而主导这一盛事的,便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1837年,18岁的维多利亚登基。新女王在继位之前的日记中写道:“既然上帝把我置于这个国家的王位上,我将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尚年轻,可能在许多方面缺乏经验,但我肯定,几乎无人像我这样怀着为国为民的良好意愿和真切希望。”女王充分兑现自己的诺言:她在一生中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因此深受国民的爱戴;她还是那个时代道德风尚的典范,是贤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优秀的一家主妇。她自己生活严谨,工作刻苦,对别人又充满责任感。
  在许多国人眼中,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她漫长的63年在位时期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顶峰。维多利亚在位时期,被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做她那个时代的表率。而彼时的伦敦,在伊丽莎白一世之后,再度成为大英帝国荣光的标志。
  作为不列颠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整个伦敦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后,开始或明或暗地发生着巨变。伦敦城周边往昔那田园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钢铁与纱线交织的忙碌世界。伦敦东区和泰晤士河下游流域的水力磨坊、畜力磨坊和手工作坊逐渐消失,人们建立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立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
  伴随着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力普及,伦敦的城市建设也同步高速发展。到1850年,整个英国的城市化比例超过60%,而伦敦居首。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通,公交汽车的营运,以及联系四方的铁路线,使伦敦的市容与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污水排放系统的出现,让伦敦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的气息。街头上亮起的白炽灯似乎在提醒人们:在19世纪70年代电力刚刚成为新动力之时,伦敦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的鼎盛时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欧洲的头等强国,殖民主义的扩张使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从当时英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来看,这一个代表当时最高生产技术水准的万国博览会译为“伟大的博览会”似乎更准确一些。
  当时的英国已率先成为现代化国家,英国的工业引领着全球的发展。东道主伦敦人毫不掩饰自己向全世界宣扬成果的愿望,他们的脸上浮现着显而易见的洋洋自得与炫耀。
  “不堪回首”的过往
  然而就在维多利亚把伦敦和整个大英帝国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再度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伦敦城也遇到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伦敦东区,在历史上就被看成是贫民区,在柯南?道尔笔下,雾中的伦敦最危险之处,莫过于东区。这里临近码头,居民大多是卖苦力出身的穷人和外来移民,著名的“开膛手杰克”,就曾经在这里活动。夜幕降临之时,伦敦城往往呈现出两种极端:一边是伦敦西区的灯火璀璨,一边是伦敦东区的暗淡无光。圈地运动使很多农民破产,而工业化则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破产的农民涌入到城市中,成为产业工人。他们拥挤在残漏破败的东区小巷中,那里脏乱不堪,卫生条件极差。没有卫生的饮用水,更遑论刚刚问世的电气白炽灯。
  随着沿岸城市居民的增加,以及造纸厂、肥皂厂、制革厂的建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其他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入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及至伦敦附近,泰晤士河更变得污浊不堪。1849年,《庞奇画报》刊登了一首插图诗。这首诗题名为“约翰饮用的水”,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当年泰晤士河的水质。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泰晤士河污染更加严重。1855年7月7日,化学家法拉第乘坐轮船在泰晤士河下游伦敦至汉格福德桥这段河面考察,河水的外观和气味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在信中写道:“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
  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更是导致12000人死亡,这迫使政府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与水污染一样,空气污染成为那个重金属时代刻下的工业伦敦标签。
  伦敦“新城记”
  时过境迁,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昔日的老牌帝国渐渐光辉不再。而伦敦这个帝国的心脏,也经历了从城市化到逆城市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从制造业为主到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变。
  二战后,英国人从德军飞机轰炸过后的废墟上铺上了混凝土街道,盖起了经过规划的住宅楼盘,甚至建造了像米尔顿?凯恩斯这样的全新的伦敦卫星城市。60多年前,伦敦最高的建筑是圣保罗大教堂。现在,取代它们的是公司办公大楼。伦敦邮政大厦和国民西敏寺银行大厦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以其现代的外观炫目一时。现在,它们又都在金丝雀码头、碎片大厦和“小黄瓜”面前黯然失色。在大英博物馆之外,人们有了泰德现代美术馆等更多千姿百态的去处;除了塔桥之外,人们还可以去千禧桥,甚至坐到“伦敦眼”上去一览泰晤士河的胜景;不用依赖飞机或轮船,人们可以自己开车穿过多佛海峡,前往对岸的法国。建筑原本包含的传统阶级和地位的象征意味,被不断崛起的公共建筑所消解。   不仅是女王和她的大臣们,每一个伦敦市民都需要适应这种转型。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陷入了困惑和迷思。当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通过资本操控滑铁卢战争的进展时,伦敦这座金融城早在一开始就打上了寡头博弈的印记。
  这两年爆出的新闻集团窃听丑闻,除了将默多克这样的新闻业巨头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之外,也不禁引发人们的深切思考:在这个日益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当下,英国人作为一个民族本身的特性和存在感,是否会因为伦敦金融城的建立而逐渐消失?而无论是伦敦塔还是温布尔顿网球场,这些承载着大英帝国昔日光辉记忆的地方,是否依然存在着逝去的记忆?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叫嚷着独立的今天,伦敦市民是否只有白金汉宫的观礼窗台下才能骄傲地向世人证明“看,这就是伦敦!”呢?
  在财富不断积聚的同时,贫富的分化也在不断拉大。2011年8月6日黑人男性平民马克?达根被伦敦警察枪杀,直接点燃了这种长期积郁在伦敦贫民阶层心中的怒火。而伦敦的首都辐射效应也很快在几天之内传遍了伯明翰、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等英格兰地区的大城市。
  骚乱平息后,卡梅伦首相曾指责这是赤裸裸的犯罪。而在100多年前,柯南?道尔笔下的“开膛手杰克”也正是利用一件件血腥的杀人案件来宣泄着对这个巨大的城市体系的不满。与其说这是某种循环,倒不如说是伦敦这座大都市永远都难以回避的一面。
  1948年伦敦奥运会举办时,“日不落帝国”的气场已经无影无踪。彼时英国尚未从二战的伤痕中恢复过来,铺跑道的是从工业区运来的煤渣,各国代表团入住皇家空军军营和大学宿舍。英国参赛选手每人只能收到一条紧身短裤。但那一届奥运会依然让英国政府入账3万英镑,并成为伦敦人心中无上的骄傲。当2012年的奥运会再度来到伦敦时,回想着一个世纪前水晶宫金碧辉煌掩映下的繁盛,伦敦是否还能找回那份依稀的荣光?
  伦敦奥运会的最初预算约24亿英镑,在2007年申奥时大幅上升到93亿英镑,是5个申办城市中最高的,然后接下来就是无尽的超支。天空电视台在今年1月底的一项调查估计,伦敦奥运会的成本当时已经达到120亿英镑,最终有可能达到240亿英镑。
  大笔的投资,是否能够带来高回报呢?根据伦敦奥组委一开始的设想,伦敦将能够从主办2012年奥运会中盈利数亿英镑。但现在认为伦敦奥运会将亏损的看法似乎占了上风。有专家预测,当地经济将因此小幅下滑2%左右,此外还会出现短期净亏损的经济影响。如果伦敦能达到它的目标:吸引年轻的专业人才和大型公司,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新的活力,重塑国际形象,这样短期的代价也许还可以接受。
  时光荏苒,即便是奥运会,对于伦敦来说终究也只是一场会消散的筵席,无论伦敦人将为世界奉上怎么样的一场国际盛会,都无法磨灭伦敦城的过往。从100年前起,那个伟大的时代早已成记忆,即便是如今的繁华盛会,也终究只为这座古老的城市留下新的一笔。而伦敦依然会在泰晤士河尽头的朝阳中迎来它的新一天。
其他文献
对于人类来说,在环境温度变化一定的情况下,平均体温的提高会消耗掉更多的能量。如果平均体温降低,机体的反应速度和运动能力也会大大降低。于是就存在一个最佳温度,能使这两方面达到最优值,而人类最终选择了37℃。  有生物學家提出,人类平均体温的进化或许与真菌有关。自然界中很多真菌是人类的致命敌人,而真菌喜欢低温,超过2/3的真菌在37℃以上无法生存。但人类也不能随便提高体温,因为那样会消耗更多的能量。生
5月3日,安康市人民检察院投资拍摄的检察微电影《人在家就在》顺利杀青。  为了继续加大创作力度,推出更有影响力、更有人文情怀的优秀微电影,安康市检察院以司法救助为题材投资拍摄微电影《人在家就在》,这是继《尖峰十二时》后,倾力打造的又一部微电影。  《人在家就在》于4月底开拍,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司法救助故事,这是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全国检察机关统一开展“深入推进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专项活动的具体实践
小小的扁桃体就在我们的喉咙里面,如果对着光照一照,可以看到小小的两片,安静地呆在咽喉要道。平时它很可能引不起我们的注意,但我们却经常可以听到“谁谁谁扁桃腺又发炎了”,特别寒冷的冬季,稍有不慎,小扁桃体就会给我们带来大痛苦。  扁桃体是个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喜欢得病呢?  扁桃体有点像海绵,它有很多细小的小孔和裂纹。当遭到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侵袭时,它就会发炎、红肿。  扁桃体和与之相近的增殖体是人体的免
刘燕: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个人风格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在近年来的创作中,您对自己的风格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于文江:笔墨语言和形象选择是我在不同的意境追求中实现写意性精神融合的一种表达方式。工笔画并不拘泥于自然物象的摹拟、再现,而强调主观的意会和意境创造,注重生活感悟、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的高度修养,同时还有高度的艺术技法和艺术加工能力。走出传统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得益的并非止
一、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主要了解说英语的国家的基本情况,了解这些国家的方位、首都、国旗和著名的地方,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通过学习其它国家,学生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提高爱国主义情怀,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信心。  二、目标语言  1、掌握词汇及短语:  China,speak,Chinese,capital,flag,star  Tian’anmen
有三个年轻的泥匠工人在一个工地上同砌一堵墙。  领导来视察,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苦着脸说:“砌墙!”  第二个工人微笑地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自豪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呢!”  10年之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则成了城市规划师。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  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
今年是第26个教师节,凤凰网与时代周报联合发起了“寻找代课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随之推出“中国代课教师地图”,并于春节前夕给代课教师拜年,关心并帮助身边的代课教师。9月4日,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师道寻路——关注代课教师”论坛在广州开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以及民办教育专家、信孚教育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信力建等专家出席并发言。在论坛结束后的名博沙龙中,信力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袁征、广东第二师范
父亲给女儿的一封信    给可爱的女儿:  再吃10次蛋糕就可以找爸爸了……  爸爸和你玩了好多次捉迷藏,每次都一下子就被你找出来。  不过这一次,爸爸决定躲好久好久。你先不要找,等你14岁的时候,再问妈妈,爸爸躲在哪里,好不好?  爸爸要躲这么久,你一定会想念爸爸,对不对?不过,爸爸不能随便跑出来,不然就输了。  如果还是很想爸爸,爸爸就变魔法出现。因为是魔法,不是真的出现,所以不犯规,爸爸不算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展普惠金融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并且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为我国普惠金融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普惠金融”这一关键词连续3年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也被写入“十三五”规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睡眠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将我院ICU老年呼吸机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30例。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镇静深度,以多导睡眠检测仪记录睡眠脑电图。记录两组呼吸机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通过ICU模糊评估方法(CAM-ICU)评估两组患者在7 d内出现谵妄的病例数。使用PSQI和MMSE量表追